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让课堂更精彩 更出效益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生物课是一门既生动又实用的基础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无处不在,而充分发掘生物知识中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探索的催化剂,也是课堂教学的铺路石。 以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找准学生的兴奋诱发点,巧妙而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同时,激发学生的疑问,甚至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从而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重点是过程,通过诱发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实现知识的回归,即通过表象体会实质,而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则是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探究流程的设置上需要步步为营,将知识与趣味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有效诱发思维、引导探究、指导方法,组织实施、监控效果,形成师生一体的和谐情态,这样学生积极投身每一堂课,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提出疑问;铺垫加模拟,诱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实现和谐情态的原则。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自觉自动的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则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铺垫,用疑问的方式诱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新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讲授“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时,首先提出疑问:“为什么上课过程中有的同学憋尿却没有随随便便尿裤子?”来启发引导学生回忆思考,继而再提出疑问“婴幼儿为什么会尿床?”“脊髓胸部横断的病人为什么会大小便失禁?”,这样层层引导着,促使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复杂的知识在思维的发散中得以解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生物教学中标本实物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实物展示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就要利用替代物来展开联想:比如鱼的鳃丝的舒展和闭合,就可以用鸡毛毽的绒羽代替更加一目了然,用投影机放大效果, 提醒学生它代表的是鱼的鳃丝,提出疑问:“鳃丝在水中、离开水分别会怎样?这与呼吸有关吗?”将绒羽放入水中,观察其立即舒展的特点,学生解释此时“鳃丝”表面积最大,气体交换充分;再将绒羽从水中取出,“鳃丝”马上闭合,此时气体交换骤减;因此鱼在水中呼吸会很顺畅,而离开水自然就呼吸困难。再比如真菌孢子繁殖的过程很难用实物再现,这样可用模拟操作,将小棉球充当孢子,放入气球内,将气球鼓起代替真菌,然后用针挑破气球,从而里面的“孢子”纷纷散落下来,真实地再现了孢子繁殖的过程。通过视觉享受而引发的联想记忆是历久弥新的,而且回味无穷。

  二、大胆假设;反问加怀疑,诱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讲,逆向思维更需要勇气。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并适时适当地反问,诱发逆向思维,允许学生大胆提出不同意见,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化对知识的了解。如“为什么说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可要求学生借助逆向思维来思考:假如生物不是进化的话,那么各地层挖掘出来的化石情况应该是相同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可以说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在“生物的遗传”中,就有学生提出大胆假设:“两个色盲夫妇,为什么就不能生出不色盲的孩子呢?”也许将来的某一天,这个假设在发达的医学面前就变成了现实。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纠错并正确认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大胆假设的过程中既需要“不走寻常路”的意识,还需要随时怀疑,从而获得知识的升华。刚接触“克隆”知识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它很神秘,有学生大胆反问“克隆难道只能在动物身上实现吗?”我顺势提出让他们分别针对身边可利用的生物设计不同的方案,有学生利用仙人掌,有的用芦荟,还有的用吊兰,来验证是否可以克隆植物,有的同学也提出怀疑:植物的根、茎、叶离开泥土能存活吗?于是就根据培养基要求配置原液,摘取植物一部分组织进行培育,然后在班级展示,真是“有创意,才够味”

  三、实例验证;案例加实践,诱发学生的体验思维。

  现实中的实践体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开展教学,使学生有种亲切感,同时用真实的案例诱发学生的体验思维。例如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父母的健康状况和身体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食谱,且亲自烹调,并请父母品尝,要向父母介绍食谱中的营养,请父母做出评价,既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生物课程中贯穿了很多心理健康的教育,而心理教育的最佳方式是不显山不露水地点到为止,针对全体震动个别。我的诱发重点是:利用真实案例,以评论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在评说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对于突发事件更应以心理调试为切入点展开教育——在讲到眼睛的构造一节时我就采用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让天生失明的儿子看到美丽的世界,义无返顾的把自己的一只眼角膜献给孩子,儿子拥有了光明,母子各自拥有一半的视觉却获得了整个世界。针对班级中很多学生自私心较重的现象,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激烈的争论很多学生达成共识,愿意参加到眼角膜捐献行列,使自己离开世界后留下光明给需要的人。一次有位学生和同学课间闹了矛盾,在课堂上青筋暴胀,摔东西泄愤。我没有点名指责,而是先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习性:所有生物在遇到不顺心时都会发怒,但形式不同而已。然后列举哭泣树会流出眼泪状液体、狮子会竖起鬃毛、蛇会硬挺头部等等,同时发怒的时候身体也会产生有毒物质,损伤健康,最后建议几条缓解情绪方式,学生因此体验到在生活中自主调节情绪,提高自控力。

  四、合作交流;辩论加反驳,诱发学生的挑战思维。

  学习激情的保持需要一定的挑战。探究性学习流程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反驳,勇于辩论。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以“生物与生活”为主题的小型知识竞赛会适当诱发学生潜意识中的挑战竞争思维。比如,这样一些题目:“小刚的爷爷的腿常常抽筋,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对他的饮食你有什么建议?”“有人说清晨不宜在公园或树林里锻炼,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你在长跑时有肌肉酸胀的感觉吗?原因是什么?”“小红嘴里常常含着一个棒棒糖,有人说这样容易患龋齿,说说你的观点”,等等。同学们都踊跃抢答,有赞同有怀疑,进行当堂辩论,在彼此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再例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小组开展实验。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这时可以让小组成员合作献计,提出要求挑战各个小组的合作默契度:“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有学生对其它小组的方法提出反驳:“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等等。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点拨指导;直观加演示,诱发学生的迁移思维。

  新课改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师生和谐。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诱发点”,用直观和演示,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正迁移,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课堂上通过几位同学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由纸飞机的飞行迁移到鸟类的飞行,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教师点拨:克服三个力的功臣是鸟类的身体结构。由学生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在学习“视觉的形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成像原理,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运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备“凸透镜成像仪”进行演示,利用思维的正迁移,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继而点拨:“凸透镜的形状和人体眼球形状有共同之处 ”,“ 凸透镜成像与眼球成像原理相同 ”由此,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视觉的形成原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总结反思;肯定加激励,诱发学生的拓展思维。

  学生的潜能的发掘。而课堂上的各抒己见就是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种。所以每次的探究流程都要留有空间,让学生得以自我总结反思,并以肯定和激励的方式诱发学生的拓展思维,将课堂知识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例如,在学习“免疫的功能”时,学生了解到由于人体的免疫,使器官移植手术不易成功,这时,不妨用期待的语气激励学生敞开思维共同探讨,会有特别的拓展:①为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为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肺”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②为确保移植器官的来源可以采用先进的克隆技术,确保自体移植。又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中,提到了濒危的藏羚羊,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有学生提供了一条拓展信息:一条羊绒围脖卖到美金3万元,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这时需要对这位学生加以肯定,对他提供的信息加以分析,使学生们深入理解藏羚羊的珍贵。通过以上的拓展,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觉悟,感到责任在肩。

  在生物课堂中,由于独具匠心的流程设计会增加知识的连贯理解,也会产生受益终生的思维效应;一切平实甚至枯燥的东西都可以变成生动而有趣,一切严肃甚至艰深的东西也可以变得活泼而通俗。只要我们善于给课堂注入些许和谐的元素,就会变乏味为甘甜;只要我们稍加用心诱导,就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达到高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选择时机发挥生物课堂提问的功能    下一篇: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