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背景和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一直都颇受社会关注,它的内容、技巧、甚至原则目标,近年来都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既要使学生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力、表达力、鉴赏力,又要有一定的文化语言的积累。这么高的要求仅利用现行教材在三年高中教学中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小学、初中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社会不良文化气氛的熏染,学生厌学,使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变得艰难。以学生课外阅读为例,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漫画和一些空虚无聊的所谓网络文化。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宜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成语教学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首先从成语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古代文学是古代文明的缩影,是古代人生活经历、情感、智慧的反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由于历史的久远,语言的障碍,加之我们的以往的教学过于呆板、僵化,使学生望而生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调动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进学生克服困难主动学习,为此我们可以从成语入手。成语中凝缩了古人的道德操守、情感世界、智慧经验,审美情趣等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凝练、结构严谨。若用得好,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还可以移情养性,提升审美情趣。

  其次,成语可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文化程度和社会文化氛围。社会文化氛围可以影响个体的审美,反过来个体的审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影响文化氛围。现代的美学家彭立勋教授认为:审美教育和语文教育两者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育内容形式、手段上是互相交叉、重合的关系;从审美教育来看,它的主要内容是作为审美对象。文学艺术作品,共主要手段也是文学教育、艺术教育。所以,审美教育必然也要将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形式、基本手段,中学审美教育不能脱离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如何贯穿审美教育,实现教育功能,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挥其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去体味鉴赏其中审美因素,从审美对象中获得文化享受。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成语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便捷的途径。我们可以先从学生实际的喜好出发,找到时下流行事物与古典文化的交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的交点并不难找,因为时下也有不少作品是从古典中找到灵感,或直接改自古典作品。

  再次,成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和阅读文言的能力。《学科考试说明》中,对于词语的要求很明确,即“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词语是语言表达中最小表意单位,如果连正确使用词语都做不到,那么准确表达思想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准确使用词语的单项考查题,一般都有三道。同时,虽然近年来高考指挥棒暗示我们高考淡化古汉语语法,但仔细想想,一个分不清主谓宾的学生,如何让他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所以如何少费功时,提高讲课效率就提到日程上来。古汉语方面依然可以从成语入手。成语是古汉语的化石,它反映的主要就是古语言。成语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都是古代的或是仿古的,学习成语与学习古汉语知识,是相得益彰的两方面,学好古汉语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学好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知识。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解读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高考成语的六大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谦敬错位、色彩无用、不合语境、语义重复、语法不当。

  三、研究目标

  首先,它包括思想情感教育。成语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的,成语教学能够承载这项任务。这在前文已有论述,但要注意的是成语教学实施中有“三忌”:一忌生拉硬套;不能为了要达到思想情感教育目的,牵强附会或曲解原意,任何虚假的东西都会缺乏说服力,而削弱教育的作用。二忌迎合庸俗;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情感,文化素质方向有所提高,我们可以采取学生益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但不能在教育内容上降低要求,哗众取宠,迎合庸俗只能赢得庸俗的掌声、笑声,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决不可能达到教育目的。三忌急功近利;教育行为应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不可急于求成,简单粗暴,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

  其次,成语教学还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具体说正确使用成语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甚至它的出处典故。许多误用、滥用都是由于误解成语而起的。若望文生义,凭空揣测,就可能惹出笑话来。

  再次,成语教学还要利用成语,传递古汉语知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谈一谈成语中的词汇变化,词类活用,特殊语法现象。

  最后,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成语,减少高考成语运用的错误率。

  四、研究内容

  (1)要把握成语的“语性”。由于成语在使用上相当于一个实词,实词是按性质分类的,词性不同 ,用法也不同;成语也是如此,也有一个“语性”问题。相当于名词的,与名词用法相同。比如“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中有影响的人物,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在使用时就只能起名词的作用;而“风卷残云”比喻一股强大的势力将东西一扫而光,它相当于一个动词,在使用时就当动词用。

  (2)要以古论古,不要以今论古。成语多数出于古代典籍,自有它的本来含义,不要用今天的某些词义来推断它,如果理解错误,必然造成使用错误。比如有的同学一看到“求全责备”就以为是因为追求完美而责备,就是此类错误。

  (3)分析学生成语使用过程当中的错误原因。

  五、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首先,列举范例,举一反三。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对文言语法缺少基本常识的学生,列举成语范例,讲明其语法现象,以期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例如“草菅人命”,草菅均为草,名词,却接宾语,词性定发生变化,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以人命为草菅”,意动用法,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后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残害。这种方法特别强调要求学生直译,来学习语法现象,而不是意译。其优点,便于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弊端是容易使学生望文生义。

  其次,结合课外,扩大阅读。如果学生阅读量小,见过的成语少,可以课内外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多读些语言规范的现当代经典作品,(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外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新语文读本》等,这些都是近年出版编排的较权威,较新颖独到的名家名作),这是最根本的办法,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成语,也较准确的了解成语使用的具体语境。其优点,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加成语词汇量,我们掌握的相当多成语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其弊端是见效慢。

  再次,归纳总结,不断积累。如果学生积累不够,不懂方法,可以教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语的使用,不断积累。笔者的同学,彭泽二中刘经胜老师的作法是让学生每天收集20个成语,释义并造句,效果比较好。不过这种练习一定要注意及时批改、订正,否则学生对成语意义、语性、使用环境把握不准的话,会错误使用,并易加深这种错误认识。其优点是直接实用,适合应考;其弊端是机械易忘。

  最后,留心生活,及时纠错。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被误用的成语随处可见。

  六、实施步骤和措施

  我们拟定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研究阶段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设计课题方案。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课题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组。按照渭滨中学教科信息处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组建课题队伍。确定实验教师,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4年7月。汇总各项资料,总结各项成果,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七、研究人员

  姓名王  峰   年龄 41    职称  中一     承担任务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

  姓名 杨建蓉   年龄43     职称   中一    承担任务  课题研究及整理

  八、预期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形成较为完备的成语课堂教学模式。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

  九、参考文献

  【1】《说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人教版,2003.6。

  【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延边出版社出版,1990.8

  【3】《孟子·滕文公下》,延边出版社出版,1990.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仿写—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下一篇:《优化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研究》实施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