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闹枝镇中心小学  刘金梅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让教师尽快把握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教学,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校本培训,理解含义,定位目标

  本次主题教研确定后,学校充分利用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中学习或教研组学习时间,重点学习语文、数学学科2011新课标;领导、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后须进行课标讲座或汇报课,跟随专家理念解读新课标。平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网上查找资料自学,交流讨论,基本理解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内涵,定位教学目标。

  (一)、含义

  精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略读课,顾名思义,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意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的大意。

  (二)、目标

  精读课:

  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略读课:

  1、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内容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精读和略读之间体现着“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学生在精读教学中获得的方法在略读教学中得以应用,学生的收获、进步要在略读课堂上得以展示。

  二、课堂实践,总结反思,研究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精读课和略读课如何上?首先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引领作用。本学期的听课评课月,重点组织教师集中听他们的精读课和略读课课例,针对课例研究教学策略。备课时采取集体备课,集教师智慧;评课时所有老师真诚交流,目标一致。特别是对年轻教师上好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指导。年轻教师学历高,知识丰富,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最有成长潜力的一个群体。在校长及领导班子的听推门课、常规课指导下,在骨干教师的帮带中,他们感到,听课时,在旁观中明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赏识中学会了借鉴,在实践中懂得了改进,在思考中收获了顿捂。听,是成长的一条捷径。评析时,细节上的抽丝剥茧,亮点处的发现赏识,不足时的娓娓道来,指点迷津,明确方向。评,是受益的一架桥梁。

  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基本的教学策略。

  精读课教学策略:

  (一)、收集资料,课前准备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预习的方法,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由两个环节组成:

  1、预习。可分为五个方面:读、画、查、想、摘。

  首先是通读课文。学生先采取默读的方法,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句子。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字的意思。然后大声地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或难读的句子画下来,以便课上和老师、同学学习。“摘”就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想”就是做好预习小结,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有什么特点,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好预习笔记,以便课上交流。

  2、收集: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及自己的能力,尽量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有助于本课学习的资料,进行梳理,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实际条件,选择有效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展示教材精彩片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示要求

  初读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教师要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味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

  2、检查自读课文、预习效果,指导生字书写。

  3、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如:“主要写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充分的读、悟,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文章写什么;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需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

  教师的阅读提示要从整体出发,坚持两个原则:

  1、遵循作者思路,安排教学过程,使文路、教路、学路三路合一,便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正确的轨道,从而掌握文章的脉络,体会出课文整体和部分的内在联系,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

  2、要善于抓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障碍而又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几点设计阅读提示。如学习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设计这样一组提示:“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描写“ 有……也有,有……还有”的句子,并从中体会毁灭后人们气愤的心情。

  初读阶段的要求:

  1、初读阶段是阅读课能否成功的关键阶段,因此不能走过场,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和交流。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还可以根据需要辅以图画、音乐、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和谐的气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想像产生较准确的印象。

  2、检查交流。学生初读后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交流方案,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纠正和补充自学过程存在的错误或疏漏,梳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要溶入教学目标中,在学生深入读文后找到答案。

  (四)、交流感悟,质疑问难

  苏赫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阅读课文时和阅读课文后,自然会产生读书感受和体会,自然会产生疑惑和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和体会,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了解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进行梳理归纳,确定其后教学的重点,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可先小组再全班,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地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纠正。

  (五)、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围绕确定的教学重点,或大多数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章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体会思想感情。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如: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出示建筑图片,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欣赏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感受圆明园的文物之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问题答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促进朗读课文水平的提高,使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解决问题和领悟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进而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但在理解和感悟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六)、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学生学完课文后,无论是语文知识,还是认识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巩固学习成果。根据所学内容,或者开展相关阅读,或者进行多样化练习。特别是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要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略读课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乐学的源泉,有效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生字,词义大致理解。这也是崔峦老师说的。

  2、把握大意。把握大意涉及很多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如: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找骆驼》一课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理解,个性表达。之后教师出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逐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悟

  1、根据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可采用画一画、议一议的方法。

  2、交流感受,重视说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课堂教学中,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四)、重点赏读,交流收获

  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文章写法,也可以是读书方法,积累语言。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要真正认识到略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运用比精读要多。在信息时代,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读得粗一点,快一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有必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而只要了解它的大意即可,并不求甚解。可见,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也更具有生活化意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谈中高年段语文课上10分钟写字时间的有效利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