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读懂”教材 优化教学——音乐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读懂”教材 优化教学——音乐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分部 周晔

〖内容摘要〗: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对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什么一堂唱歌课下来,学生连一首歌曲都唱不好?音乐的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教师要把握教材内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各个领域整合起来。

〖关键词〗:把握教材;注重体验;内容的整合、衔接;打击乐器的使用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开放了,学生活跃了,孩子们比以前更喜欢音乐课了,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注重了形式,却往往忽略了对音乐教材本身的研究,套用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抓住了教改的壳、摒弃了音乐的魂”。

前不久在区小学音乐教师评优课上听到了几节课,我认为很多青年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下面我想通过几个案例,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课例一】

小学三年级《小乌鸦爱妈妈》,教师先以“闯关一”的形式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引导学生用开火车由慢到快,从“轰— 轰—”到“咔 嚓 咔 嚓”再到“七嚓 嚓嚓 七嚓 嚓嚓”,再由快到慢,把刚才的节奏反过来读,掌握歌曲中的×—|×—|××|××|×××× 节奏。再以“闯关二”的形式唱歌曲的两句旋律,然后分别都填上“小小乌鸦,身穿黑褂,回家找妈妈”的歌词。在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闯关练习时没有把重点放在感受两句旋律音高的不同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知道“节奏是从稀疏到紧密,再从紧密到稀疏”的知识点上。

在欣赏歌曲时,教师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画面十分感人:小乌鸦给躺在床上的妈妈喂水喝,妈妈感动地流泪……教师却没有把握好这个教育资源,而是开始一遍又一遍的教唱:先跟着老师轻声哼唱,再一起唱唱歌词。然后问:“怎么唱的更好听?这是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所以要唱得抒情一点,好,让我们用抒情的声音再来一遍。”可是学生在每句结尾一字多音的地方始终都没有唱好。教师又启发学生有表情地唱一遍。然后开始唱歌谱,教师范唱,学生跟着伴奏唱,再请个别学生唱一唱。接下来,教师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唱了一遍歌词。

这样枯燥、单调的一遍又一遍的演唱,我不知道学生的感情从何而来?教师的启发、每一遍所提出的要求都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没有从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出发,虽然也有要求,但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接下来的所谓拓展更是离谱,教师取出双响筒、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让学生分小组排练,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表演的时候,教室里好不热闹。教师随即还启发:歌曲是不是很轻快啊?天哪,《小乌鸦爱妈妈》很轻快?!

【课例二】

二年级《小袋鼠》,教师先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小象走路的动作,然后读出节奏:“小象 走路 | 走— |走—”;再模仿:“老鼠 唱歌| 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青蛙 唱歌| 呱  呱 | ;袋鼠 走路| 蹦0蹦0 | 跳0跳0| ”。然后让学生猜谜(有种小动物,模样真可爱,胸前有个袋,娃娃随身带)是刚才的哪种小动物?接着看一段袋鼠在森林里奔跑的录象,听一听介绍,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感受小袋鼠。再来听一听音乐,现在小袋鼠在干什么?很自然引入到圣桑的《袋鼠》。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节奏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环环紧扣,效果非常好。

然后让学生再听一听是一直在跳还是休息一会再跳?让一位同学到前面听着音乐表演,其他同学仍旧安静的坐着听。这个方法也不错,不像有的音乐课,听完一遍所有同学都站起来表演,结果教室里乱轰轰的,连听清楚都困难,更别说享受音乐的美感了。但教师在让学生感受袋鼠的情绪时,却引导到了“快乐的”,快乐地跳起来。所以小朋友在听音乐表演的时候,除了跳跃的几个地方知道怎么做,其余部分只会傻呼呼站着。如果跳跃的地方是快乐的,那其余部分就是不快乐的吗?

事实上,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更多表现的是小袋鼠的机警灵敏。刚才有录象作为铺垫,教师在这里不妨引导小朋友感受小袋鼠在森林里为了免受袭击,先警觉的四周观望,再机警地奔跑跳跃,似乎更合乎音乐形象。这样对导入下一个环节,表演歌曲《小袋鼠》也更顺畅些。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引导:“小袋鼠回家后,跟随妈妈去摘果子,听一听,现在的小袋鼠又是怎样的形象?”通过两种不同风格音乐的对比,让孩子们感受到虽然都是表现的小袋鼠,但不同的音乐风格所塑造的形象却各不相同,一种是机警聪明的小袋鼠,一种是可爱的小袋鼠,音乐的表现力多么丰富呀!

接下来学习歌曲《小袋鼠》,教师先让学生找一找相同的旋律,用哼名唱一唱、比一比,然后用节奏读歌曲,提示注意休止附,解决了节奏难点,这些环节也非常好。但在演唱歌曲时,同样犯了上述课例的错误:一遍又一遍的演唱,每遍提出的要求都是老师事先预备好的,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关,显得很形式化。所以歌曲的音准一直没有解决好,最后在学生尚未唱熟的情况下,教师又要求学生用动作来表演了。

听完几堂课,对于其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感触很多,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三让” 从我做起——浅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音乐教师行为的转变”    下一篇:像玫瑰一样唱歌---浅谈如何引导低段儿童自然地演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