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试题特点分析及其对策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中考《思想品德》课试题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以期是以开放式的命题、开卷式与半开卷的考试方式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采取开卷与半开卷考试形式,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体现学科的素质教育。下面就近年来我市中考《思想品德》课考试的试题特点进行分析及对策。

  一、试题特点分析第一,关注德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不同,《思想品德》课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做人的学问;不仅体现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认同,而且要把知识自觉内化,追求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德育功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和德育功能将更加突出。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凸显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的导向,所选材料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试题答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评价方面做了极其有意义的探索,充分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内容上,以德育为要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导行。在目的上,从理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给予学生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引导。例如:2012年5月18日,哈尔滨市一家餐馆发生了煤气泄漏爆燃事故。在事发现场,回家探亲的北京市卫戍区某部一级士官高铁成正在这里吃饭,混乱中,他不顾危险,先后三次返回火灾现场,在已经受伤的情况下,与工作人员共同关闭阀门,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用奋不顾身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高铁成的事述感动了各界人士,他们纷纷对他在生死彼关时刻舍身抢救国家和人民生命对产的英雄壮举表示感谢和敬意。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第二《关注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1)“强化能力立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是《思想品德》课考试命题的一项重要要求。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试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突出能力立意,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在考查学生“双基”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

  (2)对于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了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储备的综合提取能力、分析解决情景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在考查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查学生基于旧知学习新知,并生成自己新认识的能力,力图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4)答案的设定上注重学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反对简单摘抄书本或脱离书本不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作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例如:材料一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⑵号角已经吹响,在文化建设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之际,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三,关注综合,考查学生应用能力(1)综观近几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已难见纯理论知识点或纯时政的题目,也少见答案在同一课内的选题。试题由学科内向跨学科推进,不仅突出理论与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结合,而且呈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趋势。具体体现在对知识的考查已经由考查单个知识点走向多个知识点的综合,由学科内综合发展为跨学科的综合。

  (2)从选择题到主观性试题,均具有较强的综合归纳的性质,它需要学生有较深厚广泛的知识背景,并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试题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和扩展,注重教材和时事热点的有机结合。这些问题并不是书本中某一框、某一课内容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学生综合自己所学知识全面阐述,试题切入易,深入全面却很困难,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综合性。

  (3)综合题又可分为小综合和大综合。小综合是指以同一年级课本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基础,打破课、节、框界限,建构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试题。大综合,是跨二个年级不同课本之间的知识综合,是考查考生多侧面、多角度初步解决问题的试题。在考查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的成长:考查学生基于旧知,学习新知,并生成自己新认识的能力,力图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关注开放,创造学生思维空间(1)开卷考试的开放性指的是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减少客观性试题,给考生留下更大的思维空间,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鼓励考生创造性思维,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回答问题。

  (2)命题的开放性。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较为宽泛,往往给学生留有一个较大的思维和答题的空间。从试题的编制情况看,开放性试题一般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交叉点作为载体,为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答问题提供了可能。

  (3)答案的多元性。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考生答题时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一来将极大的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4)评分的采意性。评分的采意性要求对考生答案的评价着眼于考生《思想品德》立场、观点是否正确,运用知识是否得当,阐述是否合乎逻辑,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而不是死扣要点,死抠字眼。采意给分,即意思对了就给分;考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例如: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向往。人们里身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天都不可进免地与他人交往。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而苦恼,总在理怨“别人不好”,孰不知人际关系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关注时事,引导学生与时俱进(1)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热点,与国内外重大时政紧密结合,使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衡量《思想品德》试题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综观近几年的《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试题,绝大多数试题都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高度重视了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思想品德》。注意了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综合相关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事试题往往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热点。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试题的出题立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那些平时认真学习和关心国内外时事的学生回答时得心应手,而对一些埋头死读书又不问窗外事的学生来讲就有相当难度。

  (3)《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命题必然要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以及热点、焦点问题。一些反映人民生活,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素材,往往成为选择的对象,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此外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也是备受命题者青睐。例如: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闭幕会上高票获得通过。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在各个环节均设计了特别程序,还设置了未成年罪犯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政策中“宽”的一面,对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  )A.根本《思想品德》制度    B。最高行政机关C.最高权力机关    D.爱国统一战线组织5.在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人采用特别程序,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二、中考对策:

  (1)提高课堂效率,夯实知识基础。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量的试题来自于时政热点或学生生活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课本已没什么用处,我们可以抛开课本去找材料、押热点,只有夯实知识基础,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意进行逻辑归纳。面对开卷考试,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非常重要。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只靠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运用,忽视了对知识的逻辑归纳,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遇到材料新,设问灵活的题型,就一筹莫展。同学们必须立足教材,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网络化,深刻理解基础知识。达到提高自己的归纳综合能力的目标。

  (3)适度训练,逐步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科表达能力。训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每一个题目的训练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心中要清楚解决自己什么方面的能力,以此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认真掌握审题、解题的思路,步骤,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分析、运用、综合、归纳问题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面对开卷考试,首先要澄清一个错误的认识,有些同学认为开卷考试允许带课本和资料,可以不用听课、看书了。开卷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对单纯识记的内容要求少了,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总体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有思考时间,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因此,必须要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

  (5)在复习中,要对基本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加强学科联系,把握《思想品德》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的结合,提高综合能力。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既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又使自己思路开阔,在更大的思考空间里进行知识组合。

  (6)在学习中要注意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在考试中,要想回答好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审题的能力。因此,仅仅拘泥于思想《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或专题研究,把教材内容和当地的《思想品德》、经济、人文资源结合起来展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进行论证,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关注是思想《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考核的基本要求。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关注学生发展,具有人文性是考试的共同特点。首先,卷面形象新颖,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纵观近几年中考《思想品德》的卷面是图文并茂,命题材料鲜活,有助于消除紧张、厌烦的情绪,促使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和创新火花的迸发。其次,是设问上的人文关怀。如“假如你是小明,你将如何对待班主任老师的处理方式?”、“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请你参与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设问突出了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觉得这不像是在考试,倒象是在和自己讨论问题一样。再次,在表述方式上,许多试卷自始至终,从引语到设问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觉到仿佛《思想品德》考试的过程就是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而对话的内容就是三年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幸福,一种珍惜。最后,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景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贴近学生年龄、心理、生活、认知水平等实际;在素材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试卷时代感强;在试卷的开头、中间、结尾保留了提示语、卡通画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试题设计理念和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使试题不仅具有人文情趣,也体现了思想《思想品德》课作为人文学科的终极价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窥探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