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为此,笔者撷取并剖析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或许对理解对话有所帮助。

  自我对话

  《将相和》一文,课文讲解后,老师让学生谈学习感受。一位学生说:“蔺相如在听到廉颇‘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这些话后,上朝时请病假避开廉颇。‘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这种为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跟蔺相如相比,我自己觉得很惭愧,为了个人的一点恩怨,常常跟同学闹别扭。学了这篇课文,我深深感受到,当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的时候,我们要向蔺相如学习,在任何场合都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这样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这则案例用的是学生的自我对话。自我对话往往是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之后进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阅读的心得和感悟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思想实际或情感体验发生碰撞,从而对文本产生顺应、同化,或者产生矛盾和疑问。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思考、反思、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它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的。案例中的这位学生能够将自己与蔺相如进行比较,找出思想差距,寻求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得出“当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的时候,我们要向蔺相如学习,在任何场合都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的结论。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正是学生的情感对文本产生顺应和同化的过程。因此,自我对话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少不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生本对话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学生自读课文后,一位学生说:“文中‘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一句,作者用词用得很好,景色写得很美。”老师就这个话题让学生思考:“在这一句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一位学生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语用得好,它们表现了海水美丽的特征;一位学生说“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杏黄的”这些词语用得好,它们具体地表现了海水美丽的特征;一位学生说“一块块一条条”这两个词语用得好,它们表现了海水不同的形状;一位学生说“交错”这个词语用得好,它表现了海水种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美。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要求学生今后写作文,叙事、写景、状物要具体,用词要讲究层次性。

  这则案例用的是生本对话。生本对话往往用在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或难点的深刻理解上。生本对话是对话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既是指学生熟读课文后产生感悟,提炼观点,到文中寻找依据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因为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是在已有的知识平台上以自己的眼光看文本,用文本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理解观点。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可以正确解答文本中的疑难问题。这则案例,老师以学生的感悟“作者用词用得很好,景色写得很美”为话题,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品词学句”这种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得到比较全面、完整和深刻的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特点,明确“叙事、写景、状物要具体,用词要讲究层次性”这一写作要求。

  采用“生本对话”这种形式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依据话题的性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程度等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和小组交流这两种形式来进行;二是除了与文本的写作特点对话外,还可与文本中的人物或事物以及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

  生生对话

  《小珊迪》一文教学,老师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交流和讨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的阅读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有钱人真坏,把马车开得横冲直撞的。”而有的学生则说:“资本主义社会中还是有好人的。”并从文中找出证据:“小珊迪受伤后,不是有人把他抬回来了吗?”有的学生则对此进行补充,说:“文中的作者也是有钱人,但是他对小珊迪很同情,还答应照顾小利比。”老师适时地加以引导,问学生:课文的侧重点是赞美小珊迪的人品,还是褒贬有钱人?学生听后恍然大悟。

  这则案例用的是生生对话。生生对话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依据话题的性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程度等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和小组交流这两种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获得了独特的感悟之后,便产生了交流的欲望,希望能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应适时引导和点拨,因为学生的认识难免片面或偏颇。这则案例,学生是根据自己独特的感悟来谈阅读感受的,当学生的认识偏离阅读要求时,正是老师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和点拨,才使学生明确课文的阅读要求。

  师生对话

  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作小结时,老师提出:“我认为在《资本论》中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你们认为呢?”学生纷纷从课文或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的认识,发表意见。持同意态度的学生说:“没有恩格斯,马克思的《资本论》无法完成,《资本论》是他俩友谊的结晶。”“为了帮马克思完成《资本论》,恩格斯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好多次累倒,我想马克思也一定希望恩格斯署上他自己的名字。”但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说:“恩格斯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资本论》中署上自己的名字,他只想帮老朋友完成心愿,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不署上他的名字更能说明他没有私心,说明他们的友谊的深厚和伟大。”老师就两种意见,让学生再次表态,哪种意见正确?大多数同学同意持反对意见同学的观点。

  这则案例用的是师生对话。师生对话往往用在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程度上。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自我对话、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对话题的调控和对交流的引导以及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外,还体现在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适时地提出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这则案例正是教师巧设话题(“我认为在《资本论》中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你们认为呢”),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并善于引导(“老师就两种意见,让学生再次表态,哪种意见正确”),从而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得出“恩格斯不署上他的名字更能说明他没有私心,说明他们的友谊的深厚和伟大”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思维与情感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对话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文本身的范围之内,因为随着阅读和对话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感悟会越来越多,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会越来越深刻。这就需要教师从“纵向深入”和“横向延伸”两个方面来拓展话题,实行开放式的对话教学。

  从“纵向深入”这个方面来拓展话题,目的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如《将相和》一文的教学,当学生通过自我对话,得出“当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的时候,我们要向蔺相如学习,在任何场合都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这个结论时,老师从“纵向深入”这个方面来拓展话题,问:“《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几千年之前,现在我们来学习它,有什么积极的现实意义呢?”一位学生说,我们要向蔺相如学习,做任何事情,只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位学生说,当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的时候,我们要向廉颇学习,要有负荆请罪的勇气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这样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接着,老师进一步拓展话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与社会”、“课文与现实”这两个方面评价课文,进一步提升课文的人文价值。

  从“横向延伸”这个方面来拓展话题,目的则是通过把话题延伸到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了《长城》一文,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老师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到网上搜集资料,开一次“神奇伟大的古代建筑”的介绍交流会。学生搜集的资料从国内到国外:有的介绍了“阿房宫”,谈到了秦始皇的残暴;有的介绍了“圆明园”,谈到了八国联军的罪恶;还有的谈到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这则案例说明,学生在独立寻找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独立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必定融合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产生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不仅开发了课程资源,还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我的作文教学法    下一篇:浅淡语文结束课的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