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预习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8-08-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标准》提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足以见预习的重要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  则费。由此可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积极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学。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著名教育大师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如何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最为值得探究的课题。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果。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强调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

  由此可见,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应对策略

  1、注重激发预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想要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事,乐此不疲,长此以往,逐步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如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呢?我以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三点:

  1)转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

  可以通过晨间谈话、中队活动等方式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通过典型引路,让预习做得更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想。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预习的好处,使其他同学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习更轻松。

  2)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有成就感。可以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加星,完成一次语系任务加一颗星,根据各人的得星数,定期评选班级学习之星,授予荣誉称号。

  3)分层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需求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进行科学设计。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教师让他们把课文读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久行了;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采取分层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2  良好的预习方法。

  在预习过程中有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高兴地,为此我们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卡片。首先,学生要写且清楚课题, “《                                  》,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了      ”第二步朗读完成下列问题本课共(   )个自然段。课文:我默读了(    )遍,朗诵了(    )遍,会背诵第(         )自然段。

  朗诵情况:流利有感情(   );非常流利(   );流利(   );正确(   )

  背诵情况:流利有感情(   );非常流利(   );流利(   );正确(   )   。第三步﹍﹍见预习卡片

  由此可见,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对家校互动的意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