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地理新课程“活动”的取舍应用探究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地理新课程“活动”的取舍应用探究

黄岩区院桥中学      卢波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张 芸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全面展开,地理湘教版教材的使用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教师对教材中繁杂的“活动”的处理困惑最大,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进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当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湘教版教材中的“活动”的取舍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希望能够对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   “活动”   取舍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开展,对地理新课程教材的讨论和争议也越来越多,而如何处理新教材中出现的诸多“活动”内容则成了教师讨论和争议最多的话题。

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活动”多,单单必修1当中出现的活动就有65个之多,平均每个章节达4个左右。如此多的活动如何处理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深感困惑的问题。造成这种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限的课时与大容量的教材内容体系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得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处理所有的“活动”内容。

笔者经过大半年的教学实践,切身体会了湘教版新教材结构的散乱、活动的繁杂。开始的几个教学周被教材中繁杂纷乱的内容所困,竟无法在一个教学课时内完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组织总是被诸多的活动所搅乱。

经过深刻的反思并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反复理解,终于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一方面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但是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更应该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上。若是在新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仍然按照教材的编排按部就班的把所有的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则大大违背了新课程的“一标多本”的原则,新课程实际上是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课程标准及实际情况对现行使用的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这显然包括对一些不必要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删除。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因此面对湘教版庞大繁杂的内容,只有在备课过程当中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和处理才能更深入地把握教材的中心。而其中对诸多“活动”的取舍则是处理教材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1.取舍前的分析

1.1.分析教材内容

       

主要是分析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这是取舍“活动”的一个大前提。以章节为单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确定知识的重点,把握知识的总体结构,尽量理清知识的脉络,做到知识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1.2.分析“活动”的作用

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活动”的作用是决定“活动”取舍的关键。一般而言教材中“活动”的出现总能体现出教材编写者的一些意图,教师应当结合课标与教材仔细体会编写者的意图,以明确这些活动在教材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活动”在今后教学当中的使用价值做到心中有数。那些使用价值不高,如了解性的活动则应当直接舍弃或作简化处理;而对于能够深化活化教材中心内容的“活动”进行重点设计,组织到课堂教学当中。

1.3.分析学生情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同学校学生的情况大有区别,因此教师在分析上述内容的同时,也要分析本校或者本班的学生情况,包括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地域构成等等。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单单在于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否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发生了共鸣,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取舍上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容易接受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

2.宜舍弃的“活动”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具有以下特点的活动宜舍弃:

2.1.了解性的活动

这类活动在往往并无实际意义,只是对教材当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名词做深入分析或说明,对于这类活动建议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舍弃,而在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介绍,而不必按照教材的要求开展活动。

如:必修模块1--- P:6 页活动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所以1光年约等于…….。

计算并回答:(1)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半径有多少千米?

           (2)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对于这样的活动,个人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并没有太大的必要让学生花时间将光年换算成千米(这是数学问题),编者的目的也是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空间的广袤,不如直接告诉学生数据,再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比喻,这样也许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2.偏离主题的活动

这类活动表面看内容丰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实际上游离于课程标准之外,就学习的效益而言这类活动不值得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处理,应当将其边缘化,或者当作自学选学内容(学生基础好),或者干脆舍弃。

如:必修模块1—P:13页活动

材料略,活动问题简要摘录:(1)观看大棚农业录像

                         (2)参观附近耕地分析农业自然条件

                         (3)计算本地农业生产效率

                         (4)讨论本地实行大棚农业可行性及问题

对于这样的活动,看起来要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能力,但是从内容来看,教师舍弃这一活动,或许会使知识体系显得更加清晰,何况这样的活动实在太费精力,尤其是城市的学校。

2.3.不便开展的活动

这类活动或操作过程复杂或历时长超过了师生所能够承受的能力,基于课时的限制,这类活动或者进行必要删选或者舍弃。

如:必修模块1—P:27页活动,这种纯粹操作的活动只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巩固,读与学生而言,制作这样的模型耗费大量的精力,建议舍弃。

再如:必修模块1—17页活动 教师没有必要严格按照活动中的所述的步骤和要求,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简化,对于里面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个人认为应当舍弃。

         

2.4. 内容偏难的活动

这些活动往往属于教材的难点,编写者的意图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突破难点,但往往由于活动本身太过复杂(或材料太长或步骤太抽象),教师如果按照活动进行难点突破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这样的活动还不如舍弃,换用一些典型的题目或案例进行分析解决。

如:必修模块1—P:18页活动

已知地方时(区时)算经度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是一大难点,这样的知识往往是在高三才会涉及到,如果教师按照活动进行,学生不一定会了解其中的原理,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找一个单纯的题目进行例题示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留作课余的内容,让有兴趣的学生尝试。

3.设计“活动”的教学

对于所选取的活动,则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有选择的进行必要的设计,使之充分的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本着实效性的原则,使教材中的活动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对课程的重点知识起到促进作用。

3.1. 内容重组

对于活动材料过于繁琐或者一节课当中内容有所重复的活动,应当适当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化繁为简,去芜存菁,更加切合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如:必修模块3—P:9~12页的3个活动,从内容上看是对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发展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从活动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看,是对区域发展的一个案例补充说明,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设计,但是活动分为了3个部分,显得较为分散,若不加任何处理的组织教学,则难免会出现重复叙述而浪费时间。如果对这3个活动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将三段材料简化组成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发展,将其中繁杂的问题进行增减,使之变得更切合教材主题,则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的主线和核心,也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维出现脱节。

如材料组合后活动中的问题可以设计如下:

1、  在美国地图中找出下列城市: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

         

2、  分析匹兹堡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3、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从初期到成长期的过程当中,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原因。

4、  分析美国东北工业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5、  根据美国东北区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2. 用作练习

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对相应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这样的活动教师在上课过程当中可以直接当作联系来使用,而有些操作起来较繁琐活动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简化,当作练习处理。

如:必修模块1—P:24页,如果按照课本活动要求则需要花时间去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则可以将此步骤省略,直接通过课本示意图,指导学生通过示意图用数学的方法直接推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对于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法则是党介绍一下即可。

3.3. 案例替换

在人文地理内容当中有些活动选区的案例里学生的生活的地区太过遥远,因此如果有合适的乡土案例可以取代的话不妨替换一下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如必修模块1—P:89页,关于丽江古城的案例,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根本不知道有丽江古城这一地方(笔者深有体会),此时教师如果仍然以这个案例作为切入点的话效果可能会打个折扣。不妨就近选取附近的乡土区位进行分析,如可以提供台州市区的区域图进行相关分析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3.4.直接融合

         

有些活动的内容是教材知识必不可少的知识补充,对于这类活动,教师可以直接将其作为知识的一个部分纳入整个教学的知识体系当中。

如必修模块1—P:19页,区时的划分是理解区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知识,在处理的时候可以直接运用示意图指导学生明确区时的划分方法,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将问题复杂化。

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要进行改造和处理,对于一些编排合理、内容紧凑、贴近课堂教学、费时不多的活动应尽量沿用。以上对活动的取舍某些方面实属不得已,关键是教学课时紧张,若是课程内容可以压缩1/2,则诸般不得已都可以迎刃而解。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并不是让教师照搬教材内容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也许教材选取这么多的活动,正是编者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理解,正需要教师在遵循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取舍和整合。这也体现了一种创新,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臼巢中走出来,真正得以领会新课程的内涵。

 

 

参考资料:

1、高中地理(必修)Ⅰ、Ⅱ、Ⅲ       湖南教育出版社

2、高中地理(必修)教师教学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3、浙江省新课程试验学科实施意见     浙江教育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