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来谈谈教师的提问艺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人根据自己前段时间听同事上《皇帝的新装》这堂课时,教师问题设计,浅谈教师课堂提问艺术:

  一、提问的内容作为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有哪些小测试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实际,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的思考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提问往往存这样活那样的误区:一是无疑而问,即问题过于简单。二是问题过大过偏过深,即问题过于复杂。所以,在课堂提问的内容设计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问应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和回答问题,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说篇目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小说中的作家、作品,地方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用来提问,同时拿这些内容来提问,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兴趣,更重要的还能加深学生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如我校的张老师上课文《皇帝的新装》时,这样提问:

  师:喜欢童话的同学,你们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吗?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

  生1:我读过《丑小鸭》、《海的女儿》。

  生2:我读过《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生3:我还读过《野天鹅》。

  师:同学们道的童话还真不少。今天走进童话世界,一起去感受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装》。

  此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体现老师提问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的艺术。

  2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情况问题要设计难易适度,课堂提出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过多,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学生不需要动脑就能回答,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预期矛目的,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此相反,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因无从下手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短暂停顿,甚至会让学生茫然,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学生还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语文老师在设计问题是必须难易适中,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只有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相符合的问题,学生才有哦可能解答,从而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如张老师上课文《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完毕课文后,让学生用几句话简要地概括这个故事。老师这样提问:

  师:思考好的同学请举手,有谁能第一个来说说。

  生:爱新装- 做新装- 看新装- 穿新装- 展新装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很好师: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情节和线索已经很清楚了。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1: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团团转,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师:概括风趣、幽默,也很生动、形象。那还有谁再来试试。

  生2: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让两个骗子骗了,皇帝请大臣去帮看新装,大臣们为了不承认自己的愚蠢与虚伪欺骗了皇帝,看不见新装却说看见,导致最后皇帝光着身子去参加游行,最终被一个小孩说穿了,但皇帝依旧坚持地更骄傲地走下去。

  师:概括得很完整,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再请同学更精要地概括一下故事。

  生3:讲述了一个愚蠢地皇帝上当受骗,穿着一件并不存在的新装游行的丑事。

  师:不错,既简单又精炼。看来同学们对故事已经很熟悉了。

  张老师根据七年级学生语言概括能发展的实际,很好的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的。

  3、设计提问具有创造性艺术教师应把自己的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积极思维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中来,为此,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当然,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材料,让学生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自己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出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皇帝的新装》这堂课上,张老师就抓住本文核心“新装”。让学生在已经理清了故事的脉络的基础上,围绕“新装”,逐步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大家应在新装面前为什么都说谎了吧。

  师:皇帝不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1:爱面子生2:保住他的威严、面子,不想让别人认为他愚蠢不称职。

  师:大臣为什么不说实话?

  生3:因为他们怕丢了乌纱帽。

  师:那么百姓呢?

  生4:胆小怕事,怕别人嘲笑,怕皇帝惩罚。

  师:这么一个谎言、这么一个骗局,你觉得安徒生笔下的故事和人物和现实中的真的一模一样吗?

  生1:并非是一模一样,但也有相似之处。

  生2: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爱面子的。

  生3:对,自私和虚伪、贪念是人的的本性。

  生4:我反对前面几个同学的说法,我认为,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存在,因为童话中运用了夸张和想象,但他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与生活一样的,师:这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运用夸张和想象,反映生活但不一定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张老师在课堂上设计这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去分析文章主题,学生不停挖掘,创造性的见解一步一步表现出来,张老师也实现了激活学生课堂、扩张思维的效果。

  二、提问的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提问应该将范围扩大到所以学生,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答问的机会,千万不要让几个优生或表现欲强的学生独揽课堂,而大多数学生成了观众。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个别回答,小组代表回答,或指定或学生抢答;教师应该适时关注课堂,灵活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那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如对“优生”则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则可以循序渐进;对于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

  在《皇帝的新装》这堂课上,我们来看看张老师是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

  师: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看起来可笑,但每个故事都应该有前因后果。这个可笑的故事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前因后果。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1:皇帝太太爱美了,太想穿新衣服了,这是被骗主要原因。

  生2:官员、大臣都不承认自己愚蠢或者被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看见也说自己看见了那件衣服,非常漂亮。

  生3:这两个骗子见多识广,手段非常高明,心理素质好,在皇帝和大臣面前不露马脚,他们信以为真,都被骗了。

  生5:老大臣看不见,是因为织布衣上什么都没有。

  生6:因为他觉得这个衣服很漂亮,所以才要举行游行大典的。

  生7:因为皇帝贪图享受,所以受了骗子的骗。

  生8:因为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件新衣服,所以人们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师:文章说皇帝“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一下,这个皇帝都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生1:他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要在镜子前面照很长时间。

  生2:如果他的衣服哪里穿的不太合适,影响了整体效果,不如他的心意,他就会对大臣以及裁缝师大发雷霆。

  生3:他每次穿好衣服后都会在镜子旁边找很久,迟迟舍不得上朝。

  ……师:不错,想不到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这么丰富。

  师:这时候,皇宫来了两个骗子,同学们想象一下,你是这两个骗子会咋个行骗?

  生1:我会先夸奖皇帝一番师:怎么样夸奖?

  生2:我会说皇帝你的身材真好啊,而且我们织的布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布,你穿上用我们布做的衣服将是天底下最英俊的皇帝。(生大笑)师:(笑)想象力真丰富,很好。

  像这样的问题设计,难度大问题有学优生回答,以便引路;基础性问题有中等生答问,以便完成教学任目标;简单问题,有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各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都能得到鼓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张老师这种“看人说话”灵活的课堂提问形式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问还应注意火候和时机著名特级教师嵇明海曾说:“教师通过精心设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性极强。在学生精神焕散时,用提问的方法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要适时地提问,把问题设计到学习内容关键处,或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可以收到意收不到的的效果在《皇帝的新装》这堂课上,张老师在处理“为什么皇帝和大臣、市民等都说假话而不敢说真话?”这个问题时,看到学生跃跃欲试,但多少又有些缺乏自信,犹豫不决时,及时增加了一个问题很快有学生举手答问:

  生1:皇帝说假话: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为了保皇位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生2: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

  生3: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师:为什么小孩能说出真话?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生1:小孩子天真单纯,无私无欲,所以讲真话。

  生2: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如果改成成人来说,反倒不真实。其实,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至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张老师抓住时机,在学生疑问处提问,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时及时提问,然后再与学生一道来解决这个问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在这堂课上,张老师提问讲究了策略,注重对学生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我觉得这堂课的课堂提问蕴含了教学艺术的。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就是,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时机和火候,给学生留有积极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最终形成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多面提问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真正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阅读    下一篇:碎片化阅读与整体性阅读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