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般来说,交流的时机有以下四种情况:①产生疑难问题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起到释疑、解难的作用。②在知识构建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实践、思考、领悟数学概念、公式的形成过程,讨论、交流探索成果,使学生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③解题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的概括,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④总结概括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地总结归纳。

  2、合理选择交流形式

  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态度得以充分的外显,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及这样想的理由用语言、动作、图文等形式展示给别人,同时也在听听别人的、看看别人的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最后形成共享,充分地发展自我。因此其组织形式应当灵活多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①师生谈话式。这是一种师生平等参与双向交流的形式,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系列,在课堂上逐个引导,启发学生回答,或纠正回答中的错误,使知识活动逐步深入,这种交流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主动参与,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这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改善教学活动。

  ②分组讨论式。这是以学生间交流为主的形式,是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出讨论的问题,将班级按区域或座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来负责讨论,小组间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并对他组意见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必要时也介入组中讨论,并对学生的研究给以鼓励。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交流能力。

  ③实践探究式。这是以学生与教材之间交流为主的形式。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等,将教材设计成一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各种途经去主动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总结规律。这种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根据问题本身的性质来决定交流的形式,而有些问题或某个小课题在当堂无法用最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用小论文的方式进行交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评价    下一篇: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随笔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