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采取有效方法 构建开放性课堂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3-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参加课改以来,我接受了不少新理念,新方法的熏陶,并在此基础上,至力于探索构建“开放性”课堂的有效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寻找情感的零距离

  首先,给予孩子尊重与肯定。尊重一词意味着对价值的欣赏,英国著名作家毛敏说:“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从任何角度看,孩子都会各有差异,做老师的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落后。班上的一名优等考差了,都是“不认真”惹的祸。我把这位同学单独找来,他看了自己的试卷先是一愣,接着便抹起眼泪来了。我知道像他这么自信的孩子最在意的是什么。我对他说:“你是一名好同学!这次的成绩是我们俩之间的小秘密,不过你得答应我,把你身边的小马虎赶得远远的。”听到这话,他欣然地冲我猛点头。孩子就像小树需要阳光一样需要肯定,像需要土壤一相需要尊重。不仅优等生需要尊重与肯定,后进生更加需要。

  其次,让孩子得到信任和赏识。在美国有一种自然教学法,只要是孩子乐意做的事,老师的评价永远是“太好了!”而我们中国的孩子从老师口中得到的顶多是“不错”,“很好”。许多老师总担心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的作法是相信学生,并让学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计算时,我每堂课后都会出几道计算题让学生“练兵”。我跟学生规定:第一个完成的同学由老师批改,如果全对,就能得到“大姆指”的印章。这个作法一经实施,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不久后,居然意外地培养出了几名“计算高手”,就连平时的后进生也不甘落后,一连“拿走了”好几个“大姆指”。赏识教育家周弘曾感慨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全体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明显提高的事实面前,检查作业已经是多余的了。

  二。    在教学中做到超前断后

  1.培养孩子的超前意识。

  在许多老师的眼里,要求一年级的小同学回家预习功课简直是“天方夜谭”。实际上,并非孩子不想预习,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预习。我认为要让学生有一个方向,让他们知道预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每堂课结束前,我会交给学生一个数学任务:请你自己试着完成书本XX页上的题目。所布置的内容都是下节课要学的,这个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来,孩子为了完成书上的题目,必须先看例题,渐渐地形成习惯,学会自学;二来,为了第二天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孩子一定会设法弄懂书上的内容,如果遇到难题,他们会找家长帮忙,就算难题一时没法解决,孩子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的效率也能大大提高,预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有的孩子甚至把超前好几课时的习题都做了,我也时常鼓励他们超前学习,跟老师“赛跑”。

  此外,搜集学习信息也是预习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的课堂注重开放性,孩子通过上网、查资料书、询问他人等各种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在课堂上得到集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拓宽了每个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获得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买文具》时,我事先让孩子回去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在交流信息时,学的生的说法真是五花八门:“老师,我知道人民币上有盲点,是给盲人摸的。”;“老师,人民币上面写‘中国人民银行’说明钱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老师,我会看钱是真钱还是假钱。”当有人说到人民币的面值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说的不对,在第二套人民币中就有三元的纸币。”我一时也不能确定,课后上网查了相关资料,果然有这么一回事,现在的孩子真不简单。

  2.做好课堂学习的断后工作。

  清脆的下课铃声给一堂课画上句号,往往也给学的创造性思维画上了句号。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萌发了对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但是随着课堂的终了,这些想法和欲望就逐渐消退。因而,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工作是很重要的。我尝试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数学日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可是孩子往往不能有意识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数学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或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数字等把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记录下来。刚开始,孩子的日记只有两三句话,不过只要他有兴趣写就行。每一篇日记我都精心批阅,写鼓励性评语,从中挑选出较好的作品,进行鼓励,并把它作为范例,对孩子进行写法上的引导。尽管没有作统一要求,班上的每个孩子每周都能至少写一篇数学日记。半个学期下来,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明显提高了。他们的日记里记录下了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的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一个孩子的日记中写道:“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为什么电风扇转起来是圆形的,而停下来以后就不是圆形了呢?”孩子有了疑问,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只要老师和家长作适当的引导,这将会成为孩子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三。    走进对话课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必需适时、适度,方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1.          利用失误资源。

  刘德武老师说过:“让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在尝试失误中体验成功。”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利用学生的失误资源,把握教学时机,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教学《估一估 量一量》时,许多学生估计课桌的长度(单人座)为1米(实为55厘米),我问学生:“1米约有多长?”生答:“大约是我两臂张开的长度。”“课桌有你两臂张开那么长吗?”“没有,只有一半那么长。”于是学生很快发现:课桌长约50厘米。

  2.          捕捉创新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孩子能够打破常规,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说出标新立异的道理,这种朴素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购物》时,许多孩子计算“5元6角+3元”算成“56+3”,几经讲解,还是有一部分人听不明白。“老师,我有一个办法,保证不会做错。”这个小家伙平时点子就比别人多,“好吧,你说说看。”“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几元加几元,几角加几角,元的写在前面,角的写在后面就行了。”对啊,只要让孩子能算对了,就是好办法,至于算理,等他们长大一些自然就懂了。这个办法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编了句口诀:元加元,角加角,元在前,角在后。这个办法还真奏效。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孩子生创新的“闪光点”,加以“助燃”。

  四。    在赏识中激发潜能

  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越渴望得到赏识。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让他负责在早晨和中午上课前这段时间组织小组的同学学习和活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每天一次的计算“练兵”是由小组长批改的(小组长由得到“大姆指”的同学批改),我会定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本了解小组长的工作情况并时常加以赞赏。有一次,我意外地发现,有几个小组的作业本上居然还有评语:“XX同学,你进步真不小,要继续努力!”、“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虽然全对,可是字写得不够好看。”孩子的内在潜力真是不容小视,我不禁想起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我想,如果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他们也能做出让人惊叹的事来。

  教无止境,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我们的创新工作也要不断的继续下去,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孩子们快乐我们开心,孩子们得到成长我们得到的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小学数学课动起来    下一篇: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