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自主聆听,互动参与 增强低段音乐欣赏体验的实践与探索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会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动 参与 聆听 体验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会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许多音乐课中,我们常常能捕捉到这样的镜头:
A:教师请学生在欣赏全曲后,问:“这首曲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如出一辙的回答让教师喜上眉头,教师立马予以肯定并组织学生再听,即把刚才的情绪再感受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B:教师请学生欣赏音乐后,问,你感受到了什么?(起先无人应答,而后,学生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感受让教师方寸大乱。教师在“启而不发”的无奈之下,开始自下台阶,急着描述教参中的标准答案,欣赏课就在教师的“自我欣赏”与“一言堂”中结束。
    在以上的镜头中,自主,互动,参与的含金量有多少呢?不得而知,上述教师的“自我中心”与“自以为是”和新课改理念已是大相径庭。而新课改鼓励学生走进音乐,自主聆听,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和体验音乐的过程,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美感体验,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谓增强欣赏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围绕欣赏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中去,充分获得审美体验,并且通过师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表现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积极创设富有美感体验的视听环境
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审美体验的视听环境。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加强学生审美体验也很重要。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在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和学生自然能以最佳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

二、精心选择生动典型的欣赏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体验的歌曲和乐曲作为欣赏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教材的立意和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对于现行的人教版音乐教材,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经典之处,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对多种风格的的优秀音乐作品予以开放和自由的吸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说明音乐不论风格如何,都有一定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分享音乐的多样风格,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例如,在欣赏二胡曲《小青蛙》时,我先以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来引入。活泼有趣的歌词,跳跃生动的旋律,使学生对歌曲主题有了深刻的记忆,再来聆听二胡曲《小青蛙》时,相似的主题会让小朋友更准确地捕捉到小青蛙活泼可爱的形象。这就需要音乐老师经常去收集一些相关的音乐资料,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筛选,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运用灵活各异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和表现的过程,把生动鲜活的音乐活动贯穿于欣赏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巧妙,发挥教育的潜在效应,为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1、重视聆听习惯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其目的是在听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学会倾听,训练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把学生的注意力,直接指向音乐,不断引导学生静心聆听,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变化,体验到不同音色的特征,并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把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把情感完全融入乐曲之中。只有这样,学生审美想象的翅膀才能张开,音乐才能进入人的心灵,才能与心灵的体验浑然一体,审美体验才能有所效果。
2、强调真实情感的体验
    音乐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在教学中,       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
   卡尔•奥尔夫认为:“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 “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把人人皆原本具有的潜能唤醒、诱发出来。”这就需要体验。“体验”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产生于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可以说,愉悦只是表现形式,情感的体验才是目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热热闹闹的流于形式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体验音乐的美感;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

    

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听乐曲,然后提问 “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学生们各抒已见“节奏快”、“欢快”、“一会儿一个声音,一会儿好多声音”、“有趣”……,接着我向他们讲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后提问:“在乐曲中,当一个乐器在演奏时,你想到了什么?”这时有几个学生叫到“是一个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说:“那几种乐器出现呢?”大家争先恐后的说:“是几个玩具兵在走路”。我继续说:“那大家注意没有,中间有一个很浑厚的声音,这你想像是什么呢?”这时只听见一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学都笑了,不等我提问,大家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说:“乐曲热闹欢快的时候是他们在跳舞”、“慢下来是他们在散步”……于是我放音乐,让他们听第二遍,这次他们纷纷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哼着弦律摇晃脑袋,还有的在模信演奏乐器的样子……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的真实情感在音乐表现中予以最佳的流露。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自己开动脑筋去体会、理解乐曲要表现的东西,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欢快,在愉悦的情感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在低段的欣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欣赏活动中。在自觉主动的参与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愉快而有意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音乐知识得以掌握,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丰富大胆的想象
  学生获得音乐欣赏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听赏中的想象,它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再表现,再创造。音乐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无形的音乐与实实在在的符号联系起来,探究性地、自主性地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音乐旋律流动的特性为学生想象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且正因为音乐所具有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使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勇于表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自主地表现音乐,变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语言及图画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每个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性地表现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构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其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是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动力所在,特别是在一些标题性的音乐欣赏作品中,教师的点拨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在《森林水车》的欣赏中,我摒弃了一些丰富的画面,而是让学生仔细的聆听音乐,大胆想象。在第一段欣赏完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感觉来到了什么地方?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由于没有了画面的诱导,学生更注重于音乐的本身,在聆听的过程中,就会大胆的想象,有些小朋友回答得非常好,如一位小朋友说:“我感觉来到了美丽的西湖边,看到了美丽的荷花!”另一位小朋友说:“我来到了山上,看到了小溪在哗哗的流,听到了小鸟在歌唱!”也有的小朋友说:“好象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在亭子里悠悠地吹笛子……”
这些不尽相同的答案,正是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独特大胆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用线条表现所听到的音乐,用动作造型来表现森林水车的形状,都非常的出色,展现了他们惊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的想象,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审美欣赏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并通过想象和探索,完善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4、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
    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注意力不易持久保持。因此,单一的听觉感受不易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同时,利用现代多媒体系统的图形、音响、文字、动画等形式表现音乐及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
如在《袋鼠》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做客,听,他是谁?”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聆听音乐。而通过仔细的聆听,学生的回答都能抓住音乐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好象这种动物正在蹦跳,又好象在机警的东张西望。出示小袋鼠的动画画面以后,再创设一个小袋鼠运果子的情境,更是让学生乐不释手。每个小朋友俨然都是一只只勤劳的小袋鼠,在运果子的时候听音乐的速度,速度快的地方就运得快一点。舒展的地方就运得慢一点。学生的音乐感受就在这个形象生动的情境中予以充分的表露。
除了丰富的电教手段,音乐教师还要学会利用语言来描绘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语言的渲染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审美体验这一过程。此外,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其乐融融的场景烘托,都能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作为音乐学习的补充材料,拓宽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使学生被这浓浓的音乐氛围所吸引,表现出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5、师生参与互动的表现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各种方式的活动,是完成音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参与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这正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回归所在。有了积极的体验,定会有表现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种种表现欲望,并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互动,或唱或跳,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引导他们更准确地表现音乐。因此,需要教师运用丰富表现的手法与形式,如乐器的加入、线条和图形的记录等等,充分肯定学生,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在《调皮的小闹钟》的欣赏教学中,我分成四步来组织教学:第一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乐曲的主题“音乐让你想到了一样什么东西?”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这是他们展开丰富想象,对于音乐不同理解的真实表现,我们应该尊重和表扬他们,并及时予以点拨引导,担当好领路人的角色;第二步、用自己创编的一个动作来表现这种有规律的行走声音,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并让学生养成和着音乐节拍律动的良好习惯。这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学生捕捉音乐节奏的能力,并适时纠正不和拍的动作;第三步、寻找小闹钟的铃声,一共出现了几次?可用动作或画线条的方式来表现。这里,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会让学生的表现锦上添花;第四步、聆听尾声,用你设计的一个动作来展示这口调皮的小闹钟,师生比赛,谁的造型最棒?于是,音乐停止时,他们造型保持不动,一个个东倒西歪的身体造型诠释着学生对于“调皮”的深刻理解。

      

在一步一步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表现,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一系列的表现参与中,学生时时处处都要聆听音乐,关注音乐,正因为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了,才会有最后大胆新异的表现,不禁让我们深深折服。正所谓,“情以物迁,群以情发”。学生的大脑被激活,情绪也自然如清泉奔涌,师生互动表演往往能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从而实现了课我合一的良好境界。

新课程的欣赏教学,是一本生动和斑斓的书,需要音乐教师去时时翻阅,细细品读。读懂了,你才会引领孩子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总之,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性,利用儿童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在有歌、有舞、有唱、有奏、有表演的场景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儿童享受美好的音乐,感悟多彩的生活,理解多元的文化,表现大胆的创造,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从而
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5年3、5、7、11各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和谐 愉悦 熏陶--小学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提高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