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华而不实,问题的提出往往过于简单,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回答很一致而且声音洪亮,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但实质上是相当空洞的,但收效甚微;或者教师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引暴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要使提问能真正达到检查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除了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恰当的提问类型之外,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提问要有目的性

  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提问的用语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尽量不要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

  比如,“分数是什么?”这个问题提的很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应怎样回答,还又如:“这个问题难不难?”、“这个对不对?”这类问题,除了得到肯定或否定回答外,不能达到什么认知目的,也不具有启发性,可以说对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2.提问要有适应性

  所提的问题应当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数学水平相适应,这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如果某个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多数都不能回答时,他就会把问题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对这门课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兴趣。反之,如果所提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不作思考就会回答,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魅力。

  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即使回答问题的是个别学生,也要力求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思考该问题,使得提问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比较广泛,不能只是少数学生。问题提出之后务必先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对未回答或未能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也要做出恰当的反应与评价,可以启发他们寻求正确答案,或者分析错误的原因,或者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等等。尽量减少让学生齐答的现象,因为齐答看起来学习气氛热烈,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只是随声符合,达不到提问的效果。

  4.提问要富于情感

  要使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必须倾注老师的企盼、热情、诚恳等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从而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思索的机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也要耐心听取,切忌不理不睬或训斥体罚。借助提问这种形式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融。

  5.鼓励学生主动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参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遇到一道解决问题的习题,要启发学生发问:这道题怎样解答?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类似的习题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个人表演,所以,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探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的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