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培养音乐的耳朵,多元化鉴赏音乐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 可见,良好的听觉感知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因此,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而不是其他。那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音响出发,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多元化聆听音乐,深层次体验音乐上。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一、带着问题,深入聆听 

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音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

和不受视觉影响的审美特征,是以“听”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学会听,培养一个良好的听觉习惯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条件。诚然,“听”这个词在音乐中则具有了更加复杂和广泛的意义。不仅仅要会“听”音高,还要学会去“听”音色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变化,去“听”旋律线条的进行……。就像学习绘画的人要训练在几十种相近的颜色中,能够体味它们的不同一样。听觉是行动的指导,无论是音乐的律动,旋律线条的进行,音色的多种变化等都需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分辨,听得见它们细微的变化才有可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听,是鉴别音乐优劣的最高标准。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敏锐的听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欣赏的热情和欲望,刺激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而且这些问题深入音乐,将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程度。

例如:在欣赏八年级下册《艺苑风景线》中“音乐与人物形象”板块中的管弦乐组

曲《两个犹太人——一个富人、一个穷人》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两个主题音乐片断各表现出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听音乐猜主奏乐器?为什么音乐会让我们的脑海中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是音乐中的哪些要素起的作用?比较音乐要素对音乐的作用?你能根据对音乐的理解现场表现两个人物吗?学生们分别带着这些问题,分段聆听了音乐。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是生动热烈的讨论,时而是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时,学生会主动要求再听一遍、两遍 ……就这样,学生在深入聆听时完全置身于音乐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自然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聆听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而无需动脑的局面,呈现了主动聆听、积极体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

二、有所甄别,视听结合

那么在倾听音乐时,就真的不需要讲、不需要看了吗?答案是“否”。因为学生的知识层面、音乐的想像思维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都有限,仍需要画面或教师的讲解等“非音乐”媒介地帮助。那么哪些内容是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看”的呢?我觉得必须是最优秀、最具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诸如:歌剧、舞剧、音乐剧、戏剧等综合艺术,或一些优秀的演奏作品,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感受和印象,更好地理解作品。当然这些画面或音响的品质应该是优美清晰的,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哪些画面是不宜与音乐同步的呢?我觉得往往是教师自认为能够提示、体现音乐内容的画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听众就会有一千种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纵使画面再美,我们也不能说这就完全概括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也不能完全体现学生脑海中的意境。但是教师可以将一些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放在听赏之前或之后提供给学生,进行情境渲染、情感铺垫,帮助学生感受作品。

例如,欣赏歌曲《在松花江上》,在初听完全曲后,教师可提供大量的日军侵华时残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憎恨日本鬼子,在复听歌曲时唤起共鸣,从情感上真正地接受这首歌曲。

又如,在复听优秀的声乐作品或民乐、交响乐时,教师可播放名家演唱或演奏录像供学生欣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重温音乐作品,还可以在音乐家们动情地演唱、演奏表演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趣感染,认知正确地演唱或演奏方法,收到很好的欣赏效果。

三、反复聆听,丰富感知 

在音乐教学中,一首作品的“复听”容易做到,但同一体裁、同一题材、同一曲式、同一音色、同一作者 …… 作品的 “复听”却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反复聆听能帮助学生加深音乐记忆,深入音乐感知。因此,为使学生深入聆听,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复听,如:课前复听、其中复听、期末复听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巧妙地安排同一体裁、同一题材、同一曲式、同一音色、同一作者 …… 作品的复听。

例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可安排复听《G大调小步舞曲》(同一作者);欣赏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时,可插入复听门德尔松的无言歌《春之歌》(同一题材);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可安排复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同一体裁),还可安排复听我国作曲家施光南的《摇篮曲》,以比较不同的风格……

同一作品反复聆听时,教师可变换欣赏的方法。如:在复听《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时,除了播放名家演奏录像,还可请班上的音乐特长生现场演奏作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能近距离感受音乐,提高音乐学习兴趣,更能提升演奏生的学习成就感。在复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选用小提琴、钢琴、萨克斯、古筝、扬琴、二胡等不同演奏乐器的演奏片段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音色对比中丰富音乐的审美感知。又如:阶段性复听时可设计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将名曲主题串录在一起,让学生反复聆听,说出音乐曲目、曲作者、主奏乐器等,可以增强记忆,加深印象。 

总之,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就能吸引学生乐意地反复聆听。在多次聆听的过程中,加进自己的知识贮存、情感贮存、经验贮存,音乐的感知才会更加丰富。当然,我们要把握好普及性与经典性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 

四、链接生活,聆听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在选择欣赏曲目时,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精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作品,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学生最喜爱的节目之一。结合这一实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比赛中的三种唱法进行探讨,比较三种唱法的特点、形成文化背景、感受三种唱法的审美价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享受不同的唱法带给我们的美感。同时再将大赛中三种唱法的经典作品回放,立即激起了学生深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播放我校民乐团、合唱队、舞蹈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项比赛中的演出录像;播放我校音乐特长生在各类艺术节中获奖的声乐、器乐演出等,均会深深吸引全体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关心学生课外音乐的情况,关心社会音乐生活的动态,向学生介绍媒体播放的有关音乐节目;交流重要的音乐演出情况以及重大的国际音乐比赛信息;师生共同评价音乐节目等等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多多接触音乐,聆听音乐,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聆听,在聆听中更好地生活。这也是欣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倾听音乐是音乐学习的主要方式,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非音乐”因素的辅助只是一种媒介。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对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引导学生多元化聆听而作,使学生在欣赏曲目上有量的积累,在欣赏能力上有质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实现音乐课堂的师生合作——关于中学音乐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多棱镜- 浅谈中学音乐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