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倾注韵味,撩旺趣意——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口头评价之趣韵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城南镇第二小学 蒋雪华   摘要:幽默的口头评价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时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口头评价存在一些有失偏颇之处,本文以趣韵为视角,例谈了幽默的口头评价要使“风趣形式”与“教学内容”形神相宜,和谐共振,智慧引导,诱发思考,富含神韵,也要把情感置于视野之内,无痕点化学生,彰显情韵,还可用巧借修辞、巧换字词等方式使语言精美生动,意味深长,凸显雅韵。倾注韵味,让幽默的口头评价使学生在“有趣”中“有得”,使课堂学习在走向“主动”时实现“有效”,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启智益性。   关键词:幽默 口头评价 神韵 情韵 雅韵   随着人文关怀的日益升温,受着“快乐学习”的精神感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口头评价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和推崇。幽默的口头评价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使学生置身轻松愉悦的学习、思考氛围中。这份满载愉悦感的精神之旅,往往能使学生悦纳课堂,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继而享受学习的乐趣。这与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是相宜的,也与发挥语文课程评价多种功能的宗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相适的。   时下,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口头评价存在这样一些有失偏颇之处:流于求乐,随心所欲,缺少教学价值;过度使用,冲淡教学内容,产生审美疲劳;措词粗浅、流俗,缺少语言品味;甚至挫伤学生、降低教师威信等。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幽默的口头评价旨在“以趣激趣”,即以风趣的形式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唤醒语文学习的“情趣”,体悟语言文字的“雅趣”。教师若是曲解“趣意”,信口评价,则会使之失却“趣韵”。下文笔者将结合案例谈谈对其“趣韵”的一些思考。   一、寓庄于谐点神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而真正的教学幽默是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幽默的口头评价既有“庄”的特点又有“谐”的特点。“庄”诚于中,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谐”形于外,指教学形式的情趣性、生动性、诙谐性。 “庄”是其内在支柱,是灵魂,“谐”是其外在形式,是载体。没有“庄”或者削弱“庄”的口头评价则流于形式,缺少精神支柱,从而失却神韵,没有“谐”的口头评价则显得呆板,枯燥乏味,缺少趣意。只有寓“庄”于“谐”,形神相宜,和谐共振,方显得神采奕奕。   当然,幽默的口头评价要选对正确的结合点,体现智慧引导,诱发自主思考,发挥其价值,焕发其神韵。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幽默的口头评价紧绕教学内容,巧妙启发,智慧引导,既有神又具韵,颇耐人寻味。   (一)盲点之处巧启迪   以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指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连长,我去炸掉它!”一句的朗读为例。   (一个学生第一次读得不够好)   师:如果我是连长,我不让你去,你知道为什么吗?(众笑)再读。(这位学生又读了一遍)   师:好点了,我可以考虑考虑。(众笑,这位学生想了想,又读了一遍,这一回感情到位了。)   师(称赞):好,语气坚定,信心十足,同意你去。(众笑,这位同学满意地坐下了。)   靳老师幽默的口头评价使课堂教学在愉悦之中传达着理性的内容--读出情境,又在“我不让你去”、“我可以考虑考虑”等评价语言的巧妙启发下,使学生在一层层顿悟中披文入境,自然而然地读出体会。课堂教学中,学生常遭遇认知、思维、技能等盲点,幽默的口头评价,以其谐趣舒缓紧张、畏难等心理障碍,让人置身轻松愉悦之中。此时,智慧的高峰体验在自由的精神天地间往往能有效地激起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逐渐消化盲点。   (二)背离之时巧点拨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时,文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开玩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种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于是笑声又起。   课堂教学过程中,当遭遇生成和文本内容不相符的“不和谐”时,教师不能生拉硬扯,更不能纵容学生。像于老师这样的幽默的口头点拨,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学生能心领神会,并朝着为文本感悟服务的方向顺利前行。所以,富有神韵的幽默的口头评价一旦在学生领悟到幽默的实质后,他们能注意到的并不是构成幽默本身的材料,而是教师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激发思考,促进发展。   (三)要旨之中巧深化   以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金钱的魔力》中的精彩片段为例。   师: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   生:皮笑肉不笑。   师:我到网上去找这种皮笑肉不笑图片,找啊找,找啊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猜。   生(异口同声):找到了。   师(遗憾):没找到。   生:唉!(众笑)   师:我不甘心,又找啊找,找啊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猜。   生(异口同声):没找到。   师:找到了。(众笑)   师:想看吗?倒计时3、2、1……突然,一张沙皮狗的照片呈现在屏幕上。(众大笑)   课堂上的要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它真正走进儿童的心里去,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解读对方心理。对于内心纯粹、简单的儿童,虞老师故唱反调构成幽默的口头评价,在兼顾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要旨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拔节”的快乐,并把其中旨意深深地扎根心中。   幽默的口头评价之“谐”让人喜闻乐见,但要有利于“庄”这一内涵的传输和彰显。不论是课前导入时幽默的前奏,还是课中幽默的协奏,或是结束时美妙的尾音,都要紧扣教学内容生成或预设,体现教育性。同时,富有神韵的幽默的口头评价巧妙点化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促成有效地学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智慧的魅力。   二、润心无痕彰情韵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幽默的口头评价都应把情感置于视野之内,把呵护学生的自信,维护学生的自尊作为情感支点,使之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指点学生迷津的灯塔,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下文撷取名师的教学片断予以说明。   (一)幽默,让尴尬无痕蒸发   再看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晏子使楚》的片断。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课堂上,学生常常会陷入诸如思维不畅、倾听不准、表达不清等困境,老师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沮丧和尴尬,甚至无所适从。这时候,教师幽默的口头评价,使他们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走出尴尬,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同时,教师温暖的话语,让师生间的距离在笑声中无痕拉近,为教学的有效展开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二)幽默,让批评无痕柔化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在一学生精彩地朗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这句话后,再让学生齐读时,薛法根老师发现不齐,便用疑惑不解的语气问道:”咦,我觉得有好多鲈鱼在跳?“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读齐了,记住,只有一条鲈鱼。“学生再次朗读,非常整齐。   法国著名的演讲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课堂上,学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薛老师艺术地处理,风趣幽默,既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不足,又在愉悦中改正错误,从而在轻松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浓厚了学习的兴趣,有事半功倍之妙。   (三)幽默,让表扬无痕升值   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的片断。   师:现在,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   ……   (一生自愿站起来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他读得响亮、厚重。)   师:看来你是严肃派的苏格拉底。(笑声)第六小节谁读一遍?   (一位女同学柔声细语地读起来。)   师:你的朗读如春雨,润”心“细无声,看来你是温柔派苏格拉底。(笑声)   师:课文还剩下最后一节,愿意朗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读书,课堂上顿时书声琅琅。)   避开俗套的表扬,给予这样幽默的赞扬,显得精巧不已:学生都有被肯定的欲望,老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但一味的肯定往往使学生浅尝辄止,止步不前。孙老师也不是百分百的赞扬,学生毕竟不能和苏格拉底相比,说明他们还有上升的空间。蕴含着爱护和尊重的幽默的口头评价,无痕地激励奋发,让学生在笑声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作家王蒙说:”平等才能幽默。“这份平等来自教师心中的情。它是一种内在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幽默的口头评价需预留一个情感的磁场,不论学生的思考正确与否,教师总能将自信留给学生,用宽容让课堂盛开情意四溢的人文之花,让学生浸润兴致盎然的学习之乐。   三、妙语连珠添雅韵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王松泉教授在《语文定名六十年,名副其实何其难》一文中指出:”‘语文’实际上就是‘文语’,而不是与它相对的野语、粗语、秽语。试想,学‘语文’,难道不正是为了掌握‘文语’即‘文化言语’吗?“学生需要掌握的是”文语“,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先要规范而文雅,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煮出语文味,所以,教师幽默的口头评价需富雅韵,它不能是轻薄和滑稽逗乐,也不能是哗众取宠,更不能是低级趣味。它应具有高雅的审美性,使语言在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使学生在不经意间丰富词汇,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使语言精美生动、活色生香,从而让幽默的口头评价妙趣横生。   (一)巧借修辞,妙语生花   某堂语文课上,教师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做题。这位学生的字写得又小又丑,而且由下往上斜着写去,煞是难看。学生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这位老师故设悬念,正色说道:”字虽然写得歪歪斜斜,却诗意甚浓。“学生们听后都茫然不解。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笑着说道:”这就叫‘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们听后都捧腹大笑起来。这里,老师把学生写得”既小又丑且向上斜的字“巧妙比喻成”一行白鹭上青天“,使学生因产生突然的心理转折而为之开怀大笑,既精妙雅致又耐人体味。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比喻、双关、反语等修辞方法构成精妙的幽默评语,这些蕴含匠心的幽默的口头评价往往与生动浑然天成,不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还能于笑声中产生雅致含蓄,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学生在无形中高涨了学习兴趣,又在无痕中体悟了语言魅力。   (二)巧妙改换,活色生香   春日的课堂上,班上好几位学生昏昏欲睡,老师急中生智,快步走回讲台,故作睡意袭来的样子,边打哈欠边大吟诗句:”暖风熏得几人醉,直把课堂当睡房。“学生们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又趁机点名一位睡意较浓的学生作答,学生慌忙站起来,又因课桌牵绊几欲坐下,老师又伺机吟道:”春眠不觉晓,欲立身自摇。“学生们听后更是捧腹大笑起来。   这里,教师根据实际,巧妙改换了诗句中的几个词,既鲜活又风趣,使几位学生的睡意在两场笑声里不知不觉地消去了。这种应景而生的巧妙转换,在调动学习、调节情绪的同时,也将潜移默化地点亮学生的语言智慧。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词语的生动、精美。“当然,细析幽默语言的构成,还有众多方式,但作为课堂口头评价语言,尤其是语文课,教师们需多倾注些雅韵,让精美生动的语言像一颗不枯竭的幼苗播种在孩子们心田上,为他们的成长启智益性。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需要有一点轻松愉快的小调,幽默的口头评价无疑是成就高效课堂的一味佳料,但它不能是流于浅表层的心理体验,更不能是简单的感官享受,它更需要教师们为之倾注韵味,让笑语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中蕴涵着睿智,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享受的同时,还能撞击出思维的火花,荡漾起情感的涟漪,体味到言语的魅力。总之,幽默的口头评价要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为学生的言语生命服务。当然,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时机以及借用精巧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们在”有趣“中”有得“,让课堂学习在走向”主动“时实现”有效“,进而让幽默的口头评价语言如美妙的乐曲般余音绕梁,也如醉人的香茗般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于永正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课堂,不应只微笑一种表情》,张兰芳,《语文建设》,2010年第9期。   【3】《走进名师课堂 感悟幽默教学》,李廷芬,《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月刊。   【4】《谐趣之言语,教学的智慧》,徐香,《现代阅读》,2012年第11期。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课堂小练笔更给力——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课后题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