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原生态教学“三拒绝”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原生态教学“三拒绝”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给出的一个答案。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语文课怎样教,却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将语文课堂妆点得异彩纷呈。不可否认,新课改让很多语文教师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方式,给曾经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的误区也在形成。在各种研讨课、公开课中,多媒体教学成为必须,小组讨论成为必备,拓展阅读成为必不可少,形式的新颖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当教学陷入一种对形式的过度追求时,教学实效很难得到保障。

于是有人否定新课改,认为新课改追求的是形式的革新。可当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新课程标准”时,却发现新课改的目的恰恰是追求本色语文。什么是本色语文?简单点说就是去掉一切形式的羁绊,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语文本姓语,它不需要用人文性去包装,也无需用工具性来约束。其实语文的终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思的能力,语文素养即是这五种能力的外现。教本色语文,需要原生态教学。

 对“原生态”这一流行词语,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什么是原生态教学,很多人是一知半解,甚至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其实,原生态教学不是重新回到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以讲授为主的原始状态,也不是摒弃一切多媒体手段的简单回归,更不是精讲多练的题海战术。原生态教学的魅力在于洗尽铅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日常教学中,原生态课堂追求的是保真务实求活。

一、      拒绝弄虚作假,保真。

在课堂上弄虚作假有两种,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在很多公开课中,我们常常惊叹于学生超强的能力,无论老师问什么,他们都能按老师的意志进行回答,师生之间高度默契。虽然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能力,但至少这种课堂是非常态的,我们也不能不怀疑课堂的真实性。当然,教师公然作假是极少数,但很多时候,是学生造假,而教师则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作假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以高考高分作文来规范学生的写作,而实际上,高考高分作文产生的背景很特殊,它不一定是独具性灵的写作范例,如果将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当作制胜法宝带入日常教学,让学生造假作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但现实中常常存在这样的课例,而且为数不少。

请看下列课例:《高考作文开头艺术》

教学步骤:

一、引入:“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涌现了许多绝妙的开头,现归纳如下,希望在以后的作文中大家能多借鉴。

二、归纳:引用高考作文实例,总结方法。

例1: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愿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

方法点拨:引名句,起点高远。

例2: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方法点拨:借书信,平中见奇。

  例3: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2004年高考作文《心灵归属何方》)

方法点拨:作排比,造势磅礴。

……

三、运用:运用以上方法中的一种,以“梦想”为题,写一个开头。

……

这节课明显是一种考场作文训练课,目标很明确,方法也很具体,但我们看看新课标中对写作训练的要求,就会发现,这种教学与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而在这堂课中,我们看不到“自由” “个性”“创意”的表达,只感觉到教师是将学生置于一个密封罐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批量生产。

这种模式化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扼杀,它只会让学生去套用、去虚构,与求真写实的作文追求相去甚远。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反之,隔靴搔痒式的技法训练只能是徒劳无功。原生态的作文教学应建立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中去寻觅、体悟和创造,让他们去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的自由。

再看另一作文课例——《“我说我家”教学实录》(节选)中教师的课堂语言。

师:昨天,老师把家庭情况调查问卷认真读了一遍,对同学们的家庭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想请大家敞开心扉,向同学们谈淡自己的家,大家愿意吗?
    师:(板书)我说我家。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发现和积累家庭生活素材。
    2.清晰、有感情地叙述家庭中发生的事情。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抒写亲情的诗句,现在就请同学们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是写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的?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师:这些文章都很感人,为什么能打动人呢?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文章所选的素材上得到一些启发?
    师:很好!作者善于观察、发现身边小事,从中挖掘深意。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前几天,老师在批改日记时发现,崔阳同学的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日记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崔阳,你愿意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师:其实在我们同学当中,还有个别特殊家庭,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同于别人之处,这些同学能把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讲出来吗?
    师(小结):刚才一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了家中的故事,讲得很好!这足以证明他们平时能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小事,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展现自己的家庭面貌。如在反映家庭亲情时,有尊老情,有手足情,也有夫妻深情;在反映家庭矛盾时,有父母、子女之间的观念、见解冲突,也有夫妻间的情感冲突。那么,要把家庭中发生的事情讲述得感人、明白易懂,你们认为需要做到哪几点呢?(师适当点拨)

……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简单,方法也比较单一,也没有什么独特新颖的设计,但从教师的课堂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这样的情感积累,学生的写作就会是至情至性的真情流露,而不是弄虚作假、故作深沉。

这才是原生态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能够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而不会被教师指定的模式束缚手脚。

二、拒绝放任自流,务实。

看下面一节思维训练课。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词语联想来训练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请大家以“火”为题展开联想。

生1:我想到了革命。火苗是红色的,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生2:我想到了热情。火焰是热烈的,我们要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去对待别人。

生3:我想到了爱情。爱情是热烈的,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仿佛全身着了火一样。(全班同学笑)

生4:我想到了股市。今年的股市一路走高,牛气冲气,证券交易所里异常火爆。

生5:我想到了青春。我们正处于火热的青春期,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拥抱生活。

生6:我想到了火刑。火可以烧死哥白尼,却不能烧毁真理。

……

师:同学们踊跃发言,由火想到了很多很多。这就是发散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时常运用这一思维,锻炼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坚持下来,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此课例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但是却犯了放任自流的毛病。在这堂课中,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充其量只能算个主持人。学生在课堂上所作的思考是随意的,无序的,不能内化为能力生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既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和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在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去归纳一下联想的种类,如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给学生明确的思维方法指导,让学生能明确思考方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所讲:“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学习、应用信息。有效的教学必需要有这样的清醒认识:即怎样使学生易于提取信息,以便将这些信息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并应用于课堂以外的情境中。”。教师不能为了训练而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归纳很重要,不能只注重训练过程而忽视训练结果。

原生态教学追求实效,要求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不拘泥于形式,不讲求模式,怎样做有效就怎样做,但绝对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消极对待,让学生随心所欲,自由发挥。

三、拒绝教师强势,求活。

原生态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创造精神得到自由释放。

在一些示范课、研讨课中,上课的老师多为一些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名师,在他们的课堂中,我们能看到教师娴熟的技巧与高超的驾驭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压迫状态,在教师的强势下,学生明显处于被动,思维能力很难得到自由发展。

看下面一堂阅读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片段:

……

师:大兵压境,烛之武未费一兵一卒,却使得两支大军自动撤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在一个“退”字,凭何而退?凭的是精妙的说辞和言语策略,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说辞包含几层意思?为什么能说服君?有什么技巧?

探讨:

1、分析层次。点名回答。(分三四五层的都有)

老师提示,抓关键词“若亡郑”“若舍郑”“且”等。

学生回答。(仍未符合老师意愿)

老师分析:共分五层,层次如下(朗读五个层次)

师出示幻灯片:

烛之武的游说层次:

围郑 郑既知亡 坦言知亡 避其锐气 以退为进

亡郑 晋厚秦薄 阐明利害 动摇秦军 反面说理

存郑 君亦无害 诱之以利 拉拢关系 正面说理

援史 朝济夕设 揭示矛盾 瓦解同盟 明事寓理

看今 阙秦利晋 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 析事推理

师:具体分析。(略)

2、分析说辞的巧妙之处。

生1:烛之武用简短的语言就抓住秦“图利”的特点,层层深入,最终说服秦伯退军,“且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生2:还分析了“亡郑”之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动之以利、晓之以理。

生3:还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事态变化之速,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师:烛之武能说服秦伯退兵,主要有三点:(1)以“利”巧攻心理。(2)以“害”巧析形势。(3)以“史”巧施离间。(分析略)

师出示幻灯片: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价。(略)

……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很深刻,分析很到位,表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听完这节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师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上似乎被教师强大的双手牵制着,不能动弹。这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而不是主宰者和审判者。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教师的强势会压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热情,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动力,而变成被动接受机,教师也就慢慢变成“驯兽师”了。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主动吸取知识,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活学才能活用,课堂应该是一个训练场,而不能仅仅是一个知识集散地。在这里,应该有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有学生自己的摸爬滚打甚至是遍体鳞伤。教师不能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不能满足于在教师的牵制下学一点花拳绣脚。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应该争做课堂的掌控者。原生态教学应该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够自由流淌,并激起创造的浪花。

 

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利,保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这就是原生态的真实内涵。语文天地是广阔的,语文世界是真实的,教师应坚守“以生为本”的原则,不矫揉造作,不虚张声张,不包办代替,保真务实求活,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机。追求课堂实效,不等于追求考试分数。任何时候,广大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自己的教学使命,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为语文教学开创一方明净的天空。

 

主要参考资料:《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验)》

①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②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 P147

③《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压缩本)张万祥选编  ④《吕叔湘论语文教学》P134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澄湖万顷深见底,清水一片光照人 ——谈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开拓鉴赏空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