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古诗词的三点教学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3-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湘西州花垣县雅桥学校   张耀华

  我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文学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标志,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必须了解的内容之一,虽然读起来平仄押韵,余味无穷;但是诗词题材广泛,流派纷呈,既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又有政治诗,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等等,不胜枚举,这都会让初触古文的中学生难以费解。学习是提高人性修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在提高个人的品德素养方面,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光要让学生们领会所学课文的主旨,更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读懂我们生活这本大书。

  学生说:学习诗词古文犹若剪不断,理还乱;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考试如果出到课内的还好,要是出课外的那可就是一头雾水了。 我想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自我创新教法,也许结果就不是以上所说的那样了。比如我们转换个角度来看,虽然诗词体裁丰富,名家叠出。但《尚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人们用诗来表达情感意志的主线终究不变。故此,即使诗人风格炯异,我个人认为,他们的个人情感始终表现在:抒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以及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伤感之情这三个方面。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可以试从这三个角度去展开分析。

  一、   抒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历经十年寒窗,博览了文史。古文人们自此有了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固步自封只能让思想禁锢,目光流于短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才能让士子们一展雄图,于是士子踏上寻师访友之路。少年轻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山山水水留下了多少名篇佳作。

  那虬枝百结的松柏,汹涌澎湃的黄河,远入天际的长江,蜿如苍龙的长城;都成了士子们倾情讴歌的对象。飘落的雪花,幽静的小草,参天的古树都可触发诗人无数的情思;古诗中不乏这样的描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大气,在自然之景中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胸;“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淡雅,于雄奇中寻一份安逸,是对生命的热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微末,是造物界寻常的表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伟大,是对生命力的崇敬。对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构成了颂吟大自然的框架。

  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把握一些抒情的意象来展开讲解,借此让情感产生升华,要让学生领会古诗文中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是为了抒情或言志。学生们明白之后对古诗文的学习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诵读,而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上的痕迹来了解。

  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类作品的学习。我们教学时可以从诗中的“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以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诗句来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诗句表面上是一幅恬淡、优美的农家生活画,其实传达了诗人心中对那种淳朴、安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盛唐时代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势,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使得优秀诗人竟相涌现,名篇佳作云蒸霞蔚。诗人们喜爱在名山大川间遨游。寄情于山水,对造物的倾情歌颂,传达了古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抒发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江山如画,让文人们热血沸腾,建功立业之心油然而生。犹以盛唐为重,强大的国力和高度繁荣的经济,赋予了文人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大事边功,出现了高仙芝,哥舒翰等以守边博得高爵的著名将领,也为当时的文人展示了一条封侯的捷径。于是,热衷功名富贵,大有豪侠之风的文人,或从军许国或随军幕僚写下了大量的报国诗篇,传达美好的愿望。

  如孟浩然的《临洞庭》诗中,诗人想到的是自己空有才能,但却没人来提拔,没有渡河的舟船和桨楫,没有钓得大鱼的渔具,所以只能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这点可以看到诗人渴望着一个与之才学相匹配的职位,以便在更大意义上创建一个光辉的业绩。又如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感慨周瑜的胜利非常侥幸,意即假如不是恰好东南风给了周瑜的便利,恐怕二乔都会成为铜雀台中的俘虏了。联系杜牧失意的一生,虽身怀旷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这不能不使诗人产生自我无“东风”可凭,良才无处施展的感叹。亦在变相的渴求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情。

  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把握住诗人富含象征意的载体就能融入诗人的情感。如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巧用典故,委婉的传达渴望启用,以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三、   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友的伤感之情

  家是永远的港岸,消逝了游山玩水之心,淡化了建功立业之情。追逐功名富贵让文人们身心俱疲,渴望着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安慰一颗颗孤寂的心。当年那“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方”的豪言,隐隐然如针扎般的刺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洒脱的崔颢亦流露出桃腮粉红的柔肠。日已暮,是否是生命已到尽头,回首时青丝一夜已染了白霜。思乡、思家似乎成了一个亘古的主题。

  明月成了相思的载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浪漫的诗仙李白抒写了千古名句;“秋”不仅是一个时令的代称,它蕴含了叶落归根的情感,若一个人始终将“秋”放在心头,便成了“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流落在外的游子伤感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张若虚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谈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也在描绘了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归的离愁。

  简言之,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抓住“夕阳,乡书、明月、阳关古道,等意象来展开,来表达诗人对故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曲“这样一加区分教学成效便会事半功倍。

  优秀的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一瑰宝应该普及到广大社会中去。古代诗论中长篇大论很少,但短小的零金碎玉却俯拾皆是。如果我们广大的师生把握了学习的一些方法技巧,对于推广汉文化也是一极大的贡献。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于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浅谈初中议论文的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