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班主任工作范文

“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所属栏目: 班主任工作范文  更新时间:2023-05-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案例概述:

  个案资料

  1.人口学资料:小兰(化名),女,13岁,初二学生。

  2.个人成长史:非独生子女,家中有一个姐姐,自幼身体健康,母亲对女儿的要求严格,期望值高。

  3.精神状态:低落,沮丧等情绪频繁出现。

  4.社会功能:入学时成绩名列前茅,后逐渐退步,学习效率下降,纪律管理较差。

  该生在初一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曾经考过年级第一,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进入初二以来,由于知识点变难,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虽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但期末考试还是给了重重的一击。之后课堂上常出现走神、开小差,不在学习状态。在老师的指点下,他能对自己的现状做出深刻的剖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担忧情绪。

  案例剖析:

  生理因素:小兰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由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特别在意外界对自身的看法。

  心理因素:个性上,小兰自尊心强、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极高,内向敏感,很在意他人对自己成绩的看法,易陷入悲观苦闷的情绪中;认知上,存在“我努力就应该取得好成绩”“成绩下滑会使我在老师面前变得渺小”等一系列不合理的认知,缺乏有效解决成绩不稳定事件的方法和策略。

  社会因素:父母的要求严格,期望值高,难以达到父母期望后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过度关注成绩而忽视其内心需要,在成绩大幅退步后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对孩子头脑和天赋给予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比如,我们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于是父母常对孩子说:“你很聪明,相信你一定能行。”可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很努力,却发现自己还是不会时,他们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原来父母只是安慰自己,自己很愚蠢。而事实上父母并没有告诉孩子努力的途径。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避免对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扬,而是应该对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成就的这个努力过程做出表扬。并且在跟他们谈到其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有兴趣。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要对挫折表现出兴趣,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挫折,把挫折视作学习的好机会。倘若这时父母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这道题超纲了,这种类型的题目没有那么重要,今天你心情不好,本来是可以解答出来,等等。这些做法或许可以暂时防止孩子失望,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他们将无法从失败中很好地学习。孩子需要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例如,“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这次考试寄予厚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考好,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同学练习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我们不仅告诉了孩子真相,也同时教给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以及需要付出全部努力。

  有些孩子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可是每次一考试,就非常紧张,脑中一片空白,成绩很糟糕。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说,才可以让孩子放下包袱,展现真实的自己?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当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却无法展现自己真实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爸爸希望你知道,我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我们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你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针对孩子很刻苦学习,但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曲线,可能你需要更多时间来掌握和自如运用这个学习材料,如果你继续坚持,最后肯定能掌握它的。”或“每個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父母需要营造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氛围。就算孩子当下水平不足,我们也要避免重新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成长的环境,做好榜样,孩子们就不会害怕受到批评。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知道父母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学习。

  孩子一出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兴致勃勃开始学习吃饭、说话、走路,噎着了、磕了、碰了也不害怕和退缩,像个勇敢无畏的战士。从何时起,他们开始怕这、怕那,变得跟以往不一样了呢?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是通过父母一言一行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孩子们对父母反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极其敏感和关注。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言行进行评价。比如,“你学得真快,你真聪明!”“你太棒了!”父母认为,鼓励表扬孩子的话可以让孩子增强信心,可孩子是这样解读信息的,“若学东西速度不快意味着我不聪明。”“若我努力学习,意味着我不够聪明。”孩子们为了证明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选择容易的题目、难度不大的项目,以免被人们发现自己不聪明。从那时起,面对挑战和挫折,只会逃避、不再努力,止步不前。或者是“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太愚蠢了!”孩子们会对父母传达的这种信息深信不疑,认为自己天生愚笨,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停止付出和努力。

  父母对孩子智力、能力进行评定,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孩子在被养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一个好的家长,不是让孩子觉得家长有多优秀,而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优秀;一个好的家长,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多卑微,而是让孩子心生源源不断的力量,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案例启示: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来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我们往往认为学优生学习成绩优异、品行端正,所以很少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事实证明,学优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以及家长、老师的期望也会使他们不堪重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情感脆弱、追求完美、害怕失败等等。因为自身的光环,他们遇到心理困惑时往往不会向老师求助,而是将压力深藏心底,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心理老师,我们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如其分的疏导与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从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生安全教育告家长书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爱浇灌 用心呵护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