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谈如何使小学科学课走向“生活化”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邓元祥 邓艳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教育即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知识的原理是:20%的学习是从听而来,50%是从眼见而来,80%是从亲自参与而来。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有目的性的主动学习机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境中去经历、探究来增强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应变能力,是科学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思维习惯;又让学生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因此,科学课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生活化”的科学课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堂环境只注重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的、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 “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模拟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植物》这一部分时,因为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但学生往往把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因此很少有学生主动地研究植物的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根据对学生这一特点的经验分析,我在课前就布置让学生对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珍稀植物进行调查。并做好调查记录,自己设计一份统计表。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明确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先让每个组通过比一比、说一说“谁认识的植物多?”。讨论“它们的特征相同吗?”“它给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这样做,可让学生充分交流,了解各种植物特征,并能说出每种植物它的主要特征。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养成了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争执过程中,老师适时地把矛盾的焦点引导到“保护环境”这个问题上来,从中暗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成员商定的“怎样保护环境?”,像同学们介绍怎样做。这样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课堂内容的“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在编排上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1.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虽然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知识积累的贫乏,因此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例如在教学《骨骼》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自己的小手,你有什么发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骨骼就像一栋大楼的钢筋框架,没有它就不能安全地建造房屋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保护和运动。之后,再让学生摸一摸头、身体、手、脚。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得出了人体骨骼的分类。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模型,了解了人体骨骼由206块组成。这节课本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通过猜测、观察、验证、探究,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学到了本节所学内容。通过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使科学教材生活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欲望,又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2、以“疑”激趣。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不难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马是怎样睡觉的?”“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有水?”……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很幼稚可笑,然而它们却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利用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质疑、探究。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如愿的问题,学生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

  当把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具有鲜活性,也才富有生命力。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活化”,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通过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过程中,逐步体验出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从而感受科学的力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下一篇:科学课评价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