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愿与同行们交流。
    关键词: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整体把握课堂教学
    1.综合性
    从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较强的技术内涵,又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语文数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2.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安排足够的上机活动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工具性
    新课标中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工具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训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在社会中工作与生存能力奠定基础。
    4.协作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协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间的知识差异性大,协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和班级讨论,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协作环境。
    5.发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很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坚持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二、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应该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更开放,更人性化,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的互动。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问题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要软化学科间的界线,使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切实地进行学科整合。比如,一方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INTERNET来学习其他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发现、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不足,促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扩展与深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一段动画、一个故事、一幅画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兴趣的效果。如讲到病毒这部分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抓住契机向学生介绍相关的IT历史事件,如“CIH风波”、“特洛伊木马”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精讲多练,注重课堂教学实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法”是十八般兵器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以人为本,而教学则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学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不从学生出发,而从教案出发,像个录音机一样,准时开播,按既定程序运转,准时关闭。如果发现有学生尚未听懂,不是另想办法,而是再一遍,又一遍,原样重复,美其名曰“诲人不倦”,其实是缺乏变通能力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精讲多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上机,从而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如研究性课题的研究,班级网页制作,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资料查询,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电子作品制作的竞赛,这些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拓展、加深所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热情,有利于学生实践水平的发挥与提高。 3.任务驱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项“任务”,通过讲解或让学生自学、讨论或操作等方法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及小专题研究,创设某种情境,少讲多练,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形成自己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讲Word的图文混排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电子贺卡或者电子手抄报,只向学生讲清楚要求,如怎么插入图片、设置成什么效果、设置什么环绕方式等。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结束时再作必要的小结和提炼。这样,可实现个性化教学,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再如,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枯燥乏味,想让学生能够记牢也很不容易,可以将“开心辞典”节目的竞答方式引入课堂,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任务驱动式”学习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也将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4.讨论交流,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讨论式”学习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公开课上,总能看到这样的镜头,老师讲着讲着,提出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全班发言,很是热闹。比起教师“一言堂”来,这当然是一种进步。这种讨论是一种点缀,一种故意安排的形式,讨论目的往往是把教师想说的话让学生说出来,而非真正出于学习者的内心需要。所讨论的问题常常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学生真正想问的。为了回答而讨论,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真实疑问而讨论,整个讨论有点像集体口试,教师却扮演了“裁判”的角色。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事先不要定得太死,可以临时决定组织讨论,如果学生有需要,讨论就相当有实效的。讨论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以便互相启发。若教师发现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或不同思路的时候,组织讨论,效果较好,意见的反差越大,越容易激起学生兴趣。当教师有疑问的时候,同样可以开诚布公的向学生请教,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讨论交流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分工协作,以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5.你学我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方式中,如果说“任务式”是最新颖的,那么“自学式”学习可能就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的主流还是“我说你听”,当教学方式的主流变成“你学我帮”的时候,素质教育已经走进信息技术课堂了。“自学式”学习并不是撒手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教师需要给出一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连串的系统的小任务,安排给小组或者个人去完成。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教师着重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使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使学生产生头脑风暴,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构整合,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
    三、建立课堂作品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完成一堂较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明确授课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且侧重于评学。评教是为了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不断完善、观念不断更新、水平不断提高;评学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有利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积极进取、勇于创新。通过评教与评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广大同仁们一起努力,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和积累、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探索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10
姚爱姬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中小学电教.2004,4
王晓春 六种教学方式
岳继承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探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避免的三种倾向    下一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