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即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到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它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我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同时,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新生代,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何等重要。

  正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运用信息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自觉性。

  自觉性:即学生因对信息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关注信息、捕捉信息、获取信息等相关的行为的自觉程度。

  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被动多于主动,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更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浅移默化中不断地由丰富的信息源对其进行刺激,从而激活学生对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导入部分,当学生欢迎老师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刚才在同学们拍手的时候,你的两个手掌的位置是怎么样的?”这时,学生由于问题的引导而正处于似懂非懂阶段,所以感知这一新的信息成了他们最大的目标。(数学上叫做相对关系)“那现在老师与同学们站的位置呢?”很显然,学生们已经对这一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概念有了较形象的理解,进而在抽象的平面图形中,他们也主动地去运用这一新的信息。

  当然,同样这一办法,在小学在高阶段有时显然就不太适合了。这时教师除了适时加入一些具体化、形象化的描述、实物出示,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例《简单的统计》中教师一进教室不急着讲新课,而是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老师想制作一张通江路十分中车流量的统计表,你们帮我想想,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要了解如何制作统计表。”“要到通江路的转盘处去实地数一数。”“得分清各种不同的车辆。”……一问一答之中,学生已经被激发起了搜集信息的自觉性。自然,这部分的知识学生也会掌握地更扎实。

  二、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动性。

  能动性:学生自觉地对感知到的信息,出于自身需要,排除干扰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的过程。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信息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为信息的多样性,学生处理信息也应注意有取舍。

  1、抗干扰的能动性。

  例如在相遇问题应用题中,学生面对“两人同时相对从两地出发”“甲每小时54千米”“乙每小时行46千米”“行了4小时,两人在离中点相距16千米的地方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众多的信息组合而成的题目时,有不少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把这么众多的数据堆积起来,于是不少人不假思索就会列出这个算式:(45+54)×4+16。仔细分析的学生却不难发现,在这众多的信息中有一条信息与解题没有关系,即“离中点16千米”。于是这些学生就排除这一多余信息干扰,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45+54)×4。

  2、对信息的分析、整理的能动性。

  例如我在五年级的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中与同学们一起去梅塘筑堤工程的现场收集了“两队合修3天修筑完一段堤岸,第二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筑堤岸40米,第一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筑堤岸79米。”等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也可以说是本课的知识生长点),所以学生们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几乎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他们首先对这些混乱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排序),而后,他们又给这些信息添上了合适的问题(将题写完整)。于是本课中两个复习题,由孩子们水到渠成地编了出来。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工,修筑一段梅塘堤岸,甲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筑堤岸79米,乙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筑堤岸40米,两队合修3天筑完这段堤岸。这段堤岸长多少米?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工,修筑一段梅塘堤岸,甲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筑堤岸79米,乙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筑堤岸40米,两队合修3天筑完这段堤岸。到完工时为止,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多修多少米?

  初尝成功的孩子们自然更愿意多获得一些成功了,所以在新授部分让学生们在众多的信息中任选3条编题时,小家伙们也积极尝试。

  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灵活性。

  灵活性:就学生而言,是能通过一定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后,运用整合的信息解决问题,提升知识、学习的质量、让信息产生更大的效益的灵活程度。

  新的课程标准中就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要应用的关键还是在于对信息的运用。

  例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在教学统计部分的内容时,就举了以下一个例子。让学生通过统计家庭用塑料袋个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通过尝试制作统计表,让学生经历信息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他们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们感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对大自然造成的污染,进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当然我也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乐意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再例如六年级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及圆的面积,当他们面对聚沙公园中那棵参天的古银杏树时,教师不妨让他们求出这棵树最粗部分的横截面的面积(近似圆)。根据计算的需要,学生就得到实地测量树径,从树径的大小即圆的周长推算出树的半径的大小。而后根据圆面积的公式,算出这棵树横截面的面积。

  当面对家乡的这棵古银杏树,相信学生们也一定很希望知道它的高度有多少。这时有些学生就想到了目测的办法(可是误差太大),那就不妨让自然中收集的关于光的信息与数学中的比的信息结合着试试。那么人的身高比树的高度(X)=人影子长比树影子的长。当然人的身高、人影、树影长都可以用尺量出,自然树的高度也能较精确地得到了。

  总之,学生信息运用的灵活与否在于教师是否创造适当的多方面的运用的环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    下一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