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年龄阶段,所以小学六年是打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本人联系多年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设疑激趣,拓宽思维时空

  古人早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戒言,也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训导,如果缺乏必要的深思熟虑,就不会促使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瞬间飞跃,迸放出创新的火花。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思维时空,既要张弛有度,遵循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周期性起伏变化的规律,还要处处留心搜求,把进行的其它活动或接触到的其他事物有意无意地和自己思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一遇到适当的剌激,就会触发灵感的产生。因此教师要灵活布设问题悬念,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启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要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把握教材的内容特点,开拓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二、大胆猜想,培养求异心智

  心智是一种直觉,它是非常灵活迅捷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现象,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表象感知,借回忆、想象、猜测等心理活动,闪电般跳跃式地对事物本质进行判断,它是创造思维的灵魂。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方面,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冲破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约束,允许学生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它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教师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奇异的想法要因势利导,引上思维的轨道,让他们想出点门道来。所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应有一点敢于猜想的意识,多进行猜一猜的活动。猜想是不受现成事实的束缚,它包含着可贵的大胆想象和推测的成分。教师要敢于通过尝试、猜想等问题情景的创设,大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沿着合理的解题思路去思考。

  当然,在猜想中,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已知,发现规律,以此类推;或者提醒学生利用结果,进行猜测,推而广之。总之,猜想锻炼的是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在迸发、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开拓思路,诱发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就是思维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变式练习来进行训练:

  (一)填空答案多样化

  教师要擅长改变教材和教纲的有限性,把唯一性的填空改编成一空多填式,以此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问题解答多向化

  从知道的条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是产生思维多向性的关键,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或从生活中具备的知识和方法,准确深入挖掘问题中具备的已知条件,努力探索,那么学生就会在发现问题和解题方法上独树一帜。

  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假如只局限于自己个人的思考范畴内,学生只能认识到极为有限的事物统计标准,但是在教师有意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回答,让不同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现,每个学生都在享受着集体的共同智慧结晶,打开了思维之大门。

  (三)问题设计自主化

  此类方式是指习题只给出已知条件,至于要求求解什么、怎样求解是需要学生自主设置的。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沿着尝试多种方向设计问题,并能用相应方法解决问题。如:由已知黄花9朵,红花3朵,师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求倍数关系的好多问题,此类训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发现自己数学智慧的一面,激起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四)解题思路发散化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最切实可行切实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好一题后,不要满足于结论,不要拘泥于常规,不束缚于定势,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有数学依据地开展积极思维,大胆设想,合理分析,探索和开发题目的潜在价值,在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后,比较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找出最佳方案,锻炼学生敏捷的解题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等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1.在应用题解题中培养思维发散性

  应用题解题方法多样化,主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针对具体题目让学生寻找不同方法,换个角度思考、分析,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计算题解题中培养思维发散性

  在数学解题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解题,而是学习解题,因此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所以教师要在尽可能不提供现成结论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身独立地进行数学解题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预设时,不能仅仅满足于预设解题过程和方法,更要预设教学过程和方法,倡导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解题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解题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解题情感和体验,真正为促进解题的思维创新提供可能性,这种理念,哪怕是在计算题的解题训练中也一样要得到落实。

  四、运用类比,训练灵活多变的思维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是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途径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利用类比思维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即遇到新的问题,从形式结构的表象联想似曾相识的旧知识,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深化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以旧喻新,类比新的知识,发现新的理论。用熟悉的解法来思考解答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创造思维的火花可以感染全班的每一位同学。

  五、实践是创造思维能力的练兵场

  (一)充分利用游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触发

  针对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乏参与性活动这一现状,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游戏、比赛,(如:对口令、猜数、青蛙过河等等),这些形式的题目,在课堂上总是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练习不但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够使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捕捉生活素材,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提升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学生各自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教师随时点拨指导,使思维产生跃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学实质上就是设法激启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参与学习,只有多参加实践,多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的第一经验,储备直觉思维的感性素材,才有可能升华为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产生广阔的思维联想,进而进行归纳、类比、推猜,发现新的事物,建构新的理论。

  总之,虽然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但这只是对于理论的完成形式推演论证而言,而理论的学习掌握,解题思路的形成或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发展完善,新理论的发明建构,都离不开灵活自由的创造性思维,它推动人类的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巨大财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为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个性”在数学课堂中张扬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