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初探“共情式”历史教学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探“共情式”历史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初步探索心理学中“共情式”疗法在高中基础年级历史教育中的运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在多方面的配合以求及时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落实情感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共情式”     情景创设     语言交流     情感交流    

对于新课改的要求,各方说法不一,但专家着重强调的是既要注重对学科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而且力求在此基础上升华历史教育,注重情感态度价值的熏陶,使历史教育完成社会人文学科的作用,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传统的精髓和外来文明的长处。历史,人类共同经验的积累,依靠文化来维护时空的联系。每个个体的“当前”,不仅包括其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所以,历史教育是一个认识、探讨、分析、归纳人活动轨迹的过程。学生不仅仅要知道诸如:皇帝、丞相、通判、公民大会、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法治、民主等等的名词概念,也要掌握概念、事件的内外关联,从而上升到处世的态度,处世的技巧,从前人和别人的经验中,吸取自需的经验,更好地享受生命这一过程。

无疑,培养学生认识历史观念,借鉴历史经验,增强历史使命的情感教育在新课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新课改“新”的所在。情感教育需要情感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创设必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双方从陌生到熟悉,在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即所谓的默契,通过神情、肢体动作、语言等来完成情感教育。这和心理治疗“共情式”方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因此,本人尝试将“共情式”疗法引入到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一、何谓“共情式”

所谓“共情式”,其实是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是指:“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共情的态度与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示出来。一个方面是治疗者的非言语性行为,例如治疗者的身体姿式、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与来访者的目光接触等等,都可以反映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与理解。治疗者善用自己的身体语汇表达对来访者的关注与共情。另一方面就是双方的言语交流。共情式的理解就是要理解来访者言谈话语所反映的情感和认知信息”。

这和现代教育理论某些理念颇为相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运用教材、其它教育设备等载体,和学生进行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交流、一种互补和共进交流过程。强调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的互动,无论是知识的传承,还是情感的传递,师生多方交流互动,教学中贯穿共同探究知识从未知到了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最终促使情感的内化和升华。师生共同体验知识的累积和情感的并进,彼此为镜,共同进步。

二、实例操作的尝试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并不受到重视,大部分学生只为了应付中考,凭借死记硬背来获得识记层次的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对于学科最突出的因果联系掌握甚少,觉得历史是无用和无趣,这是现实,也是情感教育缺失的结果。因此,在高中基础年级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自动地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学科的规律,接受情感价值观念的熏陶。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学”,要先了解师生彼此的习惯,消除陌生的壁垒,培养共同的默契,在此基础上,才能落实情感交流。学年第一节的导言课是关键所在。倘若立即上新课,唐突的介入,师生都难于接受,因此,利用在导言课来消除对新人、新事、新物的陌生,培养彼此的默契,对于日后教学相当有帮助。如在2007年的导言课中,本人用六组图片和三个问题贯穿课堂的教学活动:埃及陵墓壁画(中学历史教参2008.7月封面)和中国商朝的“铜鸮尊”和“四羊方尊”,欧洲中世纪的盔甲和中国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国古代的铜币和近现代的纸币、银行卡;及“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知道(学习)历史?”,“你们想从历史科获得什么?”,采用对话式的闲聊,让学生感受新的课堂模式,有效地消除了师生间的陌生感,同时让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虽然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些有违常识,有些有意戏弄和考验,甚至有些是故意刁难,但能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已经达到了设计的初衷了。在互动过程中,及时告知日后彼此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即授课的范围),提出源自个人或他人经验的建议。坦诚相对,自然会逐步熟悉。而“习”的陶炼,就能从肢体和言语的接触入手了。

(二)身教重于言教:行为语言的感染

 众所周知,当孩子在会用语言表达之前,他/她是先会用肢体动作表达,因此,我们祖先相当重视“言传身教”。但从近代以后,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使很多传统的精髓,被我们遗忘了。特别是“言传身教”,它体现了古人在教育时注重语言和动作的重要性,而且还更加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语言是表面的,行为表率才能更贴切于内涵。传统的智慧若以现代心理学加以解释,某种程度看来也便是一种“共情式”,因此我们应好好发挥教学中身教的作用。诸如课室的布置、课堂的礼仪、日常的行为动作,都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地方。“以生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得关注学生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似乎更有渗透作用。教师在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时,还要更加明白行为语言的表达。课堂应该不是形式闹闹哄哄才是热烈,当师生彼此能用眼神或动作,诸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是在说:我懂了。一个蹙眉,一个扬眉是在说:我怀疑。一个撇嘴,一个瞪眼是在说:我不信。这样也应该是热烈的交流。

(三)语言的强大感染力

1.简单词汇和机械化语言的魔力

梁文道在《常识》中写道:“克伦贝勒指出德国纳粹党成功的秘密:‘最有力的影响不是来自个别的讲辞或文章、宣传单张、海报与旗帜;这种影响力不是透过那些必得清醒地、有意识地吸收的东西而达致。’,‘相反地,纳粹主义之所以能渗进人民的血肉,靠的是一些单词、词组和语句的结构,靠着广泛、机械而又不自觉地重复使用它们达到百万次以上。’其实克伦贝勒的发现不只适用于纳粹德国,而且还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一切社会的通性。”这其实凸显了简单词汇和反复出现的语言富有惊人的感染力。

   

而在复习课中这特别容易生效。几个简单的词汇:背景就得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发展的原因有:政府的引导,群众的推动,经济的进步等等;影响就得采用积极和消极(或是负面,或是局限)等等的总结性语言,对应考试,往往事半功倍。如探讨必修Ⅰ的《鸦片战争》“阅读与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是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在《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中,探讨维新派在中国尝试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原因时,答案也是“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似乎在总结近代中国各种失败原因,套用“×××的腐败与无能”有着无往不利的功效。反复机械化言语居然能如此根深人的记忆。但在新授课的过程,这种机械性的语言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破坏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新授课时,需要创设幽默的语言才能循循善诱。

2.幽默语言的创设必要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权威的言论容易使学生服膺;电影电视创设的历史场景和优美广告的幽默语言,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趣味性;运用故事或谜语的设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必修Ⅱ《第二单元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用央视的《大国崛起》剪切相关内容来导入新课。主持人抑扬顿挫的声调,精美的图片,各位著名的学者和教授的讲解,让学生印象深刻。本人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整理为“西欧的崛起”一个专题,从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知道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西欧各国的殖民掠夺和扩张(用地图和材料掌握各国殖民的特点和结果),最后共同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材料来印证论从史出,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求知是个缓慢的积累过程。

3.无声直观语言的魅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备受推崇,引发竞相使用的一个缘由是在于它能利用图像的强烈对比,刺激感官而形成“无声胜有声”的魅力。如在必修Ⅱ《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就可用战后英国、德国和日本三座城市的面貌在50年代初和60年代的强烈对比,来凸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生气勃勃的气息,激发学生去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进行经济调整所采用的手段,进而深层去体会它们的经验对中国所提供的借鉴。

三、结语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索。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而长期以来,在专注科学知识的历史教学中却存在着缺乏趣味性和情趣味的弱点。将“共情式”引入教学便是尝试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使整堂课学的成功互动有个良好的基础,借此落实情感教育。然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并非一件易事,在尝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些挫折,但没关系,日后进行探索和完善就可以。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 费孝通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费孝通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3.《“过程”目标化,值得深思!》李惠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4月版

4.《现代心理咨询理念的建立》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质询网

5.《常识》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新世界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历史新课程“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与思考——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