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一点体会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良好的音乐教育,更能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活力、情感和意义。所有的节奏都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儿童阶段是感受和体验节奏的最佳年龄期。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节奏的训练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实施起来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在多年教学中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摸索出来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有的放矢的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幼儿音乐节奏训练  实践举例 联系生活 创设环境 创编活动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陪伴每个人度过一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幼儿的生活中有了音乐才快乐,音乐更能将幼儿的童年变得美丽、多彩。当我们看到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就能够随着欢快的音乐摆动手臂、有力蹬腿时,我们无不惊异于音乐对生命的强烈作用和儿童与生俱有的音乐潜质。音乐之所以能对婴幼儿产生这样的影响,是因为它的最基本元素流动性、运动性、节律性能吸引感官不由自主地去跟随它。这种“上下翻飞”的美妙声响和有节律的运动又会进一步刺激婴幼儿的运动神经,而我们知道,运动正是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理论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但是需要诱发和培养。只有以听音乐和做身体动作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与运动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把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把音乐表现中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等与儿童运动时的能量、空间、时间感受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他们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达尔克罗兹认为,身体是体验节奏的第一载体,节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人体运动是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   

    在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教育理念里,音乐教育应该融语言、动作、音乐为一体,而能够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核心就是节奏。  

柯达伊提出,节奏的形式及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和精细,它可使各种分散的音乐要素通过组织和规律化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节奏感培养不但是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基础,而且能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创造了一整套主要通过包括声势、游戏、即兴表演、集体舞等形式,培养孩子节奏感的方法,其中的“声势”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方法。基本的声势包括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形式。声势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听辨力、记忆力、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教材中幼儿园选用的发展节奏感的律动活动形式多样,如手指游戏、原地做动作、在移动过程中做动作等。   

手指游戏较简单,并且深受幼儿喜爱,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能力。例如,配合碰碰眼睛、耳朵、手脚动作的歌曲,不但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精细动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身体并建立起身体意识。   

原地做动作是指让幼儿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探索站、坐、蹲等身体动作。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原地做动作到在移动过程中做动作。幼儿对动作的控制则是从控制头部和上半身动作开始,再向控制下部肢体动作发展的,在移动过程中做动作是指伴随音乐做弹跳、摇摆、跑动、舞蹈等动作。移动位置的运动丰富了动作样式,也促使幼儿有了更多动作想象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例如,可缓慢拖着脚步走,可挺起身子、脚步有力地走,可轻松地蹦跳,等等。通过轻快与沉重的对比,幼儿能够准确地体验到音乐情感的表达。又如,配合不同风格的(轻柔的、欢快的、节奏鲜明的)音乐即兴跳舞。可以帮助幼儿通过自由的肢体动作感知音乐节奏,体验快乐。   

设计节奏感强的律动活动要遵循幼儿的年龄、心理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切合幼儿的实际能力。组织活动时要从他们能够做的动作开始。例如,组织小年龄幼儿开展律动活动时。可以让他们先在原地做动作,待他们有所体验后再在移动过程中做动作。

    

  

纱巾、彩带、皮球、节奏棒、呼啦圈等道具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对节奏感、音乐的理解。例如。可用三角铁帮助幼儿理解三拍子;用大球、小球的不同排列帮助幼儿理解节拍的强弱规律,区分不同的节拍;用节奏棒、纱巾等配合即兴创编节奏和舞蹈动作。以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旬、段划分;用进出呼拉圈的方式帮助幼儿探索空间位置,等等。使用道具辅助律动活动比只做徒手动作更有意思,有利于幼儿把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活动开来,也有利于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增强对节奏感的把握,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一、节奏活动的实践举例   

1、《毛毛虫》——体验稳定拍感   

《毛毛虫》以毛毛虫为音乐形象,采用了上下行滑音,形象地描述出毛毛虫爬楼梯、溜滑梯的可爱情景。同时鲜明的节奏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说白分辨节奏型。歌词诙谐,曲调朗朗上口,速度适中,适合小班幼儿歌唱。每段歌曲前两句是重复的,“一二三四爬楼梯”“四三二一溜滑梯”幼儿可以做爬楼梯、滑滑梯的动作,理解稳定拍感是感知节奏的重要基础,练习时可引导幼儿伴随歌谣或歌唱做踏脚、拍手、走路、爬楼、滑梯、敲击打击乐器等动作,以感受稳定节拍,理解连续、均匀的节拍运动特点。   

2 、大马跑、小兔蹦、青蛙跳等——体验不同的节奏时值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歌唱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节奏感来发展他们的节奏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幼儿从“敲门”“握手”“钉钉子”“补鞋”等动作中发现节奏,可以通过模拟自己喜爱的动物的跑、跳动作来丰富对节奏的感知。   

  ①学习奔腾跑跳动作。因为我接触的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所以就从各种有关马的问题或故事引入。为了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模仿马的奔跑节奏,我先让幼儿围坐在地板上用手在地板上拍击,然后跟着教师的鼓声在移动过程中做动作。   

②学习双脚蹦跳动作。让幼儿通过模仿兔子、袋鼠的蹦跳动作,练习双脚蹦跳。蹦跳的节奏可以是四分音符时值,一拍一跳,也可以是八分音符时值,一拍内两跳。   

③学习单脚跳动作。给幼儿看美洲印地安人跳舞的图片或视频,启发他们发现舞蹈中单脚跳的形式。听着教师的击鼓声,孩子们做出单脚跳动作。同时口中可发出“噢、噢、噢”的欢叫声。单脚跳动作的特点是第一拍重音(这一拍也可以是双脚跳),两只脚按小节交替做动作(一小节一换脚)。教师可带领幼儿在四拍子、三拍子、二拍子的不同节拍形式中练习。  

④学习弱起拍的跳跃动作。教师可先启发幼儿讨论“青蛙是如何跳跃的”。然后发现青蛙之所以跳得高、跳得远,是因为它有一个准备动作。它的节奏是,然后启发幼儿跟着教师的鼓声练习,体验这种“弱起”准备的节奏感觉。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上述各种节奏和运动形式串联起来,配合鼓和其他打击乐器引导幼儿练习。  

二、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与节奏结合起来。  

小班的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常会被周围有趣的声音吸引住。例如:掠过的飞机隆隆声、下雨的哗哗声。教师对于幼儿这一特点,立足于让他们倾听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声音。通过一段时间,幼儿会收集到许多有趣的声音:打雷的轰隆声、妈妈切菜的嚓嚓声、喝水的咕噜声、小鸭的嘎嘎声等等。教师在这时候要注意将幼儿收集的这些声音进行适当的归纳,例如属于动物的叫声归为一类;属于大自然的声音归为一类;属于日常活动的声音归为一类。让幼儿对声音的归属进一步明确,根据自己的兴趣再去收集他们的声音门类,激发其倾听、欣赏的欲望。声音之所以美妙是音乐蕴涵其中的节奏,因此在幼儿收集美妙的声音到一定的阶段时,教师要注意将节奏与声音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幼儿收集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教师就可以结合节奏图谱让幼儿学习一拍一下的节奏,进而再让幼儿想想他们收集的声音中还有哪些是这种节奏,引导幼儿发现小猫叫也是一拍一下,这样让幼儿结合生活的声音掌握节奏,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节奏,还可以初步培养幼儿感受欣赏音乐中节奏的能力。

      


    平时生活中的孩子多活泼好动、手舞足蹈,音乐教学过程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正襟危坐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孩子们这种健康、愉快、随意、天性中本能的肢体动作,运用到歌唱过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歌唱过程可以随速度用拍手、拍腿、跺脚来表现音乐中的强拍、弱拍、次强拍等;可以随音符的长短以走、跑、跳来感受节奏:可以根据内容中的情节来模仿生活中易于表现的动作:如打鼓、摇铃铛、吹号、摘果子、小鸟飞、骑马、洗手绢、点头、打舌、响指等烘托效果,增加气分。这些动作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状态,可与呼吸、心跳相结合,简单易行,且能与音乐的整体情绪协调一致,孩子兴致高,课堂气氛好。这种动,不要求所有动作整齐划一,只要能恰当表现音乐即可。
    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乐器表现这些节奏,进行对这节奏的简单表征活动。中大班幼儿在倾听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的基础上,教师可激发其用适合的乐器进行表征活动。不仅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声音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乐器的音响效果贴近生活中的这种声音。例如:青蛙叫,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找找“什么样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象青蛙叫呢”,经过一番筛选幼儿发现响板、双响筒的声音很象青蛙叫,于是就在这两种乐器上贴上青蛙的标记。教师可用这样的方法将所有的乐器进行这样的归类,这样乐器不仅是作为一种伴奏的工具,也是儿童表征生活中声音的道具。这是中班幼儿表现生活化声音的重点。到了大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一个故事配上乐器,使故事表演生动化。例如:森林里举行音乐会了,听---谁来了,教师出示一个动物让幼儿用乐器伴奏,增加故事的生动性,有效地利用乐器的声响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声音、节奏的美妙。  

三、创设音乐环境,提供多重熏陶,提高节奏感。  

奥尔夫以音乐感受、表现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快乐参与、大胆表现。帮助幼儿在丰富的体态律动游戏中提高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能力。我们期待能通过律动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活泼有趣的活动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艺术能力的发展,在快乐的活动中全面提高孩子的节奏能力。  

在音乐中寻找快乐,每一次的音乐教学我都有多种形式,身体律动,音乐游戏,歌曲创作,乐器伴奏。我们的音乐角里有孩子们喜欢的各种乐器、道具,听到音乐孩子们就会去拿乐器、道具表达音乐情感,进行音乐游戏,比如孩子们自发创编的音乐游戏推小车,开火车,乐器大战,飞机演习,都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让孩子感觉音乐就在身边,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愉悦孩子身心,丰富孩子情感,陶冶孩子情操,启迪孩子智慧,净化孩子心灵,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
四、创编活动
    是在多听、多想、多记,幼儿有了一定生活、音乐积累后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即兴创作活动,应该是幼儿教育教法创新、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让幼儿创作音乐来表现游戏中的滑滑梯,他们很可能在钢琴上用音阶上行来表现上台阶,用刮奏或下行大跳表现滑下;表现狮子,他们会选择低音区的音;表现小松鼠,他们会选择高音区的音;表现小兔跳,他们会选择音程中的小跳或大跳等等。只要老师命题在他们所接受的范围内,孩子们的好奇心、观察力、表现力会立即调动起来,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肯定、表扬为主,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可适当组织幼儿观赏一些动画片,根据其中人物所用音乐,来理解音乐形象,使他们的思维、想象力、节奏感得到提高。
  以上体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我们应注意克服以教师为主,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给一些空间让他们去想象,给一段音乐让他们去倾听,给一个概念让他们去发现,给一定条件让他们去锻炼。面向全体,以幼儿为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幼儿有心智的主动参与,尊重他们的音乐感受,在快乐的观察体验中学习,不但能有效的学好音乐,增强节奏感,更能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合理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在音乐甘露的滋润下,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将会更加精彩,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下,幼儿教育的春天定会早一天到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怎样开展游戏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创设托班孩子喜欢的区域环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