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方法初探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继续提高的动力时,却将拼好的收音机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来接收频道,听听空中电波传来的声音,学生看了很受吸引。我就趁热打铁,激发学生对此种拼法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要弄懂其中原理的兴趣,树立一个十分现实的近景目标;利用自己的智慧,实现收音机的拼装。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便十分高涨起来,训练的准确率和速度都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被激活了。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在科技活动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动力。

  2、把基础理论,凿成学生发展的奠基巨石

  动手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形成,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和进行创新思维,在科技活动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不通过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觉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创新思维无从也无法进行。如在小学生全国电子百拼比赛中,有一题创新题,将学生熟知的发光二极管

  ,画成

  。有许多学生看不明白,结果造成此题的大面积失分。为什么?究其原因,便是学生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在辅导时只是依样画葫芦,只知道按图拼装。当出现与原电子元件符号不同时,学生就不知所措。其实发光二极管上的两个箭头指向何处并不重要,它只表示二极管在发光,而二极管的极性才是致关重要的。再如手掷飞机的制作,你如果不了解简单的空气动力学,不了解机翼的构造,怎样去制作,更谈不上去创造了。因此,用相关理论来武装学生,会使他们在科技活动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当我们的学生站在理论这个巨人肩膀上的时候,创新的意念便会在心中悄然涌动。

  3、让寻难质疑,点燃学生想象的燎原之火

  质疑,必须要对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所以说:提出问题,有时要比解决问题更加困难。的确,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在1/32奥迪遥控赛车训练中,学生的赛车经常一转弯便原地打转。老师不要急着去找答案,你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车速过快,还是车身重心偏高;是后轮偏向,还是控制手法不对;车子是单向一方转圈,还是两边都会打转……问题的一一提出,也会在学生的试验和论证中被一一排除或确定。那样的话,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我们要让学生有“哪些地方还有待完善?”的求全思考;有“这种技术发展如何?”的求进思考;有“还能有何作用?”的辐射思考和“如果反其道行之将会怎样?”的逆向思考。因为我们知道,牛顿就是对极其平常的苹果落地现象的质疑,才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我们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蒸汽机的发明,也都来自对极其平常问题的寻难和质疑。

  4、使求异创新,突破学生思维的定势枷锁

  求异,是创新构想的一种不合常规,却富于某种价值的想法。不合常规,不是胡思乱想,它仍是符合思维规律的。那么,如何才能求异呢?我认为最主要是取决于学生的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如何。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而直觉思维能给人以柳暗花明时的恍然顿悟,弥补他们不善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的缺陷。在学生的科技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抽象思维。它能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去伪存真,前后贯通,完整有序。而发散性思维能将“求异”这一要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产生的大量思想中,包含着一些有价值、有创新、可参考的观点,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科技活动需要创新,创新思维必须求异。在科技活动中,我们在圆周竞速车的前轮两侧装上机翼,结合飞机和汽车的特点,使车子前轮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加快转圈的速度。别人用大齿轮带小齿轮来增加从动轮的转速,我们却反其道而行,通过改变动力系统的传动方式,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这样既不失车速,又增加了车子跑直线的稳定性。每一次创新思维中的求异,都必须克服习惯性思维的障碍,突破心理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封锁,为迎接实践的检验,做好一切准备。

  5、用实践操作,检验学生创新的成败得失

  当一切创造性的想法或观点日趋成熟并具有可行性的时候,便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创新构想是否具有理想效果。在1克橡筋动力直线车的制作过程中,车子经常打滑。有学生想到在车子的主动轮上加几个锯口,以增加轮子对地面的磨擦,使它不空转。但加了锯口以后,通过实践,却发现车子走不稳,容易向上跳起。后来就粘上橡皮泥加重车身。但加重车身重量和求快速的矛盾又显现出来。加多少重量?加在哪里?是集中加还是分散加?一系列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在一次次的试验中,失败和成功并存,苦涩与甘甜同在。车重和车速的比例在一次次的调节中终于达到了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检验创造性观点的实践操作,并不是水到渠成的收尾过程,而往往又是一个从新开始的循环,一个去伪存真,甚至是全盘否定的过程。如果你的创新构想的确是一块金子,那么通过实践这块试金石,一定会发出其耀眼金辉。

  6、将竞争意识,铸成学生夺魁的破盾利剑

  竞争,是科技辅导和训练过程中的催化剂。让学生为参赛名额竞争,为主力地位竞争,为名次排位竞争……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去努力训练,提高成绩。如在电子百拼的训练过程中,我每个星期都让学生比赛一次,并按成绩的优劣依次排定训练时的座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骤然高涨,学习和训练的气氛也变得空前浓烈。当我们正在为夺魁锻铁铸剑的时候,同样不要忘记科技活动的主旨,要让学生与时俱进,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融合中,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何尝不是我们送给学生的又一份无价之宝。

  常思而至沉思,质疑再到顿悟,理论联系实际,竞争直至成功。在科技活动的辅导过程中,我们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常常质疑,事事求异的思维习惯,把理论当作基础,用实践检验真知,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科技活动的辅导与训练更趋完善和具有实效。

  三、参赛与奖励

  比赛,不仅是对平时训练水平的检验,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训练的最高水平。这种水平,不但包括训练时的技能和技巧,还包括了平时辅导员对学生参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最根本宗旨,而育人的实质,便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当我区的科技活动开展以后,便在各个学校蓬勃地发展起来。去年,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年终科技评分时,我校喜获第一。回顾辅导工作中的宣传与发动,指导与训练,参赛与奖励等各个环节,也有些体会想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宣传与发动

  “酒香还得勤吆喝”。虽然科技活动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作用明显,但在这教育方式日新月异的时期,怎样理顺家长、学生、教师三者间的关系,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在宣传发动阶段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让家长明理,从而支持

  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占用较多,与家长的接触与联系也随之增加。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必须给家长讲明道理,让他们看到科技活动的作用,并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科技训练的监督。一直以来,我校都采用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2、对学生激趣,使之参与

  学生对于科技活动的参与热情,往往伴随着“有不有趣?”“好不好玩?”等问题升降起伏。若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科技活动中器材新颖,活动有趣,思维开放的优势,必能吸引一大群有潜力、爱科技的学生投入到这支科技创新的大军中来。

  3、协调学生动手能力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科技辅导的发动宣传过程中,辅导员老师经常会碰到有的学生能力强,但经济条件不理想的棘手问题。如何择优录取,而又减小其它方面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经济的限制呢?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我觉得方法还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①:学校、学生合理分担科技活动费用。这是一种折中的方法,比较符合中国人一贯的思维方式。其具体方式和分担比例,也很富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校采取的是学校负责比赛器材的供应,学生分担参赛费用的支出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对于学校来讲,一次性投资,可以反复利用。如电子百拼器材,无线电测向器材的购置。虽然投资较大,但利用率高,学校拥有器材的支配权,因此不用担心会由于学生的变更而影响训练的正常进行。对学生而言,这样做无疑是一种分期付款的形式。因为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初中、高中阶段,一个学生参加同一类型的比赛,可能有多次机会。每次比赛费用的支出,相对于器材的购买,就显得低很多。分成几次的经济花费,就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增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缓解了经济制约科技辅导顺利进行的最突出的矛盾。

  方法②:学校与学生家长达成协议。若学生参赛获奖,学校负责科技训练和比赛的全部费用;若不能得奖,则由学生自费参赛。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尽力去训练,还能使学校的得奖与费用成正比,减轻有时由于高投入而低产出带来的心理不平衡,缓解科技辅导员在带队成绩不理想后,去报销参赛费用时的微妙心理。

  方法③:寻求社会的资助。去年我校无线电测向的训练和比赛,由学校附近的一家电缆厂资助。在双休日,我们乘着该公司的厂车,穿着他们的广告衫,去儿童公园、杭州植物园、梅峰等地进行测向训练。这样做既为他们宣传了产品,也为自己开拓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

  方法④:各种比赛的参赛队员尽量不要重复,以免形成训练时间上的重叠和经费支出上的积累。

  当然,各校情况不同,各地生源迥异。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宣传和发动,才是我们搞好科技辅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指导与训练

  “训练是为了比赛,比赛是为了获奖”。在我们科技辅导员中,似乎弥漫着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殊不知,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科技辅导,正被这种思想拉向应试教育的泥潭。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科技比赛获奖固然重要,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则更为关键,它是科技辅导的“本”。也就是说,只有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才是最根本意义上的获奖。而那些由教师包办代替或让学生机械操作的训练与比赛,即使获奖,那也是得不偿失的虚荣。舍本逐利,只会让我们钻进又一个应试的死胡同,而培本固源,必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菲浅。因此我说,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指导与训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科技活动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1、引兴趣爱好,汇成学生训练的源泉动力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学生感到有某种需要时,便相应地产生了新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它、探究它,并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使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达到创新的目的。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被新异的现象和新颖的对象所吸引。(如前面在发动阶段所激发起的兴趣。)但这只是兴趣的初级阶段——有趣。它随生随灭,为时短暂。我们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向专一的、深入的发展方向,使他们对科技活动产生某种特殊的爱好和情感,并在深入认识活动意义的基础上,由乐趣升华为兴趣的最高阶段——志趣。在电子百拼的辅导中,学生一开始对电子百拼所能展现的声、光、电现象感到十分惊喜,训练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多次的训练变得枯燥乏味起来。拼了就拆,拆了又拼的无数次重复,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向着更高阶段发展。因此,在第二批新学员的辅导中,我将118种图例中最复杂的图纸——收音机,给撕了下来。在学生感到电子百拼不过如此,缺乏赛的思想理念。即若是以夺冠为重,学生就难免紧张焦虑,患得患失,影响发挥。若是以发展为先,那么学生必能放正心态,稳中求胜。既使无缘奖牌,也是一份收获,因为比赛的本身,就是一次经历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请不要以为我们的辅导工作就此结束了,其实,对于获奖学生的奖励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他不仅能激励学生从胜利走向胜利,更能扩大科技活动在学校的影响,为下一次的科技比赛作好宣传,将这次的丰硕成果,成为下次的良好开端。使学校科技活动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推向螺旋上升的新高。

  综上所述,学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是一个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宣传和发动是引水之沟渠,辅导和训练是耕耘之汗牛,参赛和奖励是丰收之硕果,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一科技活动的主旨,必须贯穿始终。在结合自身条件和学生特点的情况下,努力开创学校科技活动的新局面,为我区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推波助澜,尽自己的一份绵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谈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浅谈农村和城镇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思路与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