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8-0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与价值追求之一。本文从历史新课改的视角出发,指出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历史所属的不同领域、中国社会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来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重点,并且应当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与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改;爱国主义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视角对此予以分析与阐述。

  一、根据不同领域或门类的历史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新课改过程较大的变化之一就是用“专题史”替代了“通史”,更加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门领域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同时视野也更为宽广更为“全球化”,即更加注重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视角对中外历史的演进进行比较。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根据历史的不同类别而有所侧重。

  1.政治史的教学应充分挖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积极因素。

  比如古中国确定最高领导人的禅让制度,西汉时期官员选拔的保荐制度等就蕴含着民主的理念,与现代民主的追求具有相通的地方。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制、科举制等实际上也影响到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而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这种比较公平、公开的方式来选用政府人才。这些都可以激励同学们的自豪感,而不再是一谈到中国古代政治史,便是“封建王权专制”。

  2.经济史的教学应当强调中国在古代农业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新中国时期尤其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成就。

  相比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农业社会更为漫长,同时生产力也在相当长的时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与粟的地区;比如在生产工具方面,古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冶铁技术、活字印刷等都要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而唐朝的“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实际上都表明中国的经济成就要领先于同时期其他国家与地区。而新中国时期,中国政府很快实现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经济成就更是不胜枚举,纵向对比吃、穿、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自豪与爱国热情。

  3.在文化史、科技史的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整个东方世界的影响力。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文化,并深深地影响到整个东方世界。如汉语言文字对日语言文字的影响力至今可见,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观在现今的韩国、新加坡仍然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就技术方面而言,古代中国在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建筑等方面中国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根据社会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确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重点

  毛泽东在论述爱国主义时曾深刻地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来决定的。”[①]这就意味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不尽相同,因而必须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与特征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言,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层次,以求在历史教学中做到按不同层次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不仅可以克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零散性和片面性的问题,而且有助于针对各部分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古代史的教学中,应强调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盛及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应将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和倒退、反对压迫和剥削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到教学方法而言,在讲述古代史的有关内容时,应注重知识性与故事性的联结以及中外之间的比较分析,相应地可采用中外对比、引言说明等教学方法。

  2.近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围绕救亡图存这一主题展开。

  从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 年的“五四”运动,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主权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内忧外患,为了中国的独立与富强,无数仁人志士设计出种种救亡图存的方案。因此, 中国近代历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紧紧围绕反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这一中心主题。具体到历史课堂教学,则可采用反面揭露、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与方法。比如让学生了解列强对我国发起的五次大规模侵略,从中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同时,也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风云》中慷慨成仁的邓世昌和宁死不降的丁汝昌, 以及甘为变法救国而甘愿流血的《谭嗣同》等等,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因而懂得为国捐躯、舍身取义是每个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史教学,应分清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主流与支流,通过对历史的理性分析来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这是中国当代史的主流。但是,在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寻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也就难免会有曲折与失误。特别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两次灾难性的挫折更应当进行深刻反思。然而,若过多地夸大这些失误与曲折,把中国当代史说成一团漆黑, 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所以,应当指导学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理性地认识中国当代史的发展规律,辨证地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与代价,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演进历程的理解,了解当代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树立起忧患意识,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起爱国主义热情与民族主义情感,提升其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总之, 就爱国主义教育而言,历史学科一门得天独厚的学科。作为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细致地挖掘出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爱国主义品质。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把个体发展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认同, 形成历久不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引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 第486 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 “融历史于现实”方法策略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