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把情感融进语文教学中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接受教育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很多人以为语文就是单指课堂上的课文学习,并且现在的语文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往往忽视了思想教育、灵魂上的感化。我觉得语文是更需要倾注情感的一门学科。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活的,有生命的;作为我们的母语,它是亲切的。因此,如果你用理科的方式冷静地支解、分析它,相信是不会太成功的,你得把情感融入其中。托尔斯泰说过:“情感的清晰表达有助于感染”①。教师把情感带进课堂上,感染了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会收到更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这一点。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体系的建立

  从教以来,我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将备课、上课、课外三者结合为一体,以导促学,建立起了情感教育的体系。

  (一)深钻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教师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先把精力投入到钻研教材中去。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既要掌握理解得全面,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把自己所受到文章内容感染的情感,用巧妙的教学艺术带进入课堂上,才能做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课文。在教师钻研教材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文章主题与内含的深刻意义或是外延思想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课文内容传授的时候,去进一步开掘内含或外延的情感,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它的主题思想如何定论一般,我们通过分析,很容易就知道全文的中心内容是歌颂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然后理出文章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结识藤野先生之前的情况,结识藤野先生之后的情况,与藤野先生惜别以后的怀念。然而,我们进一步思索一下:日本教师藤野为什么会如此关爱一名异域的中国学生呢?到底是什么力量决定了鲁迅与藤野之间如此深厚的师生情谊?形成这情谊的根基又是什么?为什么鲁迅对藤野怀有特别感激的情怀?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从历史的角度去思索、审度,并在作者严谨的结构和精炼的文字里挖掘出它内含的情感:藤野先生对鲁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爱与精心培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与尊重。“为中国”与“为学术”既是藤野关爱鲁迅的出发点,也是他们之间产生如此深厚友谊的基础。这六个字把藤野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点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如上所述,“爱中国”——爱国主义的抱负和志向、“为中国”——对于这种爱国主义的同情与尊重就是沟通两颗心的渠道,就是维系两人友情的纽带。这样,写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写藤野先生的优良品质,非但不对立,而且恰恰是相得益彰了。处理好文章主题与内含的深刻意义关系后,在上课时,把挖掘出文章的情感因素融合学生的情感,这课就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了。

  (二)、以情动情,激发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导”就是一座心灵的桥梁,是为了更好地把作者、教师和学生三者的情感沟通起来。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情感燃点,导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火种,使两者合二为一,最终达到以情动情、激发情感的效果。

  在上初中语文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上课形式,先让学生默读一遍课文,带着感恩之心去领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读完后,我就说:“作者这样的体验,这样的想法,我们不都是有过的吗?在我们只不过是一闪而逝,作者却紧紧抓住了。读完此文后,你不会不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许多爱,甚至有些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乃至自己父母也像文中父亲对儿子的那一种平凡而真挚的爱,令你心动,请说出来让大家也感受一下。”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回忆状态,接着不少的同学举手发言,饱含感情地说起了自己的故事。最感人的是一个男生羞愧地说:“我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一个月才买几次肉,我妈妈一定要等到星期六、日才买,吃饭时她总是把肉放在我面前,我还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丝毫不觉察家中其他人那双迟缓的筷子,放开肚子大吃特吃,现在我才了解,我……我真惭愧”。说着说着,他话不能成音,很多同学也随之流出了感触之泪。趁着学生这样的情感状态,我转入了学习、分析文章内容的环节,课后要求学生仿照此文用真情实感写一篇文章。

  古语说得好:以情动情,以心交心。我们既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投入真情,就应该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真情,体会到真情的美好,使他们有说真话的冲动和欲望。这就要求我们用情感叩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讲授这一篇文章时,我以自己真实体会到的感受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受到了情感熏陶,也得到了写作训练。我想特别是在情感方面,学生懂得了如何处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懂得了对父母应该会更体谅、孝顺。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每每学生对文章的情感都不是能够轻易体验到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前,教师很有必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式,努力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让学生得以从多种感官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引起跟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在运用日常观察所得方面,我也善于发现情感教育的触点。

  一天晚上学校在广场开晚会,一个同学对捡垃圾的学校卫生管理员有不文明举动,这一切我看在眼中。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我决定上一节讨论课,让大家来谈论一下昨天晚上发生的这一件事。我先请有不文明举动的同学说说他当时的心态,接着我请其他同学就这个同学的心态及行动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我动情地说:“同学们针对此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很正确,有的看问题不够全面,下面说说我的见解。我以为职业无贵贱之分,只要是凭自己劳动创造价值的,就无愧于心。就像我们在座各位的父母,有的可能是领导,有的可能是医生,有的可能是农民,有的可能是小商贩……,他们的社会地位虽然不同,可他们都是靠自己双手获取了劳动价值,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某一种职业。再说,收捡垃圾,既创造了价值,也美化了环境,这位妇女值得我们尊重”。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有的点头微笑,有的颔首沉思,似有所得。通过这节讨论课,同学们应该明白到不应该看不起某一行业,应尊重别人的劳动,以及树立了环保意识。这节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起到了语文美育的作用。

  (四)、以读悟情,发泄情感。

  学生整天在学习,学习,再学习,难免有随意、迷糊甚至厌烦的疲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身心、精神上得到放松和发泄。从而更好地整体感受到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并最终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当时已是上午第四节课,学生虽然能体会到圆明园的美,甚至爱上圆明园,但是由于身心的疲惫,思想已趋麻木,思维相当的迟钝。此时要求他们精神饱满、反应敏捷地去学习,也太不现实。我就话锋一转:这么美的园林,却被毁坏了,是谁毁坏的?请看录像。然后播放圆明园被毁灭的录像,满眼的怒火、满腔的愤恨都在学生的脸上写出了对英法联军的憎恨。如何让学生发泄对英法联军的憎恨呢?朗读,就是通过朗读!抓住重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对英法联军的憎恶,发泄内心的情感。

  一个教师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毕竟,对初中学生而言,还有着不少的依赖习性,理论过于乏味,难以使学生提起精神学习。从老师满怀激情的叙述中,学生可以实在地感受到“情真意切”的含义;从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学生可以轻松地体会到“生动活泼”的魅力;从教学辅助资料中,同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于漪老师,不正是以她充沛的情感所散发的魅力打动了无数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吗?用情感来抛砖引玉,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可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情感特点,结合语文学科更有强烈而突出情感性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语文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完善学生自我人格的教学活动。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我们应充分挖掘、利用情感因素,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我把它归为三方面:

  (一)、以自身情感去陶冶学生。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如果学生会因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科目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努力将它学好。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用实际行动去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又要给学生以无时不刻的关怀,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树立起教师的高大形象。事实上,作为教师越是能够对学生有充足的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就越能够很好地去受到情感上的感染,更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的心态要保持乐观。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沿着文章的主题思想用愉快的情绪去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践,收到的教育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很难走进学生的心坎,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生活心态,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

  (二)、挖掘教材情感去教育学生。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通过教育专家去审查挑选出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课文,还从不同的领域影射出人生百态,当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需要我们充分借助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教育、感染学生。

  讲授《海燕》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面对暴风雨的即将来临,海鸥、海鸭、企鹅这些动物心惊胆颤、张惶失措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害怕革命、贪图安逸、只为自保的真实写照;大海的主动出击和海燕的兴奋、热烈渴望,正是革命人民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革命坚定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讲授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要让学生走进鲁迅儿时那充满种种奇幻浪漫色彩的乐园,在百草园的皂荚树下,石井栏边,菜畦、桑椹旁,尽情感受儿童的独有乐趣和天真。学了《再塑生命》,让学生体会并懂得面对挫折要坚强,要永不放弃,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要让学生深切理解体会父母在教育儿女上的一片苦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亲临其境的感受,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陶醉其中。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使两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

  (三)、创设情感氛围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

  我在上《斑羚飞渡》一课时,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洞井商贸城兴盛超市的一桩命案:一对中年夫妇死在超市内,刚满6个月的儿子被死去的妈妈抱着,一直哭。那是妈妈舍身为儿挡刀的故事。她把刚满6个月的儿子压倒在身下,至死还用手臂把孩子捆抱在怀里,用生命保住了自己的孩子。此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听歌曲时,教室一片寂然。然后,在音乐声中,我开始提问:父母为什么要舍命救儿?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伟大的爱”,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三、以情感教育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喜欢上某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应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朋友的身份走近或走进学生的生活,营造融洽的师生氛围,让学生理解老师、信任老师、尊重老师,让学生轻松地跟老师聊学习聊生活,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很多的老师为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感到困难。其实学生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奖励,而是精神上的鼓励和依靠。随着一天中大部分的活动时间都在学校,他们在父母那里所得到的关爱,已远远无法满足内心里对爱的渴望,因此,他们很想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中得到更多的师爱与友情。然而学校的教师大多关心的是任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怎样布置作业让学生去练习去提高,如何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很多教师都把对学生心灵上的关爱丢到一边,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学生家长所要做的天责。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调查来认真看看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儿女的吧!他们的教育就是:当孩子一回到家,劈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完成作业了吗?有没有全部都做对了?假如孩子写的不好或者是有做错的题目,紧接的便是高亢的骂声和无情的“身教”。之后是让孩子在惊恐疼痛中重做作业,等待孩子做完作业已经是很晚了,既影响了学习更惊坏了身体。我们教师只有不时地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他们才会慢慢地走近教师。

  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多去鼓励、信任、尊重学生,传递友好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敢于接近教师,敢于在堂上堂下开口提问和回答。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结 论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求上进,从而成长为社会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上好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课    下一篇:如何加强低年级写字指导
推荐资讯