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及指导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3-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班集体的自我管理的特点及发展阶段(一)班集体的自我管理的涵义和特点班集体作为一个自主能动的教育主体,它的发展和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师集体的教育影响下,通过集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结果。现代班集体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管理、教学、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而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积极的班级管理方式――发展性班级管理。发展性班级管理包括;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和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教师集体对班级的科学管理和指导是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既是班集体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又是学生集体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发展的活动平台和表现方式,是班集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因此,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是班级学生集体在学校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下,依据学校教育要求和集体自身特点、发展需要所进行的自主创造性的管理活动。

  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应体现了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自主创造性。在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和学生集体是管理的主体。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权利范围内,通过班集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范,独立自主地对班级事务进行集体决策、立法、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它不是那种完全按照教师指令,并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监管下的被动的“执行性自我管理”。而是学生在明确集体规范、目标和自己责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能力和经验所进行的自主的创造性的管理。其实质是学生们通过自我管理创造丰富而惬意的集体精神生活的过程。

  2、民主参与性。在班集体自我管理中,集体成员彼此之间形成平等合作、责任依从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毫无例外地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集体管理,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权利,既当管理者,又当被管理者。在集体主义价值引领下,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和充满相互支持、开诚布公的民主气氛。通过各种管理岗位和灵活的管理机制,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自我管理中扮演较为满意的角色,获得集体的积极评价,从而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独特价值。

  3、动态多样性。自我管理不是班集体建设的目的,而是发展集体、培养学生个性的手段。其本质上应是学生集体深刻的自我教育过程。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一方面,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方式必须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集体的经验能力和特点相适应;另一方面,每个班级集体面临的任务、目标和环境不同,应当具有适合本班级的自我管理方式。同时,随着班集体的成长发展,以及环境、任务的变化,班集体的自我管理的水平会逐步提高,管理机制和方式也应当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是动态变化和多种样态的,没有规定不变的模式。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应当指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并不是排斥教师的管理和指导。相反,班集体的自我管理要真正得到健康发展并发挥积极作用,必须依靠教师集体施加积极和一致的教育影响,需要教育者正确的观念和更高的教育指导素养。

  综上所述,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是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班集体自我管理正是通过活动过程所隐含的集体与个体的自我教育过程,成为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是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实现集体与个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是一个随着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小组集体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内,班级以发展小组自我管理为主,逐步使每个集体成员都获得自主管理的经验。这时,小组自我管理也主要表现在常规管理上。小组自我管理是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全班管理以班主任为主导,在班主任主持和具体指导下开展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某些范围或某项活动中也尝试全班性的自我管理。一般而言,刚建立或缺乏自我管理经历的班级大多处在这一自我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以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班级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班级的积极分子队伍已经形成,在班主任指导下逐步实施全班性的自我管理。但以常规的“执行性自我管理”为主,在一些班级活动中(如主题班会)也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我管理。但这时,班级仍然处于“规范本位”管理水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主要作用。班级的各种自主活动小组还较少,半数学生尚未成为班级管理主体的角色。一般而言,目前学校中多数班级的管理水平都处在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全体学生参与的班级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班级内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自我管理组织机构和机制,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责比较明确,并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大多数学生能通过管理机构、机制的变革,参与到各层次的班级管理之中,承担较为满意的管理角色,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班集体内形成了平等、合作的责任依从关系。集体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除课堂教学之外,班级生活的主要领域都由学生集体进行自我管理。实际上,这一阶段已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班集体的创造性自我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发展到充满生命活力的高级阶段。这时,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的已不是管理本身,而是关注每个集体成员个性、价值的充分发展。“让每个成员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已成为全班学生的共识。因此,班级学生集体已拥有更大的自我管理的权力、范围和责任,班集体自我管理已不仅仅停留在规范的执行上,而且能根据集体和每个成员的发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班级组织机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如,设置个性化的班级岗位、组建多样化的活动小组、建立和修改班级规范等等。这时,教师更多地是担任集体的指导者和鼓励者。总之,班集体通过创造性的自我管理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组织与指导(一)指导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原则在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成为一个睿智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指导班集体自我管理中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滚雪球原则。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在实践中取得经验不断渐进的过程。步子的大小,取决于集体的潜力和自我管理的动机的激发。可以从建立“自治日”、“自治周”或让学生自己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开始,获得成功,取得经验,得到鼓励,逐步发展。因此,教师在指导班集体自我管理时切忌操之过急,应设置必要的锻炼台阶,给予学生具体的帮助与指导。

  2、成功激励原则。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总是在自我管理的成功实践中生成的。因此,在组织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初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可能性,设计适合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力求使学生自我管理获得成功,以产生更强烈的自主需要。

  3、真诚信任原则。班集体自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加上,学生往往缺乏自我管理的经验,总会产生一些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以集体成员之间真诚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与学生集体建立真诚、信任的合作关系。同时,在指导学生解决自我管理的问题时,教师应以身作则,为班集体营造出一种真诚信任和相互支持的集体心理氛围,在尊重集体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共同利益、组织规范、基本道德出发,通过真诚对话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主要不是区分是非对错,而是使集体及每个成员从中得到自我教育和成长。

  4、集体主义价值引导原则。班集体自我管理是充满矛盾和需要不断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许多问题的实质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发生冲突。这就需要教育者善于透过各种表象,在理解学生心理需要、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的基础上,用积极的符合社会期望和个体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具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加以引领。以形成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新的共识。

  5、整体协调原则。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不是孤立的,它是在集体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教师既要从班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选择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切入口和设计与学生相适应的班集体自我管理方式,又要协调相关方面的因素。如,调整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权限、方式;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关系等等。使班集体的自我管理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组织和指导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策略1、为班集体自我管理创造有序、信任的环境发展班集体的自我管理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序、信任和支持的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1)、班主任、任课教师应和学生集体共同协商,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合议,把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权责明确区别开来,给学生集体一个相对明确、自主的自我管理空间。教师应严格自律,信任和尊重学生集体的管理权利。(2)、班级教师集体应统一思想观念,充分信任学生,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当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少批评指责,多帮助指导,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到锻炼的机会。必要时教师应主动承担责任,以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学校和教师要改变对班级管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方式。不能把班级管理是否规范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性发挥为评价指向。(4)、学校、班级应通过家长会议取得家长的理解,以形成家校共识,使家长们在各方面给予支持。

  2、帮助学生集体建立自我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制度规范。

  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实施,首先应建立一套与学生发展水平和经验相适应的学生集体认同的自我管理基本规范。即对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标任务、范围内容、组织机制、岗位责任、实施流程所作出的相关规定,可以称之为“班级自我管理实施议定书”。 “班级自我管理实施议定书”应由班主任和本班学生共同协商产生,并听取任课教师和学校的意见,在全班学生会议上郑重表决通过。议定书一经产生,师生必须共同遵守。实施中应遵循低起点,小步子,逐步发展的原则,切忌贪大求全。

  在设计班集体自我管理制度中,应当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除了班级常规管理的具体内容要求外,还要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如:设置班级个性化的服务岗位;组织具有挑战性的集体活动等等,并且随着集体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丰富。

  在班集体自我管理实施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指导学生有序进行,发现问题能及时和学生讨论,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因此,“班级自我管理实施议定书”在实施后半个学期或一学期后可以修订一次,甚至在实施班集体自我管理最初的尝试阶段,可以一个月或一周就议修一次。

  3、努力使班集体自我管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成功与否,不是决定于实施的规范性,而是决定于自我管理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与个体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个体的自我发展需要是集体自我教育的基础; 集体自我教育是是促进个体自我教育的关键。因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过程,分析活动过程、情境及因素与学生集体、个体心理自我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使班集体自我管理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合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内容。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标、内容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相一致,是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帮助班集体形成自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并把班级自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班集体、小组和每位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如,某班把“保持集体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作为班级自我管理目标、内容,在教师引导下,他们把“建立积极心态,学会调整情绪”作为集体与个体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进行具体化的设计。

  2)设置自我管理中的合作与互动。合作与互动是班集体自我管理中又一个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学生正是通过管理中的合作、互动情境转化为自我心理建构过程的。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设计自我管理机制中,可以考虑两人或多人合作的岗位;在实施中应引入小组之间的互动(竞争、交流、互评等)以强化小组内的合作。在合作与互动中激发学生内动力,转化为学生主动的自我建构过程。

  3)加强自我管理中的交流与分享。学生的自我教育常常是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精神交流与分享中实现的。因此,在班集体自我管理和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应设计相应的精神交流与分享环节,在交流与分享中丰富和提升集体精神,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的自我成长;同时,教师也应作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分享中引领集体共同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如何面对挑战    下一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