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6-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所以,小学生的作文写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写出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训练:

  一、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内部动因。在习作教学中,我列举、分析自己修改文章的有益之处和感受到的成功快乐,唤起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强烈欲望。我对学生讲:“鲁迅先生曾把‘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写作经验。”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贾岛修改诗歌的典故。我还请我的学生王鼎──中国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学员畅谈写好习作的秘诀──自己反复修改。同时,我还根据小学生好表扬的特点,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不仅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改得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你听讲评时真专心!”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我乐此不疲。学生能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实践证明,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往往会更好地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通过以上措施,大大激起了我班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欲望,养成了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

  二、培养自改习作的能力

  在激发出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要求,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这样做,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只有这样,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学生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

  1.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以便学生在修改中运用恰当的符号。(按教材中修改符号。这里略。)

  2.明确修改要求,指导修改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到习作的内容要具体充实,语言要通顺明白、平实朴素。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生动,即先求“通”再求其“好”。

  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无病句、破句,重点对象描写细致。对于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对于描写不具体的事物,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复地、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抓住特点,写真实,改具体,使修改后的文章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

  ②修改作文,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和是否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考虑。

  首先,文章的思想要健康,有一定的中心,要能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即文章要突出地表达某个意思、观点或独特感受,而且这些必须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激起共鸣。对于思想不健康,观察不细致,感悟不深刻,想象不丰富,缺乏新意的文章,应指导学生大胆探究,细致修改,表达出真情实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修改时必须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习作中是否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如果没有,就要尽可能增添、凸现这方面的内容。

  其次,材料取舍要合理。文章的观点和选择的材料必须统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表现观点,如果文章中只有观点而没有材料,或有了材料,但不能恰当地反映观点,则要进行修改。

  再次要恰当地调整结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形式,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都属于结构问题。如果层次段落不分明,过渡照应不周到,开头结尾不理想,详略不恰当等,则要认真修改。

  最后还要反复推敲文字。语言是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文章要写得好、改得好,必须使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内容,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反复、细致地推敲,大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那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对不准确的、多余的字、词、句、段可采用删、改、调、换、添等方法来处理。

  3.评改共同的毛病,纠正类似的失当写法

  为了增强评改实效,我很注意评改学生共有的毛病,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自改能力。我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很深,所以必须强制改正,方可奏效。如:

  A、三段式

  对于初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习作入门必要的。但到了高年级,仍只会三段式写法,势必束缚学生习作的思路,扼杀其习作创新能力。对此,我要求学生在文章中间一段必须放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几个层次来表达。

  B、开头、结尾模式化

  如写参观游览一类文章,有些学生开头总离不开写“我们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尾又写“参观结束,我们排着队回家了。”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写法过于平淡,影响文章质量,我特意让他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来,看看入选的作文有几篇这样的开头结尾。结果没发现一篇像这样的开头结尾。从此,他们渐渐改变了上述模式化的写法。

  3.读改结合,以读促改。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朗读习作,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自己习作的缺点。默读可根据需要随时反复,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修改内容。因此,在修改时,我要求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寻找、把握最好的修改契机。在修改习作时,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在朗读中及时作好修改记号,待后修改;然后默读,边读边思边改。修改几次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其他同学提修改意见、进行合作评价。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再作修改。最后结对互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也一样,除了自己修改外,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并且签名、打分。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颇感新鲜和自豪。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特别是我还要求评改者签名,作者拿到习作后,如果认为有批改不当的地方,可以去“论理”、“探讨”。所以,互改时大家都格外认真、投入。这样,也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习作的能力。

  由于我重视学生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自己修改,还在小组内互相修改习作。特别是每次到习作讲评的时候,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等着听别人的佳作或者盼着展示自己的杰作。坚持了两个学期,我班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几年来,我班有十几位学生在全国级作文征文竞赛或读写大赛中获一、二等奖。自主修改习作是一条好行的习作教学之路,我们将继续探索下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下一篇:如何使蕴涵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