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谈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谈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摘 要]:通常情况下,人们所指的教学问题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有碍学生发展的现象。本文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角度出发,指出教学问题是教师在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所设计的有利于激发、启迪学生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或状态,并由这种情境或状态所外化出来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就此论述个人对如何设计教学问题的一些看法及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教学问题;教学情景;问题设计。

 

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那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最核心要求是什么,我想那就是提倡以人为本,在民主、平等、密切合作,在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完成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然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善于提出问题呢?我想,备课时对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有助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就此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本文所指的课堂教学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讲的教学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或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妨碍学生全面地、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的教学现象。作为具有负面影响的教学问题,是我们应该避免和克服解决的,更不可能事先去设计它。

本文所指的教学问题是由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或状态透露出的、经过学生思维所能引起的思考或提出的问题。当然。这种教学问题必须是教师在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所设计出来的,它就象学习的爬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思考、产生疑问、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其形式是多样的,或在画中,或在歌中,或在教师的演讲中……,但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激发、启迪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进行创造的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那种枯燥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方式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问题该如何设计呢?我想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

1、    问题要来自教材,融入情景,脱离教材的问题,是无的放矢,脱离情景的问题,则失去了活力。

      

在传统教学中,所有的问题设计都是从教师的角度的出发,是为了教师更好的讲解、更好的灌输,由此,“问题”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工具之一,学生则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问题”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

而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问题的设计时要牢牢把握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力这条生命线,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练出围绕教学内容的中心任务的问题,并且要尽可能让问题自然而然的吸附在一定的实际生活或社会背景中,设计出完美的有活力的教学问题。这种问题与情境的结合绝对不能牵强附会,把问题生硬的塞进实际生活,为情景而情景,同样会失去活力。

例如,《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教学,先分析教学内容,从中提练出与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的问题,有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设计可以将问题融入的情景,让该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隐现出该问题。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教学问题:首先用酒精灯为一烧杯水加热,煮到有流动现象时再在水中滴入几滴墨水,请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然后,移开烧杯,让酒精灯在空气中继续燃烧,而我则用期盼的眼神环顾学生,反应快的学生就会思考烧杯附近的空气是否也会产生如烧杯里的现象,进而思考,地面有没有如这样的热源,会否产生如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感观受到刺激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产生疑问,提出猜想,提出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完成学习活动。

2、教学问题应来源于学生尽可能接触到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我们难以想象在小学的课堂上,提出有关微积分的问题时,课堂上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来源于生活,建立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可以触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激发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如果设计的教学问题,所要求初始知识水平、学习情景远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所能领悟的情景,那么这个教学问题对教学来说毫无意义,这既不能激发启迪学生思维,相反会使学生丧失继续参与学习的信心。如所举的例子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那么它在教学中不仅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反而成教学的累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尽可能的来源于学生能接触到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否则,再好的教学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上课后,老师走到学生中间,摸摸一学生的衣服,问大家:“今天冷不冷”。这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冷”“都感冒了”“谁叫你穿那么少”“前两天还挺暖和的”。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两天的温度高低?

有的说:“凭感觉呗!”也有的说:“收听天气预报。”还有的说:“打电话或上网查询。”

教师再屏幕显示一张表格,说:“这是这几日报上刊登的天气预报资料,我把他整理成一张表如下,请大家说说近一周来天气有哪些变化?”

日  期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阴晴状况

风向和风力

上周六(8日)

15℃

6℃

偏南风3-4级

周日(9日)

17℃

6℃

晴转多云

偏南风2-3级

本周一(10日)

14℃

4℃

阴有小雨

偏南风3-4级

本周二(11日)

3℃

-1℃

阴有时有雨

偏北风6-7级阵风八级

本周三(12日)

2℃

-2℃

偏北风5-6级

        

A:温度降了十几度,怪不得冷了好多。

B:昨天夜里还下雨了。

C:还有风向从偏南风转成了偏北风,风力也变大了。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D:冷空气来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冷空气来了?

E:因为这几天从偏南风转成了偏北风,在中国,偏北风是从高纬来,所以是冷空气。

……

师:这几天天气为什么由晴转雨?能否用图说明。

生边讨论边画锋面图,不少学生拿出课文找依据,场面热烈      

师:“冷空气军团主动推进,把暖空气军团逼得上升,形成冷锋……”

师出示前一天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请同学分析图中的冷锋成因及其影响。

……

由于该教学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会积极的思考,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

在上述的情景与问题的分析和建构下,学生对天气系统就会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3、教学问题要有新意,有创新性,老生常谈、毫无创意,只会淹没它的吸引力。

教师面对受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教师自身在教学上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设计出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去引导、诱发,也只有设计出能够引起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问题,学生才能真正自主的参与学习,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集声、光、电、图像为一体,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学习。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例如,在《旅游活动》的教学中,针对年轻人比较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我找了《我想去桂林》这首歌,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问:想去桂林吗?答案是一致的。再问:你现在能去吗?不能。进而他们会想为什么不能呢?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了。一番讨论后,旅游者需具备的条件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出来了。但如果没有以歌曲为铺垫,而是直接提问:旅游者要去旅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的教学问题,缺乏新意和创新,也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需注意的事项

1、教学问题要展的开,收的拢,要注意问题的密度

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略高于学生的眼光设计教学问题,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从而使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这种课内外的延伸,会受到各种限制,时间就是其中之一,这必然要求我们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能收放自如,展的开更要收的拢。同时,注意问题的密度,如果问题过多过密,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2、教学问题作为学习的“支架”来设计,要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智之门”并不会自动开启,还要适时的引导他们入境、入情、入心,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结合教师如下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调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交流互动,如组成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及创造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条件,如E-mail、QQ、Blog等多种形式。忽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教学问题,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应给学生留够时间和空间提问

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提问愿望和提问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提问,课堂教学中随时鼓励学生提问,教学内容结束后留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到办公室提问等,保证学生提问的时间。还可以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质疑,同桌和小组质疑,口头和书面质疑等,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这样,学生学习就进入了“问”与“学”的良性循环状态,促进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总之,我认为,教学问题不能用独立的问题和情景去理解,作为情景它孕育着问题,同时又不是简单的包含和容纳问题,而是激发、启迪学生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并由此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所以,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客观地、科学地、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设计出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的教学问题,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http://wuzhangxin.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486312

2、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77487.htm

3、  http://www.being.org.cn/unique/

4、  http://www.ahhao.com/Html/jspd/jxsl/2006/12/25/42686310037.html

5、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623906.dhtml

6、  http://blog.cersp.com/7900590/1112940.aspx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诗词与地理教学    下一篇: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科技活动的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