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思考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然而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充满着神秘,在不被人类所认识的时候总披着一层薄薄的细纱,需要人类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探索,去揭掉它,进而挖掘出巨大的潜能。历史付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以重任,肩负着下一代文明程度的责任。因此,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更不容忽视的是对小学生的培育。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施行,科学这门课程在小学应运而生,逐步取代了过去的自然课。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这不仅标志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学双向方式要变革。然而怎样的带好队、教好课已是转型阶段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好思想、好方法、好观点的形成离不了教师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近年来科学课内容不但多科性,而且观察与实验也具有多样性。怎样让这些实践活动发挥高效的作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就尤显重要了。在这里借此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等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实际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大山挡不住信息,网络连接着未来”、“实施远程教育,实现资源共享”… 这是国家花巨资为我国所有中小学投入远程教育工程时的一句句佳话。随着这项工程的落实,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山里人也可以享用各地好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把图片、音频、文字材料及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看到也许从未见过的事物;让学生体验一些不易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平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的扩展。因此充分的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学习中起到其它教学课型无法起到的作用。然而过分的依赖这一手段,只放一放图片或者单一的利用课堂实录,会使学生对知识和结论半信半疑。更不说有些可能只打开机子让学生看看。若这样仅仅让学生去观察教学是达不到本课程课程标准的。所以实际教学科学课时,力争每一个实验,都做到由多媒体与活生生的新鲜事物及学生亲身经历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巧妙的构思教学。比如:在学习《青蛙》一课时,除了科学的利用投影片、录像片段、文字资料外,还可以由教师事先在小河沟里捕捞活的受精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各一个,分别装入五个容积为50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为防止成年蛙跳出在后两个玻璃杯口上罩上适当的网子。然后教学中分别按顺序放在投影仪上并放大到影幕上,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在水中游动的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使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条件以及形态都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变虚为实,将学生引进身临其境的动物世界。这将收到较好的效果。然后派专人将青蛙放归大自然。并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

  新的科学课程要求接近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中寻找知识的主题,使学生从中认识和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身边的事物是层出不穷的,也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捕捉,就会有许多鲜活的例子。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的时候,要与真实的现实相结合,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每一节科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观念

  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含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使学生在掌握和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如在教学《磁性》时,教师的左手心内先握一块圆柱形的磁铁(磁铁暂不叫学生知道);让学生观察拳头的手背和拳轮上吸住的铁屑、书订、大头针等物体,而且甩也甩不掉,然后再让左拳接触粗沙、锯末、碎玻璃、小铜片、和小铝片,无论怎样接触总是吸不住,学生观察到这种现象更感到莫名其妙,认为教师是在玩魔术,迫不及待的要弄个清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的学生真想将教师手掰开看看手里到底是什么?当打开左手将圆柱体磁铁拿走,手上的铁屑、书钉、大头针自动掉的净光,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磁铁作怪,用这种设计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直观的解释磁体、磁性、磁场等概念就容易多了。教师说:“下面有更奇怪的现象发生,请看下面的实验。接着做如下的实验:在两个铁架台上面横担一块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玻璃,组成透明演示台,并在铁架台的铁夹上悬吊一个标有南(S)北(N)两极的条形磁铁,长方形玻璃板上也放一枚指南针(注意条形磁铁与指南针要相距较大的距离),无论他们怎样旋转,等它们静止时观察它们的指向,让学生人人重做上面的实验,根据地理的两极来证明磁体也有南(S)北(N)两极。然后又用两个载有条形小磁铁的四轮小车放在长方形玻璃板上,之间相距15厘米左右,让两个载有条形磁铁的四轮小车相互接触,先让异性磁极接触,再让同性磁极接触,两次接触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指导学生重做上面的实验,再让自己收集的磁铁做实验,发生的现象与上面相同,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使学生在神奇的思索中归纳出磁极的性质:”同种磁极相斥,异种磁极相吸“这一科学结论。另外,为开阔学生的视野,课余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每个学生找两段分别长为0.8米和1米,直径为0.1毫米的绝缘铝导线、大铁钉、两节一号干电池、订书钉、大头针、小铁钉、小指南针,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电磁铁。并证明电磁铁的三个特点:(1)磁性强弱;(2)南北两极变化;(3)有无磁性跟电流强弱、线圈匝数及导线在铁钉上环绕方向和线圈中有无电流通过的关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了解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利用和改造的过程。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观念。

  三、巧妙的利用小制作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展开想象,解释问题,揭露谬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室外观察题、技能训练题、创造思维题大多数与周围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指导学生用小制作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进而获得结论。如在处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镜两个,通过调整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可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的头发。这就证实了人们常言”后脑勺的头发摸得着,看不见“的错误说法。并对学生进行”人要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看一看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是否端正,养成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教育。

  还有如巧借身边的事物来解释室外观察题: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驾驶室内不能开灯,为什么?教师因陋就简,晚上将室内电灯打开,让学生站在玻璃窗前观察玻璃,当电灯亮时玻璃窗上的玻璃上尽是室内物体的像,而看不到室外的物体。当电灯熄灭时隔着玻璃可看到窗外的物体,而玻璃上室内的像消失了。由此,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尝试说明汽车司机夜间开车为什么不能开灯的原因。使学生大开眼界,进而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现象的习惯。

  无论何种科学课型,只要通过师生共同开辟科学园地,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去开发、去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将科学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确信无疑。并可解释许多生活中的谬论。同时,让学生感到身边时时有科学,处处有科学。这样既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浓烈兴趣,又能在轻松愉快而充满神奇的环境中展开想象、获取知识、认识科学。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想象、总结的科学实验习惯。借许多的科学实验结论还可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科学观教育。

  四、善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养成正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的教育

  一切理论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接触事物的本身。因此,我们要让他们走到大自然中去。自然界随处都有新奇的东西,随处都蕴藏着科学的道理,只有至身于大自然中,学生才有认识事物的机会,才有想像的空间,才有科学的灵感。

  改革的步伐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去落到实处。仅仅在课堂上介绍自然界的事物,就显的空洞,而学生听起来也会不着边际,这于童心未泯的孩子们迷恋大自然、爱游玩的个性特征恰恰背道而驰。而对于新的科学课程,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创性的组织教学。要让学生走出去,同时教师还必须给予合理的引导。要散而不乱。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真正的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方法是多样的,思路也是无穷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以科学的观点教好科学课。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们!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科学课堂“探”味深长    下一篇:浅析小学科学课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