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其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诗歌导入、对联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十多种导入方式,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课堂导入、导入语、导入设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常用的方法。如在教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达到了侵略中国的目的;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简单几句话不仅点明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三)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历史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如在导入《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已经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那么中国的前途是否就一片光明?”当然,像这样的例子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许多老师也在运用着。
    (四)悬念导入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在讲授《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到1856年取得东征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然而就在这时,领导集团内部却发生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使到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并最终导致其灭亡。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
    (五)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历史著作来阅读。如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搜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孙中山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 
   (六)风土人情导入
    各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往往由该国一定的历史所致。因此在课堂导入中,适当引入风土人情的介绍,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今天英国国家之首是女王。大臣们觐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停在皇宫外面,要换乘17世纪式样的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手持长矛的卫兵,都是17世纪的装束,犹如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话一讲完,学生的兴奋点受到刺激,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基础。
    (七)歌曲导入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低沉而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中,学生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这样大家对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有了直接体验。我再提问“这首哥描写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习。

   

    (八)角色导入
    角色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消除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恐惧感,激起学习的兴趣。在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如果你们是当时的航海家,要具备什么条件,你们才会出航呢?”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当航海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九)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历史知识往往被认为和生活无关,因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能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厌倦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亲切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在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时,我引用了学生所熟知是“三大件”为切入口,向学生介绍:“无论是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甚至如今的21世纪,男女谈婚论嫁,都常以‘三大件’作为物质基础。但不同的年代,三大件所指的东西各有不同。70年代的‘三大件’指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80年代的‘三大件’指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90年代的‘三大件’指空调机、微电脑和电话机;进入21世纪,‘三大件’的涵义更为丰富,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是指汽车、别墅和高档家具。‘三大件’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领域在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事物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听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兴致怏然。然后因势利导,设问“这些变化得益于什么呢?”在学生回答出“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后导入新课。
    (十)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景。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景,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课中,我先在黑板写上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学生一看都知道这首诗的渊源。我再作进一步的介绍:“这首诗后来被周恩来所引用,借指国民党叛变革命,转向反共。那么国民党是怎样由积极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十一)对联导入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然后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副对联出自何处?”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才解释到:“这副对联是林则徐从小用来时常鞭策自己的座右铭。”由此,不但顺利引导到鸦片战争的学习中,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伟人的少年壮志。
    (十二)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粉笔加黑板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佐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通过恰当的多媒体手段实现,其效果有时是其它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如在《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国歌及《开国大典》的片段。无需太多语言已经把学生带回了五十多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他们身临其境,并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作为高中历史教学,除了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方式引入新课外,有时也可尝试较深层次的理性方式导入新课。如通过艺术欣赏、材料分析等。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历史标题教学法浅析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