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历史多媒体教学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0-05-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时代的到来,的确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键盘敲一敲,鼠标点一点,想要的信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单说我们教育工作者,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美丽了,生动了,既解放了教师的粉笔,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多媒体世界真可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正确运用它,沧海可变桑田,腐朽可化神奇。在教学改革浪潮下,如何得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不是个人问题,因为它的载体即施教的对象,指向的是学生,也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客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我们不能及早处理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可能又会陷入另一轮怪圈,只不过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主体由教师转变成了“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运用是否得当,眼前评价得失的只是一节课,长远则事关基础改革的得失成败。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的使用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一、取之有道

  凡是制作过课件的朋友都知道,课上的潇洒,却来自课前的“漫漫黑夜”,也正是这些黑夜让我们理解了每一课的内涵,化繁为简,从抽象到具体,把它转化朴素的生活语言、图片。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才会有意有未尽的感觉,拍手称快。当前,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下两点切不可取。

  1、盲目下载,意义何在

  信息时代既造就了一批英才,又不可避免的促成了一些懒才。在教师队伍中也不乏其人,他们不忙着去钻研教材、找素材,制成自己的课件,而是一门心思想“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课件,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把教学内容贯穿其中,盲目使用,害了学生也逐步毁了自己。这样的教师可否还记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

  一次市级研讨会上,一位年轻教师正展示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聪明的他把课件里面改动了一下手脚,以为真正成为“自我”,市教研员评课时问这位老师,你知道这课件要是评比的话会得几等奖,这位教师不知其意,谦虚地说一般,市教研员说这课件曾在省级课件评比中获一等奖,很难得在此展示给大家。虽没有过度的批评,但那位老师却已是“汗流浃背”。

  2、胡乱拼凑,主题不明

  先看一个事例,一次县历史优质课大赛中上对比课《诸子百家》。一位选手上课铃声响后,导入话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喜欢!“好,让我们先看一段影片。”鼠标一点,播放正是当时热映的《英雄》片段。约三分钟后,师导入:“孔子时代的百家争鸣正如《英雄》中的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孔子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诸子百家》!”

  学生瞪着眼睛望着老师,一副茫然的样子。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也无所适从,听不懂其所以然,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典型的胡乱拼凑、滥用多媒体,其结果必然导致主题不明。任何网站的资源它都不是真理,都是活生生的幕后人智慧的结晶,都会存在不足,我们不可全盘网化,应该学会优化网络资源。所以第三点才是我们制作课件的可取之处。

  3、博采众家,点击精华

  我每次准备某一方面的课件时,都会在网上搜索,绝不放过有用的信息,先把它下载下来,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慎读之,仔细品味撰稿人的思想精华。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舍就舍,最后把他们的智慧结晶先自己武装起来,再通过学科的有机联系内化成一些具体易操作的平面结构知识网络,融入某一节课。这样做就会有的放矢,不会“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就会在自己的思想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合作共同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如同鼠标会点则生“精华”,不会则生“糟粕”。

  这是多媒体教学中的“取之有道”。另外“用之有度”也同样不可轻视。

  二、用之有度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掌握这个“度”字,我总结出四点:

  1、时间分配上做到“舍长取短”

  我们坚决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反对让多媒体“喋喋不休”,因为多媒体只不过是物化了的“人”,让多媒体充当主体地位,它本质上还是传统教学的怪胎,只不过披着现代教学的皮。一堂课中每一分钟都是不可浪费的施教资源,与其让它在多媒体手中葬送,还不如不用之。我认为45分钟的教学,多媒体占的比例不可超过三分之一,即15分钟。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谈何保障。试想大半的时间让学生在你设计好的多媒体圈套中走进走出,他们是该佩服你的课件技术,还是领略你的课堂风采。永远都不要忘记它只是辅助手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时间分配上真正做到舍长取短,短而有力。

  2、内容取材上力求“去粗取精”

  有人说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物,也可以这样理解,你认为的宝物如果位置放不准,则成了废物。在多媒体教学中,内容取材上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因为它不仅占有学生的时间、你的精力,更大程度上我们把它当作“宝物”解剖了,结果却是“废物”,遗害是无穷的。

  如何做到内容上“去粗取精”,首先得知道课程标准,带着标准研读教材,悟出理来,再去博大的空间找到结合点。就如坐标一样,我们是x轴去研究去探索,y轴就是我们需要的可用资源,点(x,y)就是我们最后的结晶。点之外的我们暂时不用的统统把它当作废物处理掉,别于心不忍、左右徘徊而下不了手。要不然你的课堂难以发挥到极致,学生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精神的二次伤害。

  3、主体位置上摆正“以生为本”

  新课程的最大特色就是让教学主体的地位重新回归,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尊重,师生平等、共同合作、探究,“一言堂”退出历史舞台。多媒体教学中为师者一不小心就会再次误入“一言堂”的怪圈,只不过它换了一种身份出现,带着华丽的外表却内置着孔乙己的 “长衫”。任何多媒体的材料如声音、文字、画面,都要围绕学生立意,让学生有过目而不忘受教育。你可以在世界历史《法国大革命》开始播放《马赛曲》;也可以在语文课《孝心无价》中穿插“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凡此种种,无一不突出“生”字当先,离开学生的资源是无用的资源,离开学生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时,时刻不能淡出“学生”二字。要能够从中寻求突破口,让学生有话可说,无话不说,言而无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多媒体才能是真正找准了点。

  4、细节处理上注意“因时而用”

  这里的因时而用即见机行事,两手准备。一是充分准备课件,备好学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万一”,万一出现故障用不上多媒体,得有备无患,设计好不用它时的上课思路。

  一次校领导请邻近的兄弟学校来为我们展示一节示范课,上课约五分钟左右,该老师讲解自如,熟练地操纵着电脑,显然很老练的样子。哪知不凑巧,停电了!课堂立刻暗了下来,这位老师也显得手忙脚乱,请领导立刻送电,供电站说出了故障,半小时之内送不了电。校领导对他说不要慌,就上“原汁原味”课。用惯了多媒体的他可“原汁”不上来,一下子课堂“冷”了下来,只见他真“原汁原味”起来:手拿起书本,读一句讲一句,不到十分钟,竟有半数的学生打起了瞌睡。如此“示范”睡觉,不学也罢!

  这就是忽视细节决定成败的一个事例。从中我们就要吸取教训,真正做到对教材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不管是否用上多媒体我们都要对学生负责,切不可临战乱了手脚。两手准备意味着对教学规律的熟练运用,放收自如,真正做到不因多媒体而遮盖住自己的英雄本色。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件好事,但暴露出来的弊端却不可忽视。记得一位北大教授在南京给我们开讲座时提到,他设想回去搞一次赛课,一律不准用多媒体上,力求“家常菜”,上出你的特色。在这里预祝他老人家能圆此美梦。用心良苦之中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待多媒体教学切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困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