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综合科备考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解惑对策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综合科备考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解惑对策

 

厚街中学   方昌文


   我省自1999年高考开始实行3+X+综合,几年来变化较大,高考改革之快使教学者有无所适从之感,自2001年开始综合科与其他科一样算入总分,改革渐进入稳定,但本人仍有不少困惑,尤其综合科。

一,            教学中的困惑。

困惑一,怎样复习?今年高考综合科试卷历史部分分值为 25 分,占全卷分六分之一。从2001年开始综合科算进总分中,地位变得非常重要。由3+X变为隐性“4”+X了(综合科为必考科)。地位如此重要而上级却明确规定综合科无需设课,由学生自行复习。有高考就存在竞争,许多学校为提高高考升学率,都会设课辅导,人家这样做,你能置身于事外吗?让学生自行复习,学生能无师自通?个个是天才?

困惑二,抓什么内容?参加综合科考试的学生,要看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16本厚厚的书,对这些教材,考核的内容十分庞杂,任何一个考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而且还有

       

3与X要花时间学习,怎么办?

困惑三,文理如何结合?文理大综合,文科考生畏理,理科考生轻文,如何补漏?老师是通才?学生是全才?

困惑四,如何导?老师抓什么?有高考就存在竞争,有竞争就存在压力,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想办法。有竞争就必然要进行辅导。如何导,复习综合科中的历史部分知识能和X科的历史一样复习?每课都进行抓纲串点成线,加强分析和能力训练,这不是浪费时间,吃力又不讨好?

困惑五,学生是新闻记者吗?许多高考研究专家提出,在高考备考中,要把握现实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扩大视野。这点建议很好,这是我们备考的一个方向。我们在教学中都想这样做,但这要求对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来讲,要求太高了,试从学生角度想想,学生是记者吗?是“焦点访谈”里的专栏评论专家?

困惑六,如何处理减轻学生负担与使学生成为“全材、通材”的矛盾?高考改革一改再改,由大文大理到3+2,由3+2到3+X,由综合科是参考分,二条线,讲对号。一年后,综合科又起风云,实行与3与X一样重要,算入总分,实行一条线制度。改革走得快,急!让人无所适从。由老高考走向新高考,实行3+2,体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指导思想,许多人表示欢迎,学生更加欢迎。但也人反对,地理、生物不重要吗?3+2实行不过几年,广东抛出3+X加综合。加试综合,体现了素质加特长,适应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材的时代需要。使学生知识成分多元化、科学化、合理化。由培养专材的教育走向培养全材、通材的社会精英教育。文科大学生不会安装光管、电灯,理科大学生不知秦始皇,哪行吗?从改革趋势可知,改革目的是为了要减轻学生负担。但这于现实相违背,现在国家的招生能力有限,有高考就有竞争,增加综合科考试,只能增加学生负担。因此这种说法很难自圆其说。     

          

二,综合科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惑境地。

一)多关注高一、高二阶段,走好抓基础的第一步。进入高三时间紧张,对综合科的学习,不可能同3和X哪样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复习,而且也不现实。各科占的分数不多,每次考试,只考少部分的知识点,给人感觉犹如“大海捞针”。讲得多,不必要。本人也听过一些老师的讲课,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变成历史科复习,又费时,又费劲,学生也会有意见。一个星期一节课,你讲足一堂课,滔滔不绝,你能把四本书讲完吗?况且复习题量多、占时间多,也会影响3与X的备考,不利于团结合作,因此,进入高三,我们应从“导”字上入手,把抓基础、整理线索放在高一、高二阶段。在高一、高二阶段要踏踏实实搞好分科教学,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实施教学,规范复习,真真正正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综观2002年综合科试卷,大多是考基础,注重对学科内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关记忆的东西较多。进入高三应腾出手来,引导学生从“活”字上下功夫。

二)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关怀,从“情”字上入手。3+X,四科压得学生透不气,随着备考复习内容的增多与难度的加大,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中全面发展的是少数人,而象我们这类学校,全能学生有几多?怕文的选学物理、化学,怕理的选政治,怕文又怕理的,走向历史、地理、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大,学生受到的挫折越来越多。许多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好?计将安出?笔者认为,不管什么科,心理辅导意义重大。综合科的备考策略,一对中下层学生应少做难题,多鼓励,培养学生信心。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关注外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关注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重大社会问题。二老师要有信心,以行动影响学生。本人曾听人老师的怪论:“文科考生综合中理科差,理科应放弃,让出时间攻其其他科”。本人听后认为不妥。老师产生放弃想法,你叫学生怎样做?学生会感到困惑无助:“老师对我们都没有信心了,我们真的不成”?因此为师者应谨记:不到绝望时候,永不言弃!

三)多分析、从抓重点入手。综观综合科高考试题,多考较为重要的内容,且多以专题形式出现,而且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时代性,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如2002年广东卷历史考了“工业化问题”。内容是这样,“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回答7-12题。第

           

7题考英国工业革命首要条件、第8考法国工业革命不利因素、第9题考俄国工业革命化的直接推动因素、第10题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原因、第11题考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建设迅速发展原因、第12题考中国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考点以专题形式出现,且以现实有关。因此,平时教学中应多抓重点。所谓重点,即历史教学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现象、概念等。综合科考试,不回避重点,绝少考偏怪、琐细的知识。历史科在综合科中的复习,一定要抓重点,厚厚几本书何时复得了?25分的比值何须劳师动众进行“全面战争”?;因此一定要抓重点。  抓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演进过程,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综合变化过程。”﹡1  2002年综合科试题中关于“洋务运动”题本身也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问题。如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我们应解释什么叫小康,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导,引学生复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时的工业化;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了解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步走等等(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曲折)。接着引入近代,现代化并不是无源之本,与历来的发展有关,引学生回顾近代,洋务运动——器物层次;维新变法——政治、民主现代化,进入制度;清末新政,被迫、应付革命危机,是消极现代化;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现代化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人权,民主与科学;进一步导,世界史中各国经济发展,四小龙崛起,西欧、日本崛起,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中新思潮萌发对中国的影响;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与洋务运动;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战和维新运动;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沦战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问题与主义之争和中共成立;真理标准问题与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中共党章的修改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自由思想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伯恩坦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等。

            

   ,统一与政治经济的发展。 台湾问题与国共关系,两次国共合作,合则兴,分则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分,十年对峙,给小日本提供侵略之机。第二次合作,赶走小日本,抗战胜利,分,台湾从中国分裂。“一边一国论”、“公投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现实意义。德意志、意大利分裂对经济的影响、统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美国内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后经济的发展。  四,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团结(含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与世界史联系,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比较)。东西部为什么发展不平衡?从历史角度分析,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外资投入等)、一五计划、改革开放先东部。为什么发展西部(几个五年计划西藏等地的发展、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  五,日本右翼言行举止与抗日战争(与时事联系,南京大屠杀65周年与评电影《五月八月》的报道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关系等等。  六,美国霸权政策与中美关系。  七,和平与发展与反恐怖主义。评邪恶轴心论、二战中的恐怖主义、轴心国同盟与邪恶轴心论。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八,中东问题。  九印巴关系。  十中印关系。 

            

十一,中朝关系与朝鲜统一问题。  十二,朝日关系。  十三,身边事入手,如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联想到教育的问题。清政府的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新式学堂、维新派的教育方面的改革、清政府废科举、辛亥革命革命时期临时政府的教育政策、新文化运动的教育的变化,蔡元培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解放后我国教育的发展、现代的留学生、海归派等等。  十四,中俄关系的发展。  十五,世界形势多极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WTO和APEC与中国面临的挑战。十六,《高考备考指南》五讲(经济与民生、发展与资源、政策措施与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科技与教育)。

四)多沟通,加强合作,从集体备课入手。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趋势日益增强,学科间统一化的进程加快了,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历史学科研究的核心是过去和现实的关系,而日益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问题与和平与发展问题等等,仅靠孤立的历史学科去研究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多学科的综合,从整体上加以深入地研究。因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顺应趋势,不断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以至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但现实中教师不可能是全才、通才。搞好综合科备考更需通力合作。一要求单科几位同科目老师的共同探索,分析有关章节的要点及重点与能力要求。备学生的实际、备学生的能力等等。二是综合科不同科目老师之间的合作。各科合作的任务,一是搞好协调节工作,避免单打独斗、选出各班负责老师,定期分析所负责的班学生的情况,寻找备考新策略。二是加强学科渗透,做好各科知识有机的联系。综合科具有学科性、多样性、交叉性。犹如广东民间的“盘菜”。好不好吃关键是师傅!为了搞好历史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我们历史教师应这样做:多和其他科目的老师研究历史和其它学科在哪些内容上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找出这些连接点,为同学铺路架桥,指出钻研方向。引导其思考:不同的学科阐述同样的问题有何重大意义?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有何目的和作用?指导学生课外自学与相关学科渗透的内容。引导学生尝试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其它学科问题。如“南水北调”问题,联系中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分析为什么北调(地理);又如新航路开辟,与地理老师分析,分析新航路的航线经过的国家的地理状况、哥伦布两次航行相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原因(洋流的影响)、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与政治老师探讨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及影响。又如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政治老师分析为什么首先从金融入手?削减农业的目的是什么?又如中东问题、印巴关系复杂(两者有相同地方殖民者造成、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复杂),矛盾尖锐的原因应多和政治老师共同分析。又如和理科老师分析如何加强文理之间的渗透,等等。三是各科老师要合作搞好备考测试的试卷,不要搞“拿来主义”,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训练有针对性,二要加强各科渗透,做到各科知识有机结合。三要评讲复习合作化和合理化。对此我们选定固定时间进行“跑堂”制度,一堂课规定每科老师分析评讲的时间,六科轮流上,团结合作,做到讲评时知识加强渗透,保证一堂课是文理大合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构建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