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与实施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0-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春风骀荡中摇曳着的万紫千红的花朵,令人着迷也令人困惑。有太多的有待认知、有待探索、有待开拓之处。它以难以言传的魅力在召唤着我们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语文教学最真实的写照。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所谓的“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成了最真实的谎言。当全球教育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时,综合性学习也就进入语文教学中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而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不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纲要》、《课标》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

  (一)关注学生生存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

  传统教育以专制主义为主,讲究原则,学生只能简单服从教师,这种教育严重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不断丰富,人生观、世界观在逐步形成,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形成初步认识,其个性也在逐步形成。个性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实践形成的。人格培养、陶治,唯有通过人的多种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形成、巩固和完善。

  语文综合性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综合性活动主张走出课堂、走上社会,为学生的个性养成提供条件。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学生的认知倾向,社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感情世界等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和展示,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长期以来,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仅靠书本知识这一间接经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局限,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难以发展创新、探究、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与团队精神等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只是一种间接经验,学科教学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等局限,学生所学的不是完全的知识。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很多都是立足于生活实践,它能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通过实践使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相结合,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三)关注学生的社会化,促进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使人实现社会化。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书本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参与和了解,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语文新课改中担负重要作用的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提高语文能力,最后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这对学生的最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的影响。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1、《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描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评价时着重考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

  2、从描述中可归纳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有三大特点:

  ①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整合性。在学习内容上,关注和涉及自然、社会、人生、天文、地理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等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可利用多种学习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如小组合作、独立探索、调查研究等,既可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方法,如实验法;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纯追求智育目标,而是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讨,利用校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可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不断生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具有多元性,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能生成许多新的教育价值,如: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综合性课程、生活化课程,又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个性化课程,它从多个侧面反映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特别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重要目标。它由《课标》首创,且地位十分“特殊”。列入初中语文各学段阶段目标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提并论,是语文课程的一种新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教材每一单元有一次综合性学习,紧扣该单元课文内容,为师生提供了可实施的内容与项目。但就这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也有许多老师怕麻烦、怕动脑、怕耽误课时,而使它被忽略。有的把它当成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少作为,随意性强;有的唯教材是从,当课堂作业完成;有的当习作课来上,当课文来讲,更不用说贯穿在整个日常教学活动中。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持久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我以为,语文综合学习的实施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诗心慧眼

  在新课程中,教师已不仅仅是教材的传授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具有“触手成春”、“点石成金”的本领。可以从《感受自然》的一草一木中,让学生去寻找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可以从《民间采风》中将时尚广告与文化对接;还可以从《漫游语文世界》中,从一成语入手,追根溯源;从民居对联中直指地域文化……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潜在性与生成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社会,是一份沉甸甸的重量。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聚焦社会、生活、文学、文化,教师都需具有教学的智慧和开发课程的才情,体现活动内容的综合,追求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的整合,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教师都需诗心慧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五大”特点:大容量、大民主、大综合、大互动、大规模,在实施过程中,既体现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又体现教师学生的思维见解的高端碰撞互动,因此,没有一点过人的本领,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是难以胜任这样的课程教学的。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博”而“专”。博,博览群书,通读文学、历史、美术、心理学,终身学习,锲而不舍。“专”,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专长:可以是“唐诗宋词”,可以是明清小说……;可以是古典文化,可以是悬疑作品;可以是莎士比亚,也可以是塞万提斯……只有这样,在初中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才能游刃有余。无论是诸子百家的争鸣,还是民俗文化的鉴赏,都能体现与教师深厚的学养功夫,没有一份积累是万万不行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组织调控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走访调查、尝试、研究、讨论,但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上“无为”。否则,语文综合性学习只能流于形式,看似热闹,尽是“花哨”,毫无意义。教师的指导调控作用应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有效推动活动过程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选好题。选题要接近学生,对学生有价值,又要自成体系,不可漫无边际。

  2、指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

  学生在开展某个综合性学习前,先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但缺乏教师指导,学生会感到天马行空,无所适从。教师要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资料,汇成小册子:收集名人背后母亲的故事;名人说母亲;与母亲有关的诗、词、美文、格言、俗话等,再在家中采访母亲生儿育女的甘苦。为鼓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热情,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评比、展示或交流心得,场面非常感人。当进入展示“我背后母亲”环节,教室里异常寂静,留下一片啜泣声。有的同学说:母亲为她永远点亮一盏心灯;有同学说母亲的脚步声永远那么轻,生怕打扰自己;有同学说母亲宁愿自己受屈辱也要呵护自己;有同学痛哭母亲打自己以后那诚挚的道歉;有同学说母亲如何让病弱的自己放开走路;还有一位同学高声谈:母亲,那就是你——余老师……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课,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魅力,这种浸染的氛围,是课文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在“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中,我把它分为四个部分:桥梁大观、迷人的桥、思考与研究、我是桥梁设计师。为了让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有学生准备资料,提前一周将这四个部分要完成的资料查找任务分给各小组,让他们搜集并鼓励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每部分内容展示10分钟。课件展示了古今中外不同形态、不同质材、不同结构的桥,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没有制作课件的同学用绘画的形式把平时看过的、学过的、想象的桥表现出来,也是姿态万千,色彩艳丽。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依然余兴未尽。丰富的资料,让同学们达到共识:桥也有一种文化内涵。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勤于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动参与的意识,乐于探究的精神。

  3、启发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欲望,使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来自纽约圣约翰大学的肯?邓恩和丽塔?邓恩教授经过研究揭示:

  ★仅有30%学生记得其在标准课堂时间听到的东西;

  ★40%的人记得3/4他们读到或看到的东西;

  ★15%的人通过触觉学习得最好;

  ★另外15%是动党学习者,他们通过身体来做能使他们学习得更好。

  在《多样性是我们的力量:兴起中的学习革命》一书中说:“如果被允许按照他们自己独特的类型,按照他们自己个人的能力来做,哪么实际上任何年龄的人都能学习到任何东西。”综合性学习给不同类型的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成果的交流要点拨到位,这种点拨往往是即时的、稍纵即逝的,对每一位教师是严峻的考验,不可轻易下结论,挫伤同学积极性,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在“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学生在轻音乐中朗读与春天有关的诗词,讲述与春天有关的动人故事,交流与春天有关的美丽图画,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兴趣盎然,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在“马的世界”里,同学们颂马、画马、拍摄马,讲有关马的故事,热情高涨;在“漫话探险”中,各正反双方主辩口才过人,全场掌声不断;在“古诗苑漫步”中,学生更是各显神通,酣畅痛快……

  4、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综合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评价、总结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①主体多元化。学生依据每个主题的几个项目编成多种评分表,由学生自评,填写相应项目,请学生把学习中自身感受、体验写成书面材料;同时请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民主评论,不但可以使评价更全面、真实,有利于被评价者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被评价者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与技巧。

  ②过程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是学会。在自我总结和评价时,关键是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永不满足的状态,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严谨踏实的作风;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与进步等是评价最可贵的内容,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持续发展。

  ③质性评价。具体做法表现为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行为记录、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态度,所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最终活动成果的质量等。

  让学生在充满人性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不断进步,教师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与调控作用。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在百转千回中万变不离“语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它是从属于语文学科的,至于它和哪一学科综合或延伸拓展到哪个领域,最终还应是“语文”一线在手,无论采用哪些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各门学科简单的整合,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均以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性质为出发点,虽百转千回,但凝结不变的仍是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要高扬“语文”旗帜,使语文课不再变味,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再变成文化课、历史课,甚至政治课。

  同是联系生活中父母的疼爱和老师的关怀,政治课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回忆体验到幸福与快乐,认同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而语文关注的是在回忆过程中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教师应该从叙述的思路,适用的句式,选择的词语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正是学科分野所在。

  我们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达成共识: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主要通过典型的“言语作品”(各种书面的、口头的、声像的)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各种“言语行为”(课内外、单项、综合、生活的、社会)中,不断内化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以适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这理念来之不易,因而弥足珍贵。语文教学经历过与思想结深缘,与政治贴密心,与精神攀近亲以及语文作为一种纯工具的尴尬之后,好不容易尽显本色。我们不希望今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再回到这个怪圈,决不能误解“课标”精神而干断源求水,舍本逐末之事,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将会走进“肥他人田”,而“荒自己园”的歧路之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彼此融通而且丰富灵活,活而有序,活而有魂,由于多种原因,在实施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怎样,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就要去做,且尽力做好——我们力求追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境界,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令教师忙于应付,难以兼顾,但我们有榜样可循,有教训可鉴。我们将努力追寻,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课改中的一朵奇葩越发璀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阅读·学生作文之树成长的沃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