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中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22-1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为依据,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强化为目标,以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

  二、总体目标

  1、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5、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三、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一)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马玉平

  副组长:董小方恽国平何勤

  组员:李青尹纪才何伟常铀孙黎峰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成员:全体校本课程教师

  四、课程结构与门类

  1、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生命教育、安全知识、健康知识教育校本课程;

  2、开设学科类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包括文学欣赏,趣味数学英语畅言练习)

  3、设置艺术特长活动。

  五、校本课程编制的目标、原则及注意点

  1、目标:

  (1)主体性。校本课程必须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因而必须体现其主体性。其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基础性。校本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

  (3)发展性。校本课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4)全面性。学校要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5)实用性。它强调课程和学校教育的有用性和功利性,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在这方面的不足。

  2、原则:

  (1)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体现它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使二者能相互协调的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2)针对性原则。设计校本课程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

  (3)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学校培养多样化人才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4)可行性原则。它要求校本课程既得到教师人力资源支持和保证,也应得到必要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条件的保证与支持的。

  3、注意点

  (1)处理好几种关系: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关系;理科课程与文科课程的关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2)做好几个方面的分析:共性目标可实现程度分析;个性化目标重要程度分析;有关目标实现途径分析;学校资源对被择校本课程支持的可能性分析。

  六、工作措施和方法

  学校坚持“理念突破、科研开路、体制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确立鲜明的品牌意识,计划在相关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创、推进中华经典文化工作。

  (一)深入开发、建设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置,从三个方面推进实施学校本为课程开发实施。一是开展安全知识、健康知识教育校本课程;二是开设学科类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包括经典诗文诵读,数学题典训练,英语畅言练习;三是设置艺术特长活动。

  (二)结合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学校特色,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形成品牌。利用早读、班团队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现有载体形式,围绕常识了解、经典鉴赏、题典技能培养、展示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

  2.注重营造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以音频、视频、书画等生动形式及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及诵读、书写、讲解实践。

  3.倡导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向社会辐射。

  (三)培育师资队伍

  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1、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内容: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3、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四)形成教学、科研成果

  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为组织者,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对选编好的常识读本、经典读本及题典讲解材料、教辅进行普及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并进行跟踪研究,结合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法及组织实施等进行专项科研,对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交流;建设相关科研和教学基地。并加快资源库建设,结合学校局域网开辟资源共享渠道,逐步提供资源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

  七、评价与改进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多样性的评价,它又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和各类人员广泛参与的评价。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校本课程的申报、选择和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评价,力求科学、系统、规范,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课程建设更上新台阶。并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如调查问卷、效果测试、行为观察等,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具体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经费预计在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第一学期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秋季开学错时错峰报到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