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音乐课探“趣”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音乐课探“趣”

泽国二小   吴仙花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从小喜欢音乐,并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欣赏者及自娱自乐者。因此,音乐课必须要上得有趣,能让学生喜欢,在欢乐中获得音乐知识,在愉快中训练技能技巧。下面就音乐课如何上得有趣味,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组织教学宜吸引学生。音乐课的组织教学不宜与其他课程的组织教学一样严肃,应突出音乐课的特点。课前学生列队在教室外,听着悦耳的乐曲声愉快地进教室,然后用音乐语言师生相互问好,老师应面含微笑、满面春风,让学生受感染,整个课堂气氛应亲切、和谐。

二、          发音练习宜新颖。每条发音练习不仅在内容上与本课所传授的知识相关,而且在形式上要常变。如在低年级,可以模仿小猫、小狗、小鸡等小动物的叫声;在高年级,可以模仿自然界的风雨等声音。让学生在适度的音域内练习发音,学生会感到新鲜而有趣,对老师所提的有关发音练习的要求也会尽量去达到。

三、          节奏练习不生涩。在以往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论音符时值的长短,一律用一个“打”字把节奏念出来,如:2/4拍××︱

                                                                                   打  打

×—︱第一、第二个“打”各念一拍,第三个“打”念二拍。这样的

教学方法看似简单,做却不易。由于各种音符的读法都一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混淆,还易破坏他们学节奏的积极性。我们应当积极地从生活实例中寻找节奏,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如钟摆××︱××︱,火车开

                                                                 嘀  嗒    嘀  嗒

动声×× ××︱×× ××︱,小狗叫×× × ︱×× × ︱……。学

      嚓 嚓   嚓  嚓   嚓  嚓  嚓  嚓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生掌握熟悉后,还可以变成二声部的节奏练习。如火车开动

2/4  ×× ××︱×× ××︱×× ××︱×× ××‖

    嚓嚓  嚓嚓 嚓嚓 嚓嚓  嚓嚓 嚓嚓  嚓嚓 嚓嚓

×   —  ︱×   —  ︱×   —  ︱×   —  ‖

呜         呜         呜         呜

教学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模仿动作来练习,增强趣味性。我们还可利用节奏教学激发学生想像力及创作兴趣。由于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跟儿童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很容易就可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像学了节奏××,××等节奏,认识了节奏后,教师再加以引导,激发

                张 三    李  四

学生创作兴趣。如教师给出节奏×× ××︱×   0  ︱,要求学生按节

奏说出一句话。如×× ××︱×   — ︱,×× ××︱×   0  ︱……

                        春 眠   不 觉    晓                妈  妈  回 来     了

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          律动教学不呆板。教师在学生学习歌曲后,应常利用律动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律动是一种技能,它是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做得整齐划一,师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训练、重复以达到要求,而以素质能力着手进行教学则可采用游戏法,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首先,律动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由于学生个性各异,爱好不同,每个学生所创作的动作肯定都不一样,千姿百态,学生边创造动作,边随音乐不断变换,同时要求动作尽量不重复,生动有趣的动作常常使学生边做边笑,感到有趣,几乎每首歌曲,都可用律动来表现,我们可以允许音乐课中“乱”一点,因为这种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模仿能力。以后分成二组、三组、四组同时进行,各组不同的动作要求互不干扰,比谁创作的动作最多,谁模仿得最像。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很高。

   

五、    欣赏乐曲宜形象。音乐教材中所要求欣赏的乐曲大都是经典名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较完美。但是作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不一定能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如何来架这座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呢?按照教材、参考书详细地解说?或者简单地笼统地由教师给乐曲一个总结?这些都不行,我的做法是乐曲欣赏宜三段式:试听猜测——讲述后复听——再听想象。听第一遍,学生试听后说说听后的感受(如主奏乐器,乐曲的基本情绪等)。听第二遍,师介绍乐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段式,各大段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情绪,有时也会板演一些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哼唱。让学生复听对照听第三遍,让学生回想,这些乐曲可以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听第八册欣赏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第三遍,让学生想象回忆,有的说,第一段热烈欢快,他想到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山上春游时与同学热闹游戏时的情景,第二段优美舒缓,他联想到坐在山顶放眼远眺美景的感受;也有同学说,听第一段时,他联想到新郎新娘结婚时的热闹场面,听第二段时联想到听老师傅吹悠扬笛声时的如痴如醉-------虽然学生的有些想象跟乐曲本身连不上号,但听乐曲是手段,让学生回忆生活,把音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美好的音乐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美,这又有何不可呢?

实践表明:在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教学从探“趣”为切入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对有效倾听的培养    下一篇:舞之与情 动之于心——试论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