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中利用社会素材引导学生学习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社会素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存在于师生的周围,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就教师如何发掘这些社会素材,并在地理教学中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学习提出了几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时事新闻及时引入课堂,围绕身边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关键词:社会素材  引导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社会素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存在于师生的周围,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如何发掘这些社会素材,并在地理教学中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学习呢?在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下,我发现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取来源很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经验来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身体会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地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例如:寒来暑往,四季变化;日出东方,月落西山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概念会有极大的帮助。在学习“季风气候”时,我让学生说出本地夏季与冬季的盛行风的方向有何不同,他们都能说出夏季大多吹偏南风,冬季大多吹偏北风,在这基础上,提出季风的概念和我国季风的特点。这样,学生对季风的概念与特点便牢牢记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2、利用学生从媒体获得的信息初中学生生活空间有限,年龄小,经历不多,很多不常见的地理现象他们从没有经历目睹过,如地震、冰雹、火山爆发等,在学习这些地理事物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忘记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师生的是包罗万象的地理知识。在学习火山地震前,我布置大家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关于地震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学生找到的资料内容和形式都异常丰富,有的以图片形式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了各国发生大地震后的惨象;有的以数字表格形式列举了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有的播放介绍地震来临前预兆的视频;还有的归纳出我们在室内外的避震逃生好方法。这样,本来对于他们陌生而又遥远的地震灾害清晰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迫使他们不得不正视、思考。最后,教师再加以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用类似的方法依照一定的思路,自己就可以找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资料,课外做全面的认识,以便以后遇灾时能及时避免,安全度过。教师并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所有知识面面俱到,而充分地利用媒体资源就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得更多。3、利用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获得的经验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学习地理,往往离不开参观考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特别是我们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大多数学生在假期都有机会跟随家人作短途或长途旅游,他们在这旅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充分利用。在学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课时,总会涉及首都的名胜古迹,于是,我让曾经前往的学生把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拿回来,在课堂中向大家展示,并介绍旅途中的见闻和印象最深的名胜古迹。大家异常踊跃,上台介绍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下面的同学积极提问,一堂课下来,身在南方的学生们对我们亲爱而遥远的首都有了很深的认识。这种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方式,往往比教师在讲台上指图介绍效果来得好。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还发现:一些结论的提出离不开支撑的数据。因此,调查研究是发现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吸收利用。在上《众多的人口》一节前,我布置了一个家庭调查作业(如下表)。学生通过询问填写,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政策以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而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也逐渐升高。学生通过身边的具体例子,亲身体会我国基本国策实施带来的好处,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爷爷(公公) 奶奶(婆婆) 爸爸 妈妈 你自己 现在年龄           兄弟姐妹的数目           生育第一个孩子时母亲的年龄           兄弟姐妹学历情况 大学__人 高中__人 初中__人 小学__人 大学__人 高中__人 初中__人 小学__人 大学__人 高中__人 初中__人 小学__人 大学__人 高中__人 初中__人 小学__人 大学__人 高中__人 初中__人 小学__人

   

 二、把时事新闻及时引入课堂1、时事新闻引入,吸引学生注意时事新闻是学生们普遍都喜爱谈论的话题,巧妙地将这方面的材料纳入教学环节中,或引课导问,或析事辨理,或引证化疑,既可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又可起到教育意义。在2004年年尾,吸引全球人类目光的就是南亚地震引发海啸的新闻,电视、报纸每天都在报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所闻。在海啸发生后上的地理课是期末考复习课,在这过程中,提及到中国的15个邻国与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其中就包括了那次的受灾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等。于是,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次受灾国中有哪些是我国的邻国与隔海相望国?”绝大多数学生边观察地图,边回忆新闻报道,马上回答出来。接着我再提出一系列问题:“你知道海啸是如何形成的吗?海底地震的震源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附近,为什么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你能从地图上找到答案吗?”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并运用以前学习的课本知识和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把海啸的形成生动地比喻成一锅烧开的水,有些学生找出受灾严重的国家都在孟加拉湾沿岸。最后,我加以点拨,并提醒学生:我国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我们要时刻提高防震、防危意识。2、及时反馈时事新闻,更新教材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当中,地理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教材具有滞后性,因而反映出来的事实并一定是最新最准确的。教师如果能灵活捕捉时事新闻,就可以不断地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始终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并在他们心中建立地理发展观念。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提到“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但2005年元月1日零时6分,随着北京一个男婴的诞生,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把这个更新的数字及时告诉学生,使他们对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人口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书本的《中国铁路分布图》上,青藏铁路是用虚线表示,代表这段铁路正在建设当中。但2005年10月15日,经过4年多的时间,这条1956公里的路轨宣告全线贯通,计划明年7月开始通车。据介绍,青藏铁路的开通可以降低游客的进藏费用,从成都进藏火车票的价格大约只是飞机票的1/3。把这则新闻及时引入课堂,让热爱到处旅游的学生选择旅游路线多了一个选择。 三、围绕身边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地理是一门知识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从乘车坐船、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建设祖国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从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战乱等到每天收看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最主要、涉及信息量最多的知识,还是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用性,注意将周围生产、生活的实例,综合引入课堂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指导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中国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时,我结合教材活动与现在的旅游热潮,向学生提供了一份暑假时旅行社向我推荐的华东三市四天游计划书,让他们分析旅游社所提供的旅游路线有何利弊,应该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与设计既省钱又省时的旅游路线。他们拿着地图,认真地在图中找到几个目的地,然后他们发现旅游线路为了节省金钱,有走回头路的弊端:杭州往苏州再往上海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返回杭州乘飞机回广州。于是,他们通过比较各地的远近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费用、运速、舒适程度等,最终设计了一条比较合理的路线:

汽车 飞机 汽车 汽车 飞机

佛山      广州      杭州      苏州      上海      广州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始终贯穿与旅游过程的始末,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又如在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人文差异一课时,我把这个事实摆出来让学生思考:“‘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但是,没过多久生意便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门可罗雀。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成了智囊团,他们各抒己见,认为由于南北方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导致两地的饮食习惯差异,北方人可以天天吃饺子,但南方人的饮食习惯和观念决定了他们绝不会把饺子当作正餐来吃,最多只是换换口味。最后得出结论,生产经营要因地制宜,破坏规律就会有所损失。 地理教学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我国北方与南方的房屋结构为什么差异很大?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白色长袍?“麦当劳”为什么先出现在大城市?等等。只有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地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地理,运用地理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地理”的意识,才能让地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使地理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身为地理教师,更应努力发掘身边的社会素材,在地理教学中把素材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学得更容易,学得更有趣,掌握得更牢固,使地理知识真正让学生终身受用。    参考书目:《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愉快式教学初探    下一篇: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