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育的作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8-07-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的人认为历史学不如医学可以为人驱除疾病,不如建筑设计学可以带来高昂的房价,不如电子产品可以带来丰厚的快捷的物质利益。但是,它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功能。教育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实用”来判断,历史教育更不能用是否“实用”来衡量。中外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社会的发展是与人文学科紧密相关的,社会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人文学科。

  过去,我们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已有所认识,但是如何认识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却思考得比较少,认识得很不够。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素养、塑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历史知识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学生的素质提高是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言,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健康水平、审美情趣,劳动技能等,标志着学生素质的总水平。然而,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历史教育具有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作用。

  (一)学习历史是深入探讨其他科学的基础

  历史科学它本身就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宗教、民族等等基本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为背景。 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有关于天文算学、水利、地理等知识;南宋郑樵的《通志二十四略》,包括了礼、乐、刑、艺、天文、地理、食货、灾祥以至昆虫、草木等。初中教材还介绍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孙思邈的《千金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科技巨著。

  历史科学同其他一切科学都有或近或疏的关系:它有时要借助其他科学来说明某些历史现象;反过来,其他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历史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和文献。可见,历史科学同其他科学有着错综交叉、相辅相成的关系。搞好学校历史教育,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思路敏捷、思维开阔,分析问题就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基础,能增强判断力、理解力和思维的深刻性。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就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无论是对学习其他社会科学课程,还是对学习自然科学课程,都将是十分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二)历史学科教育,对德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是极好的教材;有多少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从手执汉节19年不降的苏武,到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谭嗣同……都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二、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历史教育有于助塑造中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各种个性的总和,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特定世界观的内在心理依据,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我们常说的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做人,指的就是人格修养。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他说的是历史的教育功能和对人格的功能。

  (一)历史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在培育人格修养方面,历史学科具有其它学科的不可替代性,关键就在其对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认识,乃至由此孕育出的民族精神。

  比如,历史教师在教授政治史和文化史时所发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鞠躬尽瘁,死而后以”的诸葛亮;“为官清廉,铁面无私”的包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这些真实、生动、具体的杰出历史人物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优秀的传统美德,他们的智慧言论和大智大勇,能给人一份明智、巧思和良知。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很可能会以这些优秀人物为榜样,用他们的高尚品德、民族气节来塑造自己。

  (二)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力

  历史并不是人类活动的简单的重复,而是有规律的,探究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规律正是历史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探究历史的规律更好地把握未来。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学者都重视对历史的考察和总结以汲取经验教训。

  我国历史学家司马迁在阐述其写作《史记》的目的时鲜明地指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英国培根则指出“读史可以明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用他敏锐的极富洞察力的双眼,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住革命的脉搏。毛泽东的洞察力源于对中国历史的谙熟。

  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学习,我们才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很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用我们历史的犀利而又深邃的眼光审视人类的昨天、把握美好的今天,预见充满无限希望的明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3    下一篇:浅谈中学历史记忆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