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纵观现阶段语文课堂,欣喜地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生琅琅”也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静观细想,占了阅读教学“熬头”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难发现,有些课堂走马观花,装腔作势读,作秀表演读大大降低了“读”的实效。此外,像“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很好,谁能也像他这样读一读?”“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等这样的朗读指导大家也许并不陌生,采用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基本方法,也是许多青年教师课堂中最常见的“读”。然而,在这样的读里,“预期目的”为何?读的“效果”又如何?读了之后又有何“发展”?虽然这样的“读”做到了由点及面的扩面工作,但是这种点和面的移动却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读”的质却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呢?

  一、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二、寻求形式,愿读乐读。

  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对于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朗读时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指名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我们要寻求朗读的最佳形式,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王松舟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时,便是抓住“游”字进行练读,就有智慧在里面了。我们来看王老师指导读题的片断实录。

  师:我把第一次读题的机会让给他。但是,得增加一点含金量,怎么读呢?注意听,不着急。我问你读,会吗?

  生:会。

  师:会。我们来听一听,他究竟会不会读。好,现在我问:请问,鱼是怎样到纸上的?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我再问一遍,注意听呀。鱼是怎么到纸上的?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对了,读得好,好就好在“游”字读到位了。那个生气,那个节奏,分明在告诉我们鱼是游到纸上的。谁再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好,同学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第一次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它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子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叫惊奇,这时她的感觉。你们的感觉呢?

  生: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师:你想探一个究竟,是吗?你充满了疑问,好的,这时他的感觉。

  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呀,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是吗?

  生:鱼游到纸上,会不会死呀?

  师:对呀,你对鱼充满了担忧之情,是吗?

  师:惊讶,疑惑,不可思议……带着第一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

  (齐声读)

  师:我也纳闷,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游”字,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我们的同学产生这么多的感觉、疑惑,为什么?自由朗读课文,两个任务,听清楚:第一,把句子读通,把生字读准;第二个任务,请你找一找,在咱们这篇课文当中,有多少个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它找出来,然后把它画出来……

  这样一个短短3分钟的开讲片断,王老师没有说任何跟“提问”有关的字眼,而学生却自发地产生了这么多的疑惑,惊奇也好,疑惑也罢,不可思议还有担忧之情,都昭示着他们想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领学生进行了智慧的读书。一个简单的“游”|字,读出了课题的节奏和声气,读出了学生的疑问,读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读出了文章的脉络所在,更读出了智慧。

  三、理解课文,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一位老师在上《丑小鸭》一文时,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读课文有一个很高的境界,读着读着,就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你们行不行?(行)那就试试吧!老师就看你们的脸了。

  生自由投入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表情。

  (自由朗读后,老师采访学生。)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当时的心情。

  师采访生1:老师发现你刚才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过了,这是为什么?

  生1:当我读到哥哥姐姐欺侮他时,心里很伤心,所以脸上的表情就难过了。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

  师采访生2:老师刚才发现你读书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为什么?

  生2:当我读到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时,心里很高兴,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师:你真会感悟,还感受着别人的幸福。请你读给大家听!

  师:老师还想采访你(生3),刚才你读着读着,怎么瞪大了眼睛?

  生3:当我读到妈妈也不喜欢他时就瞪大了眼睛,我觉得很奇怪,每一个妈妈应该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为什么丑小鸭的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难道丑小鸭真的很丑吗?

  师:还有哪些同学,在读到哪里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怎么了,请你自由站起来发言。

  朗读指导要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谊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读出文章的意、情、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而这种酝酿,这种情境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四、注重“评读”,读中求新。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一位教师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教师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千年视野内寻找语文教学的传统    下一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