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农村小学科学课探究性教学材料的开发研究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02-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主要课程,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同时也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然而目前已有的科学实验材料存在不足,因此农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结合本地区实际,从多方面入手,开发探究性科学材料,使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材料科学探究创造性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因此教师拿到《科学》教材后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教材提供的一堆材料创造性的转化为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将教材编写过程中意犹未尽的内容展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很好的科学素养。“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和‘做中学’,但受时空限制,不可能把科学史上的所有理论、概念的产生过程都重复一遍或模拟一遍。因此,具有探究性的科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对材料的利用存在几方面的误区:

  1、有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材料重视不够,利用不够,只是注重于教材所提供材料,目前材料箱里的材料很多与教材不符,且质量较差,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有些教师虽然课外收集材料,但选择、组合不恰当,解决不好当然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3、客观条件局限难以满足要求。如有的学校经费紧张,地处偏远山村等。

  如何解决上述困难,就必须是老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自主开发探究性科学材料。作为材料的开发者我们应该立足提示科学概念,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立足课外延伸,多渠道地开发教学材料。

  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觉得应从下列方面入手: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探究材料的引导性和暗示性

  开发的探究性材料必须组成启发揭示科学概念的结构,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究。利用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不断提供能愈发揭示科学概念的步步深入、层层激起的材料,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全面性及深度。面对带有启发性的学习,学生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冲动,产生要探究的问题,无需教师的启发。如为了发现电的性质,儿童们摆弄电池、电线、灯泡,常常解释说:“因为电线太粗,所以电就过不去。”其实是因为电线两端的塑料绝缘皮没有弄掉。这时正是他们最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教师如果给他们提供粗的、细的、有绝缘皮的,光裸的各种导线,让他们进一步探究,最终他们是有能力搞明白的。

  如五下《金属热胀冷缩吗》我为学生准备了带孔的金属条、铁钉、垫圈等材料,学生刚开始都想到的是将它们加热然后用尺量,观察长度是否变化。但带孔的金属条给了他们启发,又有了不同的方法证明金属热胀冷缩。

  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声原理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鼓、音叉、小口瓶等主要实验材料,还给学生提供了黄豆、水、泡沫小球等辅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通过黄豆在鼓皮上的跳动,音叉使水溅出来等直观现象就能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注重材料对教学的调控,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在无意间全身心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种没有强压硬灌的操作能更好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组好玩的材料还能调控课堂的教学,不致于教师为课堂的“纪律”而操心。学生积极地去研究材料,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能力也慢慢被培养。如教学五下科学课《做一个生态瓶》,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分组实验一下子很难找到那么多材料,不过当时班里很多学生家里有鱼塘,我要求学生适当带些小鱼,然后再自己准备一些材料,于是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鱼、水草、沙石、螺丝等各种做生态瓶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做一个生态瓶,由于小鱼是自己带的,学生的兴趣很高,觉得非常高兴。

  如《磁铁有磁性》教学中,我让学生用磁铁吸教室里或你身上的东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地取材。学生也更直观体会到磁铁有磁性。

  3、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材料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熟悉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教材材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而一件普通的东西却能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和自然现象。而农村学校更有利于生活材料的开发,材料更丰富,教师应在这方面取长补短,认真选择。

  如《使用工具》中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分别选择什么工具把铁钉、螺丝钉和图钉从木头中取出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了起钉锤、螺丝刀和小刀等工具顺利地取出,从中学生的观察、推理、分析等技能得到了训练。

  4、立足课外延伸,强调材料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探究材料的开放性指教师不安排统一的材料让学生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材料,自己去准备材料,通过不同的探究性材料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材料的选择也是自主的,这样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科学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探究活动在课后进行,学生运用那些探究性学习材料,在课后进行研究、探索,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众多的科学素养。如五下科学课《用水测量时间》中,让学生设计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我就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找材料完成任务,然后下节课拿来全班展示。

  如《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我要求学生课后任意选择生活中的材料完成,材料更多样,学生思考的时间更长、空间更大。在以后的反馈中,学生的作品各种各样,材料很不相同,而且有些外观也很漂亮,效果也很好。

  如在《造一艘小船》设计中,我准备了饮料瓶、易拉罐、泡沫、塑料、木片、橡皮泥、剪刀、牙签等材料,由学生自主选择,分组研究,制作出不同的船。这种实验材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5、多渠道地开发准备材料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多渠道地开发探究性材料,使材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还可以走出课堂,去更广阔的环境中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天气单元时,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让学生参观气象站,学生兴趣很高,也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除了教师准备材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学生搜集实验材料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身边自然事物的过程,是一个锻炼,动手的机会,更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自我的建构、自我完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不同,提供的材料方式不同,实际上反映不同的教学思想。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并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完成,其本质在于教师自身,即以一个平等研究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前后,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探究历程,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工作不仅细小,而且繁杂,需要教师发扬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关心。相信只要我们给以必要的重视,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学课的教学一定能更加高效,也一定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优化处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