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5-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一直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教材怎么变,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可能变,即:教会学生读和写。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将读与写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一、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读写能力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空灵和谐,或激越昂扬,或宁静优美……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诸多文本背后都有无穷的精彩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认真揣摩。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文本资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重拳出击,引导和推进学生的生成,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1、       品词析句,缘读促写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所有再高再深的内涵,均隐藏于词句的背后。抓住词句,一层一层,如剥笋一样细细品味,不仅能领悟文章的真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催生学生的想象,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下面是王崧舟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时的精彩片断:

  读到总理审阅文件一段时,老师问:

  (1)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出了“审阅”?假如请你在“审阅”前加一个词,你认为总理这是怎样的“审阅”?

  (负责地审阅、用心地审阅、专心致志地审阅、一丝不苟地审阅……)读这一段。

  (2)同学们,难道总理他这样审阅的仅仅是最后一个文件吗?不是!大家看——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个文件,只见他——(学生接读)夜深人静了,人们早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学生接读)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个文件,只见他——(学生接读)师: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夜晚,这是一个多么劳苦的夜晚,这又是一个多么不平常的夜晚啊。在这个夜晚中,总理审阅着一尺来高的文件,思考着许多重要的问题……(轻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请拿起你的笔,走进总理的心,写下你的想象和感情。请记住,这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以后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总理!上自国家大事,下至普通百姓,他有多少事要思考,有多少问题要解决,想吧、写吧……生1:他想着这个村里的粮食不够了,明天得派人给他们送去啊。

  生2:为了新中国的强盛,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生3:怎样才能让贫困地区尽快地富裕起来,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个教学片断中,王老师抓住”审阅“一词进行想象拓展,步步引导,层层深入,一个心中装着国家、装着全国人民,但唯独没有自己的总理形象立体起来、丰富起来,学生对总理的敬佩之情也溢于言表。就在学生不吐不快的时候,王老师恰如其分地加入了写的训练。因为有了读中的感悟,有了读中的感动,学生的写显得格外顺畅,也格外自然、真切;写后再读,学生脑海中的总理会更真实,更高大。于是,品味词语,成了学生写的一个意义情景,而写,又成了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生命欲求,它让之后的读有了更深的内涵,让学生的理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品读重点,以写促悟阅读教学中,除了品词析句外,有效的朗读更是不可或缺的。读是语文之本,它与词句品悟密切联系。有效的朗读,能读出意,悟出意;读出道,悟出道;读出情,悟出情。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还要注意拓展读的广度,开掘读的深度。这要求我们老师自己先要读透教材,一层层读出更深的内涵,一次次读出多元的理解。再与写结合,让学生在写中进入更深层的理解,悟出语言的内涵。

  如:教学《桥》一课,我出示描写老汉神态的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读,抓住”盯“和”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读出了老汉的镇定、沉稳;二读,与描写人们惊慌和情况紧急的句子对比阅读,让学生领悟——面对惊慌失措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一座人们的靠山;三读,与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对比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在凶猛的洪水面前,他更像一座山,一座坚定沉稳、坚不可摧的山;四读,与他用力推小伙子上木桥的句子联系起来读,读出老汉的另外一面——他还像一座充满了浓浓父爱的伟大的山。这样层层深入引导读,老汉那镇定沉稳、舍己为人的形象便立起来了。这时,再与课题《桥》联系起来,学生很快便道出了”桥“的内涵。它不仅仅指小木桥,更暗指老汉就是村民们的生命桥。此时,我让学生写几句赞美老汉的话,并要求带有”桥“字,学生觉得轻而易举了。学生精彩的表达告诉我,老汉的英雄形象在他们心中已不光是高大,也有血有肉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拨开了学生眼前的云雾,让学生的感悟有了深度。

  二、    激活情感体验,拓宽读写范围要让读写结合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文本世界与儿童世界一定要贯通。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只有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上的读写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例如: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课文第16节排举了大量事物细致描写了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文笔清新活泼。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相信,同学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某个快乐、自由的时刻。于是,我问:”同学们,文中的小萧红是多么快乐、自由啊,你们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刻吗?说出来大家分享!“学生情绪高涨,争着要让大家分享他曾经的快乐。我立即布置了这样的小练笔:仿照第16节的句式规律——(愿意怎样,就怎样),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自由快乐的一个场景,可以是一处景,也可以是一个难忘的生活片段。

  这时,教室里个个文思如泉涌。这一片断的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回头再来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主人公,对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就更深了。同时又在实践中学会了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

  再如《新型玻璃》一课。课文里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了解完每种新型玻璃的功能后,我让学生回忆在街上看到的小摊主推销新产品的情景,学生异常兴奋,情不自禁地就学了起来。于是,我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用发布新产品的形式介绍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介绍的时候滔滔不绝。这样一来,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饶有趣味,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牢记了新型玻璃的功能,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掌握了写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师》上,我看到了一个《钓鱼的启示》的案例,他对启示部分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到启示部分时,课件出示:

  15岁时,有一天深夜,詹姆斯极度疲劳,想尽快赶回家。马路上空无一人,詹姆斯想闯红灯。这时,父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你   把它放回湖里去。“不能闯!

  25岁时,詹姆斯为签约公司设计的图纸,被竞争对手看中,打算高价购买。这时,     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你   把它放回湖里去。“不能卖!

  45岁时,开发商打算重金收买詹姆斯,以掩盖其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时,     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你   把它放回湖里去。“不能要!

  (学生默读、思考,进行完形填空,领悟了詹姆斯在岁月的道路上明白了”规则面前不可商量“、”要抗拒诱惑做出正确的行为“这一启示,并自觉遵守。)师:让我们走进文本,化身为文中人物。说他所说,想他所想,做他所做,你再读”钓鱼的启示“这段话(生齐读),你明白了吗?

  生悟写:《钓鱼的启示》的启示:--------------------------------------------------------本来学生对这部分文本的理解是有难度的,但教师设计的读写训练给学生理解架设了坡度,增强了感性认识,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文本内涵。教师设计的此时的写,不是一般的语言训练,这种写,深刻促进了阅读,是进行了文本的再创造。

  三、   迁移表达方法,提高读写实效表达方法涵盖的内容很广,如遣词造句之精妙、组织语言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都属此范畴。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阅读中理清层次,在阅读中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在头脑中”建模“,固化文章中的表达方法,然后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文为我用,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

  1、  勾画批注,学以致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经常让学生边读边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与批注,有时还简练地写上自己的感受、质疑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其实也是读写结合的重要内容。这种批注式的阅读体验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是高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样子一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这一句写什么? (生答”写样子“)师:”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这一句又在写什么?

  生:写船头和船艄的样子。

  师:那第一句主要写了船的哪部分的样子呢?

  生:船的中间部分。

  师:比较专业地说,那就是船身的样子。你可以在旁边注一注,”船身“。

  师:船身的特点是什么? (生答”又窄又深“)师:一语中的!把这个词圈出来。

  师:船头和船艄的特点又是什么?

  生:向上翘起。

  师:没错!把这个词也圈出来。因为两头翘起,所以看起来像 -----生:弯弯的新月。

  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月亮叫”新月“吗? (板书”新月“)生:刚刚升起来的月亮。

  生:好像是农历初一、初二时候的月亮。

  师:不是好像,而是就是。只有农历月初的月亮,才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而且向上翘起。你们不妨在书上记-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蓝蓝的夜空中悬挂着一轮弯弯的新月,感觉如何?(很美)师:很好,在旁边写上”美“。作者用”新月“一词不仅写出了船头和船艄的样子,还巧妙描绘了小艇的美,多聪明啊。

  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一句又在写什么?

  生:写行动的特点。

  师:光说”行动“,不全面;光说”特点“,不准确。行动的特点,好极了!行动的特点是什么?

  生:轻快灵活。

  师:好!把这个词也圈出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生读)师:大家一定发现了,无论写小艇的样子,还是写小艇的行动,作者都紧紧抓住了什么来写呢?

  生:特点。

  师:船身的特点是------ 生:又窄又深。

  师:两头的特点是------ 生:向上翘起。

  师:行动的特点是------ 生:轻快灵活。

  师:印象深不深? (指名学生背诵第二段)师:印象为什么会这样深呢?

  生:因为作者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来写。

  师:好的!把这句话写在这段话的后面。只有抓住特点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啊! (课件出示小艇的图片)这就是威尼斯那有独特风格的小艇,请同学位认真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仿照马克。吐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小艇。记住,你们一定不会比马克。吐温差。学生思考片刻,便开始奋笔疾书。

  在这个片断中,第一,凡是重要的阅读感悟, 随时提醒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这是实现写对读的促进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即古人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二, 每一处写,都指向读和写的对接口,比如”新月“,从读看,是准确理解词义;从写看,则是准确运用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让学生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思考、记录思想的良好习惯。第三,学生掌握了方法,立即让学生尝试运用。学生在实践中领会了什么叫抓住特点写,怎样抓住特点写,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2、  语式仿写,掌握规律特殊的语言形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反复句式等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它也要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训练。就像画家不能离开基本素描、构图和色彩等技法的训练一样。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对文章中作家个性化言语的品味,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之外,就是进行形式仿写。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意义集合,有利于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

  如《桂林山水》一课,估计大家都记得描写桂林水和山的那两个精彩片段。作者应用了一系列修辞和写作手法,鲜明地描摹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写漓江的水,不直接写水,而是借大海和西湖之美进行对比衬托,一下子让人对漓江的水刮目相看,并引发强烈的好奇和兴趣。然后分别用一个排比三个分句三种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而写山呢,也是先以对比的手法,用泰山和香山之绝来衬托,紧接着连用三个分句组成气势宏大的排比,刻画这一带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可以说,这是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大荟萃,作者对事物特点的把握是如此的清晰准确,对它们的描写是那样的鲜明生动,除了一双慧眼,更多的是恰当巧妙地应用了各种手法,读来琅琅上口,又形象逼真,生动有趣。

  赏析了漓江的描写后,我带学生配乐欣赏了漓江的美丽图片,再引导学生想象漓江的水还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句式写出来。有的写:”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蜜一般。“有的写:”漓江的水真凉啊,凉得像冰水一样,让你一碰就神清气爽。“有的说:”漓江的水真滑啊,像铺在水面的巨大丝绸。“还有的还把漓江的水面比作了婴儿柔嫩的皮肤。从作者的句式引出了一串类似的新句,又从真切可感的图片景物里观察到了新的特点,于是将眼中画、心中情和着笔下辞,自然而然吟出了一句句美丽的语句来。之后,又将方法延伸到课外,联系生活,观察我们美丽的清江河,仿照《桂林山水》的写法描绘《建始的清江河》。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文章用了反复的方法描写了父亲的了不起,对儿子的坚持却几笔带过。我抓住这处空白,让学生想象废墟下儿子的心理和语言,也用文中反复的手法,把儿子与同学进行对比,描写儿子在废墟下的坚持。学生的描述超出了我的预料。

  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让学生领悟了课文内容,学会了修辞手法,掌握了言语运用的规律,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优美语言,达到了读与写的双赢。

  3、  关注细节,读写迁移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了细节的文章就如同干枯的骨架,索然无味。纵观孩子的作文,最大的问题便是写不具体,没有动人的细节和感人的情节。原因在哪?缺少了丰富的语言形式的学习和积累。课文中典型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于是,带领孩子读懂文章,走进语言,了解方法,然后体验生活,应用方法,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条捷径。

  教学《小嘎子与胖墩摔跤》一课,我先让学生圈出描写小嘎子动作的词语,反复读,在脑海里想像画面,然后点两名同学根据语言的描述进行表演,完成把”话“读成”画“的任务。再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断,阅读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之后,我播放小嘎子卖西瓜的经典片断,让学生观看三遍后学文章中运用准确的动词描绘卖西瓜的场面,有了文中的示范,所有学生的描写都非常生动,轻松完成了由”画“到”话“的转换。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作者对严监生神态的描写入木三分,令人叫绝。这么好的范例,我绝不忍心错过。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过后,我让学生透过他的神态补出了他未能说出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已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班上的同学,依葫芦画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同学们感到轻松,所以描写也生动传神,令我们捧腹不已。

  《全神贯注》一文中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像的语句极其生动,极富积累、运用价值。反复品味这段语言后,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塑像的情景可以说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这时,我引导学生回忆那次课外阅读课上,李洳季同学如痴如醉读书的情景,让同学们学习作者的细节描写,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描绘。孩子们在套用的基础上发挥,描绘得栩栩如生。

  4、  创新内容,形成能力创新内容,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读写训练形式。创新的方式主要有改写、续写、扩写等类型。此外,创新还包括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或概括介绍。这种类型的练习能创设具体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增添写作情趣。

  如教学《鲸》一课后,让学生依据课文中所介绍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了解,改变课文人称,以《鲸的自述》为题改写课文。

  教学《开国大典》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会场布置情况。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作者以抓住中心辐射周围之法介绍会场的好处——景物关系一目了然,语言表达条理清晰,非常值得学习。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介绍我们的教室和校园,效果很好。

  教学《清平乐村居》,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词的意境后,结合所描述的意境,把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让学生以黛玉的身份写一篇日记,记下第一天到贾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深入理解”凤辣子“这个人物形象,进一步领悟作者写法之高超。

  教学《凡卡》,续写凡卡信寄出去以后的故事。让学生在续写中学会深思,进一步了解凡卡的悲惨,加深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当然也就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了。

  读写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说, 每个文本都有许多可以挖掘的读写结合点,可以从重点词句上品味挖掘;可以从内容、思想上想象拓展;可以从表达方法上模仿应用;也可以既从内容思想上着手,也同时应用文本的表达方法。总之,把写和说融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动动笔墨,从每篇文章中都能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和语言,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读写的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有书声朗朗,有静思默想,还有”妙笔生花“。让读写之花绽放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的读与写比翼双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人物描写一组》教学例谈    下一篇:小练笔,大收获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