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谈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学习体会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为了广泛交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经验,探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途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海南省高中生物中心教研组于 2008年 5月 23日在琼海嘉积中学举办全省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与许多生物的同行认真听取了海南师大附中吴燕老师的所上的《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海口市一中苏小翠老师所上的《伴性遗传》、琼海市嘉积中学刘先进老师所上的《 DNA的结构》等三节课,下午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谈。

三位老师所进行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的探讨,值得大家的学习。我们教师经常会谈到、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说明我们课堂中有很多无效行为的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考虑这个“效”的含义。我以为,“效”就是“效果”、“效益”、“效率”,而这个“效果”“效益”“效率”又是什么?就是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或目标。我们的教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说它是“有效”,反之则是无效劳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高中生物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有效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矛盾,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高考考纲将命题的要求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从命题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它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纲界定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其实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可以说,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

例如,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教学,可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活动。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可引导探究:( 1)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区别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如质量分数为 10%和 30%的蔗糖溶液);( 2)探究某种分子能否穿过半透膜(如淀粉分子与碘分子);( 3)探讨半透膜的面积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围绕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可探讨:( 1)测定某植物组织细胞液的浓度(如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2)判断某盐碱地适合种植的植物类型。围绕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可探究:( 1)植物运输水分的动力(如除了蒸腾作用是否还有别的因素);( 2)证明植物通过气孔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水分的蒸腾;( 3)探究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 4)植物吸收的水分除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还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围绕以上问题的探讨(当然不一定需要对上述问题全部进行探讨),不仅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需要。

再例,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我们很难说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但对具体情况,却有合适与否之分,对于基础与能力均较弱的学生而言,采用前一种方法显然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开展起来。再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因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之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学的。

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实践表明,跟生物有关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以及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生物知识的天地。大体上,教学情景可以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模拟真实情景、合作性教学情景和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情景的过程。真实情景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田间、野外、养殖场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模拟真实情景是用来在教学中实现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合作性教学情景是指通过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是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不同的学习者所能接受的教学情景也不同。嘉中刘先进老师所依据汶川地震中遗体的处理的情景、海南师大附中吴燕老师关于超级水稻的历史情景等,这对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力。综观创设教学情景的实践经验,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包括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创设和利用相应的教学情景。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 1章第 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的。这样,创设问题情景就采用了质疑问难法。首先,利用社会上出现的“大头娃娃”事件引入课题:蛋白质。接着提问,蛋白质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组成的呢?它在人体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蛋白质是一种,还是多种?为什么?然后组织学生独自或分小组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教学,就应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起始于问题,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教师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如,在讲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 2章第 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易于出错。因为在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所以我们运用观察演示法来创设情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特别注意突出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用颜色表示不同的染色体,以避免复杂的生物结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我们还通过观察减数分裂的永久装片和动画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技术变得借助于动画技术,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个实验的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