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班主任工作范文

“问题学生”的“救赎”—— 班主任教育工作一例

所属栏目: 班主任工作范文  更新时间:2019-10-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部 凌敏

  【案例背景】

  初中学生处在从少年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阶段,“心理断乳期”的不安、烦恼与焦躁一直困扰着他们。一方面他们渴望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要求独立;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容易走入情绪化、片面化的误区。学校里,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一刀切的评价机制,破坏了教育的生态,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被学业失败的自卑感所取代,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此自暴自弃。此外,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让孩子的安全感幻灭,给孩子造成了诸多心理问题。在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他们不仅学习情况糟糕,且行为无序,经常违规违纪,还时不时地给老师制造一些麻烦。我们且称之为“问题学生”。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令老师颇感棘手。如果一味对其说教或者单纯用校规校纪给予他们惩戒,事实证明,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可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逆反和对抗,有的干脆“破罐破摔”。因此,结合学生问题的不同成因,激发教育智慧,探讨教育对策,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案例描述】

  小X是一名相貌清秀,看上去也比较安静、内向的男生。初见他时,怎么也不会把他和“问题学生”联系在一起。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小X同学的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

  那天上午,满脸怒气的L老师又到我办公室来“告状”。她涨红着脸,看得出情绪异常激动。只见她把书和一摞作业往我办公桌上一放,气呼呼地说:“你们班的那个小X,简直太不像话了!一定要上报给学校好好处理他,如果我是校长,马上就请他回家。”

  L老师是有着近4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学校看重她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又把她返聘了回来。L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那是相当严格,上她的课,学生一般都不敢造次。今天这架势,我知道小X肯定又把L老师惹毛了。之前就有过几次,L老师专门向我反映小X的问题,主要是上课效率低,坐在教室里好像很认真的样子,但是每次的作业都很糟糕。更要命的是,小X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一个人就能拉下班级均分2、3分。这让L老师很生气。为此,我也跟小X谈过几次。还记得跟小X谈话,他每次态度都很好。好多回跟我保证下次上课一定认真听讲,作业一定认真做,尽管他做不到,但起码给我的感觉还挺诚恳的。当初只觉得应该是小X在同龄孩子里年龄偏小,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够的缘故。

  我赶紧起身让L老师坐下,给她倒了杯水,安慰她说:“L老师,先别气。那小子又怎么了,你告诉我,我来找他。”

  “今天上课,我问他最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明摆着没听讲。不听讲就算了,居然还跟我顶嘴。我批评他,他跟我说‘老师,你别管我了,反正你再怎么管,我也学不会。’这不存心抬杠吗?”L老师说话时仍面带愠色。“当然他还说了好多,我说一句,他恨不得顶我十句,而且还很大声,班级其他同学看着在下面偷笑。气得我把他说什么话都给忘记了。”

  遇到师生冲突这类事情,我是要慎重处理的。因为毕竟事关任课教师和班级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全班级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效果。于是我满怀歉意地说:“L老师,这件事情我来处理。您千万别跟孩子生气。我一定处理好。”我先送走了L老师,一边安排学生把小X找来。

  跟前几次一样,小X态度也不错。而且主动承认错误,说自己不应该跟老师顶嘴,自己会向L老师道歉。但至于学习,他说自己也挺努力,上课听得也挺认真,但是作业一做就错。应该是自己太粗心的缘故。

  小X说的原因我很疑惑。因为有几次上课时,我悄悄站在教室后面观察,小X听课似乎也挺认真,全然一副埋头苦读的模样,并没有想象中的东张西望,跟其他同学窃窃私语等。可如果真像他说的只是粗心那样简单,他的学习应该不至于如此糟糕。但在没有找到具体原因之前,我没有跟他多聊,先让他走了。

  第二天中午的午自习,我照例去班级值班。小X是住校生,中午时间在宿舍午休。我正好坐在小X的座位上,就随手翻翻小X座位上的书籍。突然,在一堆书籍中夹着的一本学生证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学生的学生证平时很少用到,一般很少有学生会放在身边,小X怎么把它和常用的书本放在一起了呢?我满腹狐疑地打开了这本学生证。只见扉页上工整地写着两竖排文字“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对了,这可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经典桥段。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扉页。打开扉页,一面小镜子赫然映入眼帘。这是一面被精心打磨过的镜子,边缘锋利的边口已经被磨得光溜圆滑,不会划破手。学生证后页的纸板被挖出了镜子的形状,小镜子被用双面胶紧紧粘在其中,贴合得天衣无缝。真是费了一番功夫啊!我脑海里马上想到了这样的画面:L老师在教室讲得绘声绘色,而小X却在下面以一堆书籍“做掩护”制作他的作品。甚至我都能想到“作品”完成以后,小X在下面得意地把玩自己的“作品”,哪还有心思学习啊!我很想对小X说点什么。于是拿起一张纸,给小X留了一张纸条:“你很有创意,也很有耐心,制造这么‘巧妙’的作品,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可这并不会给你的学习带来任何帮助,因为‘救赎之道’,不在其中。如果你能把这样的智慧用在学习上,看还有什么困难能挡得住你?”下课铃响,我把纸条夹在他的“作品”中就离开了教室。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默默关注X。而他也似乎开始有了一些转变:L老师反映,上课时他的注意力集中了,特别是跟老师有了眼神交流,不再像以往低着头自顾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作业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我暗自窃喜,看来给他留的那张纸条起作用了。然而好景不长,两周后的一节晚自习课上,我到班级巡视,正见到L老师对小X厉声训斥,小X委屈地流下了眼泪。问起原因,L老师说他晚自习一直趴在课桌上发呆,不做作业也不看书,老师提醒他也不理。我突然意识到和他近期的状况相比,今天的表现有点反常,一定有事。于是我把X带到了办公室。

  “怎么了?”我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是因为L老师吗?”

  小X摇头说道:“老师,你别管我了!反正我就是个没人喜欢没人要的孩子!”小X抽泣着说完后,号啕大哭起来。

  看他情绪激动,我先递了几张纸巾给他擦泪。等他稍稍平复一些,我问:“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事情告诉老师,看我能不能帮你。”

  小X一边摇头一边抹着泪,告诉了我一些他家里的事情。原来,小X在小学二年级时父母亲就离异了。法院判决他与父亲一起生活。但是父亲因到南京来创业,就把小X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一直带到小学毕业。到了上中学的年龄,父亲在城市创业小有成就,就把小X从老家接过来上学。在城市里,父亲又组成了家庭,小X还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在父亲的新家庭中,小X和家庭成员的相处并不愉快。尽管继母对他也算不错,可小X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而且,他觉得父亲对弟弟和对他是不一样的。弟弟上的兴趣班是最贵的,一个外教带两三个孩子的那种,而他跟父亲说了想报一个英语的辅导班,父亲当时却未置可否。还有就是,春节假期里,父亲带着继母和弟弟一起去了南方度假,把他自己一个人留在家,这令他更加失落和难受。想到当年父亲抛下他独自到省城,自己的童年只能跟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他不禁对父亲心怀憎恨。

  我想这个父亲真的很偏心,怪不得小X这么伤心。虽然心里为他感到难过,但还是竭力安慰他说:“也许你的父亲有他的想法,孩子!要知道你的父亲当年一个人离开家到省城打拼也很不容易,他也是不想让你受苦。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不,他条件稍好一点不就把你接过来了吗?”

  经过我的开导,小X终于接受了我的建议——周末跟自己的父亲坦诚交谈一次。而且我向他保证,不管学习成绩怎样,父亲肯定会一如既往地疼爱他。还对他的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小X回去之后,我就电话跟他的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达一小时的交流。在交谈中,我分析了青春期孩子的各方面特点,跟他说了小X一直以来内心的郁结,并且告诉他青春期孩子容易偏激,如果心理的结不及时解开,有可能会走极端酿成大祸。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让父亲不能两个孩子区别对待,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最后我告诉小X父亲,父子之间非常需要进行一次交谈,要让小X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关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有安全感,才能集中精力学习。

  第二周,小X告诉我,他和父亲周末聊的很愉快。他能理解父亲的一些做法,也认识到自己入校以来的不良习惯给父母给老师带来了麻烦,对自己的学习也极为不利。他打算改掉坏毛病,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深感欣慰。一段时间后,我向L老师打听小X的情况,L老师说改变很大,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总体比较满意。我告诉L老师小X家庭的一些情况,以及我的一些做法,L老师也比较认同,并且表示今后会更多关心他、帮助他。后来的小X成绩虽不拔尖,但已能达到良好水平,而且还经常主动帮助班级、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了班级的热心人。

  【案例反思】

  通过对小X的教育经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找准问题形成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常常是多种因素混合纠缠的结果。学生的教育急不得,那种跟学生谈一两次话马上就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要想对学生的教育真正有效,首先就要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般地梳理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

  2、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是自身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同伴和家长都是他们成长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如果单从学生出发来开展教育工作,往往收效甚微。应当从学生自身、任课教师和家长等角度多方面、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学生身上因教育而促成的良好的转变保持下去,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

  3、唤醒“问题学生”沉睡的心灵,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救赎”。教育从来都不是施加给学生的某种外在的东西,它必定是能触及学生心灵的“走心”的教育。对于习惯不良的学生而言,语重心长的谈心、严厉的呵斥,或是强制要求他们遵守各项规范和制度,乃至给予惩罚,结果往往是学生依旧我行我素,老师“黔驴技穷”。问题就在于教育者往往急不可待的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外在规范告诉学生,并以此要求学生,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这些要求对学生而言,他们是否真正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并从内心里产生出认同。真正的“救赎者”,从来都只能是他们自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一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用耐心收获奇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