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析小学科学课教学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相关情景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一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是:学生不仅要与教师的体验一致,更要超越教师的体验,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性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我们从备课入手,由过去的主要”备教材“转向主要”备学生“;由主要”备教法“转向主要”备学法“;由”备结果“转向”备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由”备掌握知识的数量“转向”备科学素养的提高“。

  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仿佛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维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例如教学《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磁铁的性质,我问:”现在有两根完全不同的圆柱形材料,一根是铁棒,一根磁铁,你不借用其他材料,能把他们区别开吗?“学生经过认真的实验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把他们悬挂起来,能指南北的是磁铁。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条件是不借用其他材料。同学们又经过反复实验,有的小组发现:”用其中一根接近另一根中间部分,若能吸引,则手持的是磁铁,另一根是铁棒。“我立即表扬了这个小组,鼓励他们自己继续思考。很快又有同学提出:”铁屑不能吸引铁屑,如果用其中的一根去吸本身被敲下的碎屑,能吸引的是磁铁,不能吸引的是铁棒。“接着又有同学抢者说:”把他们都分成两段,不能相吸的是铁棒。“等等。这个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思考等诸多因素相结合,贯穿与其中,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科学课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实践思维—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结论—经历实践运用、检验,再认真总结的过程,学生就在实践中有了第一性的切身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着教材来一番”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中所不能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经历了科学探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 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是一门有着极强的课堂趣味性的课程,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课前2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关注,从而进行探究。

  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备教材“,”备教法“,更要注重”备人“。在备课过程中与部分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性概念及其理解方式的几种基本走向,使得课堂教学的预设较为科学、合理,从而对实际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把握更为敏锐、恰当。例如,在一位教师上《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由于这个班的班风有些浮躁,许多学生了解一半以为知全部,而不再用心听课,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态,引起他们注意,让学生来回答怎样加快溶解,有同学回答用搅拌。这时,老师先肯定他回答的正确性,同时指出他的不完整,并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讨论其他的验证方法。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达到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知道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讲解加以注意。2 变化教学情境,适当运用教具,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注意。3 结合学生的经验从已知到未知。

  科学课程主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奇妙的科学现象,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意趣。在这门课程中,对教师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考验。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科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意味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指导;二是意味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2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现了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思想,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就应该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在教知识;”用教材教“才能使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整体目标。3、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4、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主动性。如教学《压缩空气有弹性》时,老师就应注意了解学生对弹性知识的认识水平,由于多数学生都玩过弹性玩具,对弹性都有一些粗浅的感知,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弹性。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弹性玩具,让学生自由自在的玩一玩,然后问:”你们是怎样玩这些玩具的?“”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当学生回答”这些玩具都是弹性玩具“时,老师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吗?“这一问,学生茫然了,接着老师又抓住时机问:”你们都知道这些玩具有弹性性,但并不知道什么是弹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好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5、 科学课的内容是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要。6、 科学要树立开放性的观念,科学教育的开放性观念既表现在教学内容、资源、时间、结论、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还表现在教师要以开放性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不仅在校园,而且到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终生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等等。如幻灯、投影、录象、电视、网络等。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除了采用讲授之外,还可采用多种教学活动。

  搜集信息:教师指定或学生一起确定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如关于鱼让他们自己确定研究关于鱼的什么问题,然后指导他们自己去搜集关于鱼的资料,用各种表达方式汇报他们的成果。

  现场考察:通过亲身探索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在可以进行考察时,教师可适当带领学生在校园和社区中观察常见的树木,认识当地典型的植物,说出他们的一些典型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可在校园内树木上挂标牌 。

  实验: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此活动时,教师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精心设计分组观察。实验项目可以渗透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地认识各种问题,进行分组活动。例如:有些实验可以设计为”各组的实验条件完全相同,实验结果也相同“,这可以说明实验中的现象是有规律的,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有些实验可以设计为”各组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相同,其他条件都不同,实验结果也相同“,指导学生用”求同法“分析实验中各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有些实验可以设计为”各组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实验结果不同“,指导学生用”差异法“分析实验中各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设计实验过程是一个环节,但过后的讨论也极其重要。在小组中人数少,环境宽松,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胆子大,可以更好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外还有相互启发,条理语言的作用,可以为全班讨论做准备,这种分工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和万花筒;在对小灯泡电路进行研究时,做一个小台灯等。科学小制作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其特点是材料易找,制作容易,便于推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科学课程,科技小制作活动大体有如下内容:

  1、 制作教具学具    通过制作教具、学具的活动,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制作简单的玩具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是一项既能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研究活动。

  3、 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  多数家庭豆油废旧的材料,如泡沫塑料、塑料瓶、纸盒、罐头筒、坏的玩具、铁丝、纸盒等。启发学生用科学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新颖的小制作,变废为宝,是一项既有趣又有教育价值的课外研究活动。例如:利用塑料筒制作造型美观的垃圾筒,利用线轴制作室内灯绳和窗帘绳的滑轮等。

  在进行科学小制作后,可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小学生在科学课内、课外研究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考察等实践活动,对某一事物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见解和新的结论,把对这一事物的研究过程、结果或结论,按一定的格式用文字表达出来,通常称做科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具有内容新颖、符合科学性等特点。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简单具体,研究的深度比较浅显,但也能从一个侧面、一定程度说明某些问题,对于学生总结认识经验、加强理论认识、提高写做能力等都有促进作用,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课外研究活动。

  三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

  作为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可以通过检验和判定教学效果,了解教学现状,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为师生双方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使教学朝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可以调控教学进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评价性教学也有其重要的地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观察与访谈是评价经常采用的方法。这里所指的课堂观察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学生,随机进行评价。访谈评价有利于接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需要事先设计好目的与要求,评价者应该围绕目的与要求提问,并控制访谈的议题中心,防止跑题。

  作业往往是反映学生学习表现的窗口,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一步判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质量。作业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法。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和谐统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达成度来呈现信息,按知识、能力、情感来整体评价。即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知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这样,由三维目标构成的评价正好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相对应。在评价他人的基础上,教师对自己教学也进行反省与评价。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监察、调节和反馈,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有意识的校正和评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