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时间出真知——培养小学生数学实验能力浅探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南师附小    曾莉华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部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定为内容标准部分四大领域之一。实践能力,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也反映了在科技革命和经济时代对于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可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正是顺应了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这一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无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何在新的数学理念的指导下,体现现代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本文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初浅认识。

  一、夯实双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有条件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以有所创新。学生只有基础课程学得好,建构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数学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放在总体目标的首要位置,也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就谈不上什么能力的培养。比如计算能力强是我们的优势,不能因为要培养实践能力而忽视计算能力。试想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都不熟练,却要在“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买卖活动,成功率会有多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即使实践能力再强,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多,也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所以说,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所谓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作为教师,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对信息获取、储存、运用的初步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1、从生活入手,收集整理信息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算理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多年的教学现状让我们深思,为何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国际数学竞赛上胜人一筹,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却技不如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练就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教师责无旁贷。教师首先就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关注身边的人和国家大事,善于选取对数学教学有用的素材,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这样学生也能养成自觉搜集信息的习惯。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整理”时,让学生记录某一月份中每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自己认为形象易记的方式制成一张表格。结果有的用     表示晴天,     表示阴天,    表示雨天;有的用三种不同的表情代表晴天   、阴天    、雨天   ;有的用红圈、白圈、黑圈来表示。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同时还可根据信息的内容分类整理,建立“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根基。

  2、从问题入手,处理运用信息

  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和实践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二年级教学“100以内数的加法”时,课件可创设一幅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

  二(1)班

  36人

  36人

  二(2)班

  30人

  二(4)班

  34人

  二(3)班

  35人

  课件又出示两辆大客车,上面标有“准乘70人”的字样,小精灵提出了思考性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对于此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学生正是在处理信息、完善方案的过程中体会到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创新活动中建立了信心,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弗赖登塔尔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有个精彩的阐述:“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实践。”我国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佳句,许多教育教学专家也提出了“做数学”的口号,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中学”则显得更为重要,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

  1、恰当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

  实践活动的内容可包括生活中的数学、生产中的数学、科学中的数学及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等各个方面,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一至二次的实践活动,比如有:我们的校园,小小商店,数学乐园,成长的快乐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还可结合教学内容,从应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设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认识了百以内各数后,可以安排学生走数字迷宫;认识了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等。

  总之,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可操作性等。

  2、灵活运用实践活动形式

  在实践活动的内容确定之后,实践活动形式就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如一年级“数学乐园”实践活动,可安排在室外操场进行,把学生分成走迷宫、对口令、送信、起立、投掷等5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活动,每组活动后,再变换活动。而“小小商店”就可在室内进行,采用模拟的方式展现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对话提出数学问题。

  3、注重加强实践活动总结

  在活动总结这一环节中,既要总结活动情况,活动成果,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提示学生反思不足,还要对学生提出希望,进行自我思想教育,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澜的世界,共享活动成功的愉悦。

  四、小课堂,大社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纵观现实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学生只是掌握了有关的概念,计算法则,却缺乏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概念、法则解决问题的经验,诸如此类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即开放小课堂,把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无疑会对只能“按图索骥”,不能举一反三,审时度势的学生观予以彻底的改变。

  1、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源头和归宿。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一年级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模拟表演公共汽车到站后上下车的情境,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如“商店购物活动”通过教师创设购物环境,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特点。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提高,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实践出真知,让我们肩负起这一伟大使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再思考    下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