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攻略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梁耀荣

  【内容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填鸭式”、 “满堂灌”已成为过去式,智慧课堂、高效课堂已成为现在进行时,新的课堂理念就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究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攻略,即: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二、开发资源,拓宽视野;三、人人参与,互动互助;四、信息技术,图文并茂。

  【关键词】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填鸭式”、“满堂灌”已成为过去式,智慧课堂、高效课堂已成为现在进行时,新的课堂理念就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攻略。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由于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厌学”。要让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其有效地接收教学信息并自主的学习,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句话中,孔子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认为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强调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如果对道德与法治科有较大的兴趣,就会肯于钻研,乐于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课伊始,教师必须要下些功夫,创设新颖的开头,激发兴趣,营造氛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以境激趣,以趣激情,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之尽快进入最佳求知欲望状态。上课过程当中,可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等,不断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激昂的情绪,源源不断地激发求知的欲望。如:在讲“坚强意志品质”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位游泳运动员参加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比赛,当他游到三分之二路程的时候觉得太累了,于是他又原路返回。然后我问学生“这位运动员是坚持游下去的路程远还是返回的路程远?”学生通过分析,在笑声中领悟到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临近下课,一段精彩的小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把学生推向高潮,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二、开发资源,拓宽视野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道德与法治科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如果课堂教学离开生活、离开社会,那么教学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些观点、理论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到高不可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广泛收集和采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鲜活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皆资源,语文科文言名句,学生身边的事例,新近发生的且和学生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时政材料等,均可以引入课堂,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从生活中感悟教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他们积极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课本知识解决课外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穿插社会生活中学生喜欢的一些鲜活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且和学生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时政材料,不失契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讲时事新闻,论天下大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于时政材料具有现实感和新鲜感,而学生又具有浓厚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热烈讨论。我在讲“建设创新型国家”时,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谈谈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涉及课本哪些知识点。问题一抛出,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如:“一国两制”、科技作用、创新作用、人才作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保护等等。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教学资源,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构建智慧课堂、高效课堂。

  三、人人参与,互动互助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为了让学生有两种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小组,人人参与,互动互助,实行“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在合作互助中彼此帮助,共同提高,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助更为直接,更易于被接受,针对性更强课堂效率自然也更高。

  在课堂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进行科学分组,每组学生大概3至5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课堂不再是优生的天下,有了组内成员或其他小组成员的帮扶,每个同学都能共享成功的机会。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师预设的或当堂生成的,也可以是小组同学提出的。讨论时,每个同学要积极发言,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老师要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学会“蹲下身子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在讨论过程中,如果某个小组不能解决某些问题时,可以向其它小组求助,其它小组也要伸出援助之手,乐意帮助其他小组解难释疑,实现双赢目标。讨论学习之后,要注重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派代表发言,也可以到黑板写出相关内容。展示后由学生点评、补充,形成系统的知识树,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学生讨论回答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种简便易行的“加分”评价制度,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或小组当众给予“加分”表扬,下课后给予及时登记,分数可进行累加,总分既可作为课堂思维活跃程度、参与程度、互动程度的评价依据,也可纳入个人成长档案中德育银行的分数。

  四、信息技术,图文并茂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有的只是图片和文字,而现代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教师只讲述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方式,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化虚为实,生动活泼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变知识传授从“静态”到“动态”,“平面”为“立体”,有形、有色、有声、有情,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让我们的教学全方位、深层次地“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上课中,我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各具特色的课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如在讲“珍爱共同家园”时,通过多媒体,我出示了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图面深深地教育了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又如在讲“中国梦我的梦”时,我通过视频播放《千手观音》,画面显示的是当灯光打开,音乐响起,聋哑姐妹们开始舞蹈了,她们的手一起一伏好像在对生命呼唤着,又好像在对生活拥抱着,她们身残志坚,追求着梦想。此段视频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震撼,学生也像她们开启梦想之旅。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利用互联网+,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延伸到课堂以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攻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精于总结,就一定能找到好攻略,使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科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浅谈如何创新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