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迎考指导意见——生物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对《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解读    1.整卷难度不大。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修完生物学科必修课程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重视对考生生物学基本素养的考查,突出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怪题、难题。《考试大纲》中规定整卷难度系数为0.8—0.85(见表1),但这样的规定表明:整卷难度是很小的。但实际命题中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难度要求,如果能达到0.70—0.75的难度系数就不错了。    表1.试题难度与分值

试题类型

难  度

分  值

容易题

0.85以上

约80分

稍难题

0.65—0.85

约10分

较难题

0.50—0.65

约10分

全卷的难度为0.80—0.85。

(摘自《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2.只考必修内容。    考试的范围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必修模块(见表2)。老师们要准确把握考试达标层次,切勿盲目拔高要求。另外,尽管有单独的实验考查,但是实验内容依然会是笔试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生物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经典实验要尤其重视。    表2.考试内容与分值   考试模块   分  值   生物1:分子与细胞   约33分   生物2:遗传与进化   约34分   生物3:稳态与环境)   约33分   生物学基本理论试题约占80%,实验、探究性试题约占20%。 (摘自《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3.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较高。    以下是《考试大纲》中有关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的描述(见表3)。    表3.考试要求

      (1)能够用文字、图表、图解、模型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尤   其是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把握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知   识结构。       (2)能读懂一般性生物学科普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   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3)能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条件和相关信息,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   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把推理过程表达   出来。       (4)能独立完成“考查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   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5)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6)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   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并能初步运用观察法、   实验法、调查法、模型法、演绎推理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可行方案,收集数据。       (7)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实践活动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摘自《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从上表中的有关描述可以看出,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明显是模仿《高考考试大纲》来写的,所以命题时,难免会受高考试题风格的影响,只是难度会适当降低。但由于2009年的命题是第一次,命题者恐怕也很难把握好难度,所以估计试题不会太容易。    二、对高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备考的建议    1.吃透《考试大纲》。    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究《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试方向、考试范围和考试难度,做好复习迎考的整体规划。    2.关注全体学生。    指导各层次的学生要高度重视这次考试,优生不要轻视,差生不要放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文科班学生的指导,而且一定要制定补差计划。因为根据省教育厅颁布的文件,要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每门统考都合格,而且补考也是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势必造成部分学生拿不到高中毕业证,后果非常严重。    3.作好整体规划。    (1)合理安排课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目前,许多学校的理科学生在选修《生物技术实践》或《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怎么解决选修课教学与复习教学之间的矛盾,是当务之急。建议不要急于赶进度,要留出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学,先过好学业水平考试这关。切不可挤占学生晚自习的时间来上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2)制定好教学计划。    首先,要制定好复习的进度、原则、模式、策略等;其次,要合理设置专题复习,将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切不可照本宣科地把教材重讲一遍。    (3)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总的指导思想是:定位准,目标明;心态好,计划行;作息有规律;复习讲方法。不要一味加班加点,打疲劳战,要注意调节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4.夯实基础,适当练习。    目前,我市高中教学在练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练习太多、太滥。表现在对参考资料上的题不加甄别,要求学生整本地做复习资料,学生不堪重负。    (2)习题难度过大。有些题目难在指向性不明确,老师都要先看答案,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有些试题甚至根本不是考试内容或者明显有知识性问题,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反而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    (3)习题讲评不到位。重讲不重评,没有分析学生的错误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粗心大意,是表述不规范还是审题不清。    (4)审题训练不到位。许多老师有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念题,这害了不少学生,而自己还浑然不知。    (5)表达训练不到位。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赶进度,只重解题思路,不重表述规范。对于学生“讲半句话”和“非学术化”表达,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甚至予以迁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害学生”。不规范表达往往是估分远远高于得分的最主要原因。对许多学生来说,提高成绩的途径不是增加得分点,而是减少失分点。    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要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建议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重表述的规范。决不能迁就学生,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审题训练。老师坚决不念题,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5.切实发挥好考试的检测功能和激励功能。    (1)要控制考试的次数,增强考试的计划性。建议每个模块考试1次(时量60分钟),再加上综合模拟考试1—2 次(时量90分钟),总的考试次数不超过5次。    (2)规范命题,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试卷形式、考试范围、题型、难度等要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特别是要控制好试题的难度,这既能给学生以信心,也符合水平考试的要求。    (3)控制考试的范围。讲、练、考一体化,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什么,就在月考或小考中考什么,决不能出现“讲、练、考”三张皮的现象。    (4)深入研究试卷(习题)讲评模式。[前面已有阐述]    (5)搞好考试成绩的发布。只公布学生进步的名次,保护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写出试卷分析,召开试卷分析总结会。各个层面的分析,直到分析到每个学生,每道题。每个学生的分析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老师点评,要让学生学会做试卷分析,这样老师就轻松了。这样的训练要从高一开始。    (7)进行考试技巧的训练。首先是审题训练,考题一般都是“素材在教材外,落点在教材内”,一些题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细心地把题目多读几遍,真正理解题意后,并不难。其次是答题规范训练,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学科术语答题,用教材中的专业叙述方式答题。    6.抓好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1)在教学形式上,以恰当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切忌“以讲代学”,要坚决杜绝“狂讲、狂问、狂练、狂放”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相信学生,你给学生一点信任,学生会还你一片惊喜。其次,教师要学会无为而治——以精心设计的无为,给学生提供有为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有机会以一定形式呈现自主学习的成果,如补充完善知识框架图,做一定数量有代表性、针对性的练习等等,最后,才是老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精讲。即所谓“先学后教”。高中的课堂教学应当更多是讨论式、研究型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做“主持人”,更少的时候做“播音员”。    (2)在教学内容上,降低教学重心,紧扣书本,尊重教材,夯实基础。    教学定位:阅读教材,回归基础;适当做题,提高能力;熟悉要领,掌握规范;平衡心态,从容应考。    各个年级的课堂教学都要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决不迎合学生的良好自我感觉,要让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分解组合法——解自由组合定律题的好方法    下一篇:如何将《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新”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