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文章提出了以下观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心理;揭示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体验数学美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4-0080-02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十分生动、鲜明、形象的感知材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课堂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一个立体构建的过程和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情景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活动,运用多种电教媒体,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感觉,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可以设计“飞机救人”的课件。一个个的算式是救人的梯子,在教学时,学生想出一个个的算式,梯子就一级一级地往下降。这样的教学,很有吸引力,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猫、小猪、小狗和小熊四种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猫得第一(因为小猫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狗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出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答:小狗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又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生动、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了疑问,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心理,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揭示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充满活动的课堂氛围里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真正使数学课变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天地。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媒体来刺激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且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远与近、大与小、动与静、快与慢、虚与实、抽象与形象之间互相转换,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数学现象的本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尽快掌握概念,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如:教材中的一些图形,虚线框中的计算过程等内容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些内容图片设计是静止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环境由静态变为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完成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计算机直观、准确、动态的演示功能就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有利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生活。把数学同儿童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起来也感到亲切、自然、轻松。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集中组合,并加以真实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规律,主动寻求解题策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数学能力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通过视频媒体再现了生活中许多利用“24时计时法”的场所,如银行的营业时间表,火车站的营运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产生了了解“24时计时法”的兴趣,并会带着“24时计时法有什么好处”、“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等疑问进行下一步的自主探索。这样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让死板的知识“活”起来。
  五、体验数学美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有情感的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向平等、和谐的关系转变,使师生的交往加深。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跨越时空而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电教媒体比较完善地实现了数与形有机结合,使原本不可捉摸的神秘公式也变得那么通俗亲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数学,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数与形的调和,体验到了数学的美和数学学习的愉悦性。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进而形成能与教师互动的开放心理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尤其练习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进入个性化学习状态。不论何种程度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就会给予“好极了”、“你真棒”、“请多努力”、“别灰心,再来一次”等鼓励性配音评价,并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画形式,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

   

  六、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重点的内容也不够注意,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和不够重点注意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小放大,将复杂的内容层次化、呆板的画面活动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在传授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都可以进行动态模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集合形体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完成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和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又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和“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另外,多媒体教学具有在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用大容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省时、多变、高效。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更具吸引力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提供理想的探究问题的环境及实验平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海红.走向现代信息技术视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吴正宪,韩玉娟.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活力[J].北京教育,2004,(6).
  王长华.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田芝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5,(4).

  【作者简介】郑小花(1970—),女,福州市红霞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见解    下一篇:浅谈国际数棋对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