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加减乘除”,打造特教“环保效应”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教师思想上不放弃是提高随班就读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班就读生的教育,需要教师用心地去对待,真情地去投入。本文就从加,加强特教学习;减,减少“功名诱惑”;乘,成倍赏识学生;除,消除急燥情绪四个方面做积极地探索。做到以上四点,就能达到随班就读生教育的最好效果--“无痕”,即达到环保效应。

  【关键词】学习要加;功名要减;赏识要乘;烦躁要除

  张文质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一种慢艺术。” 由于个体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在小学的学生群体中难免会出现随班就读生。他们在班中往往各方面的表现都处于下游,对于他们的教育,不仅是慢的艺术,更是一种需要精雕细刻的慢工活。慢讲究心态,精雕细刻讲究方法。常态的教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对随班就读生的效果甚微。对随班就读生的教育更是一项用心的事业,没有心与情感的投入,便很难有真正的智与思的创新、爱与严的和谐统一、习与细的有效领导。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老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更多的爱心放到对这些身心或是智力存在问题的孩子身上。一个好的随班就读生的老师,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是看不见的人格魅力。我觉得可以从“加减乘除”四字上进行锤炼打造。

  一、学习要加

  学然后知不足。与学习同行,让随班就读生的成长因我们的读书而涌现快乐之美,因我们的思考而展现知性之!美!与学习同行,让我们唤醒随班就读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当我们自己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的职责,一种精神提升的境界,一种终身追求的目标时,我们能收获更多教育的成功,哪怕是点滴的成功。

  1.开卷有益--阅读学习

  正如高尔基所说:“当你读了一些书,你会发觉知道很多;当你读了更多的书,你会发觉其实知道的很少。”做特教老师和做学生一样,最重要的是读书,读书能让我们拥有丰厚的教育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开展特教工作,我们需要多购买、翻阅特殊教育类书籍,勤作一些工作摘记,反思感悟,并在工作实践中,大胆尝试。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能在很多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拜师学习

  说是拜师学习,实际上是模仿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水平和业余水平是有差距的。班上的随班就读生毕竟极个别,在教学中难免会处于别被忽略状态,或在学习接受程度上存在差异。如果教师不具有教育管理他们的专业水平,我们可以谦虚的向专家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学校里,同级段的老师,教龄不同的老师,哪怕是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功名”要减

  “功名利禄,物欲横流,依然淡薄如故;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能宠辱不惊。”任何一个人都应对功名常备一份淡泊之态。对功名的追求减少一些,再减少一些。如果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学生,难免需在教学时多花一些心思,有时,甚至尽力了也不见效果,这时,一位真正为随班就读生着想的教师,需要诚心实意地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淡泊名利

  1.淡化分数,关注习惯

  说起正常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或家长往往会关注孩子的分数,关注孩子成绩考了几分,有没有考100分?事实上,对随班就读学生来说,考试及格与否其实没有多大差别。过分关注分数,却忽略了孩子们的长远利益,没有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知道,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吸收营养的时候,而不是榨取成绩的时候,小学教育要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要有“6年教育,要为60年打好基础”的思想觉悟。

  2.淡泊名利,潜心做事

  有人说:“教师的活是良心的活,教师的工作就是要让自己的良心舒服。”是的,教师的工作没有具体、统一的量化考核,靠的是教师实实在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特教教师平凡的工作中,那些低调的人,潜心做事的人,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反而会得到社会更广泛的承认和人们更普遍的尊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就和西方的名言“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一样,讲述了一个浅显而又深邃的道理,优秀的东西总会表现出来并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当然,淡泊名利的人,也不是没有追求,更不是不思进取。

  特教教师是一个别样的职业。她的美丽在于她的无名,在于她的不攀比,在于她的天然而无修饰,在于她的淡泊与高尚。她是一种生命,她的存在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她那脱俗的厚质阐述着她生命的真谛。

  三、赏识要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人们的赏识。就好比在人群中,忽然有个人很愉快地喊出你的姓名,你一定会感觉:啊,那是最美的声音。

  1.赏识随班就读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书,哪怕是随班就读生,他也有自己的特色,而教师就是品读这些

  书的人。读书不难,然而读懂这些书却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对孩子存有偏见,要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机会,尤其要关注随班就读生。每一位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赏识学生是教师爱的体现。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

  那些随班就读生往往都是被赏识遗忘的“天使”。其实,教师应该拿着放大镜加倍地赏识随班就读生,赏识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赏识随班就读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相信每一个随班就读生都有自己的所长,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平等的成绩。只有尽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2.慎言每一句话

  我们在随班就读生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影响着他人生的走向,影响着他今生的成就,影响他是否快乐幸福。也许我们已经被岁月冲刷得不再有理想、梦想和幻想,但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理想、梦想和幻想。要想让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们就因该肯定地告诉孩子,你就是那个在这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因此,我们多注意在孩子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他的未来就在我们的话里。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我要毫不吝啬的赏识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烦躁要除

  心理学家赫布曾说过:“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高;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最低。”因此,面对随班就读生,教师要时刻自动自发地消除烦躁情绪,酝酿积极情绪,让自己进入状态,既可以改善教学质量,也可以提高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积极性。

  1.给自己一个心平气和想一想的机会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类心灵的一缕暖阳,那么批评就人类灵魂赖以借鉴的一面镜子,

  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 。但是,人类天性“趋赏避罚”,所谓“忠言逆耳”,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尤其是面对哪些原本就心灵脆弱的随班就读生,教师更因该要讲究技巧和艺术。教师在批评他们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的想一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粗口,脾气暴躁。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们感叹一位母亲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循循善诱;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善诱的、跟人商讨的口气。孟母育儿理念和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一样的恭谦。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教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随班就读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那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到境界。试想,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你还会这样吗?我想,答案了然于胸。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我更能体会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之深,期望之切。因为有爱,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母亲时,总会全身心的放松与自然,也更愿意学习。

  2.给学生一块摆脱尴尬“垫脚石”的机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错误和失误的发生,谁都可能陷入尴尬的境

  地,更别说随班就读生了。因此,在随班就读生发生错误时,给他一块“垫脚石”,让他摆脱窘境,消除畏难情绪吗,是为人师长所应遵循的教育原则之一。给随班就读生一个台阶,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友谊,得到他们的信任,还能彰显出一个老师的修养和坦荡的胸襟。

  有这样一个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作业字迹潦草不说,正确率也是极低,但是带回家的作业,字迹工整了,正确率也是达到百分百;凡是要求背诵的内容,当天他是绝对完成不了的,但是,第二天回到学校,一遇到老师,他就马上背诵,而且背诵的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一询问孩子才得知,一切都得益于孩子母亲在家时的辅导。因此,我便给这个孩子一个摆脱尴尬的机会:孩子有什么学习任务不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别人要留时间在学校里继续完成,对于他,我则另辟捷径,让其带作业回家完成。事实证明,着块垫脚石,即保全了孩子的尊严,又让他能在一定程度完成作业。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卢梭也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孩子以任何东西。”只有自己心态调整端正了,才能对如阳光般能沐浴着随班就读生。“加减乘除”法的特教解读,是严于律己的修身养性!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只有秉着“加减乘除”四字真经,才能创设随班就读生教育的“环保效应”,让每一个随班就读生都生活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必定能促使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薛瑞瑞。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兴杰。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段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规范探寻    下一篇:运用“蒙太奇”,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doc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